<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9-25 16:32 原文鏈接: 官方首份微塑膠調查自來水及貝類都檢出

      塑膠流入海洋破碎后,恐進入食物鏈流入人體,環保署針對臺灣自來水、海水、沙灘沙礫等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民眾日常飲用水有44%驗出微型塑膠,連沿海貝類也不例外。

       塑膠制品為人類帶來便利,卻也造成環境污染,尤其流入海洋中,經過太陽光照射破裂后,更可能被海中生物食用,進而進入食物鏈中被人類食用,微型塑膠對環境的傷害已成全球關注議題。

       環保署去年底開始,針對臺灣自來水、海水、沙灘沙礫與貝類中微型塑膠含量,運用熱觸測試法、螢光染色法及顯微光譜法進行調查,今天公布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大部分的樣品都驗出微型塑膠。

       根據自來水調查結果,環保署共取樣清水100件、原水23件,其中有44%清水及61%原水驗出含微型塑膠,微型塑膠數量范圍為0至6根/每公升,而檢出的塑膠皆為纖維狀,主要成分為PET、Nylon及PE。

       海洋部分,環保署前往7處貝類養殖場,包含王功、臺西、東石、安平、澎湖、金門及馬祖以及2處海水浴場包括福隆及墾丁,分別采集海水、不同深度的沙灘沙礫、養殖及野生貝類進行分析。

       其中,海水微型塑膠數量范圍為每1噸海水含1000至1萬8500個微型塑膠,沙灘沙礫則為每公斤26至2400個;養殖及野生貝類部分,包含淡菜、牡蠣、扇貝及蛤類也都有含微塑膠,為每公克0.2至5.2個,而海洋檢出的微型塑膠形狀多元,包含發泡狀、薄膜狀、顆粒/圓珠狀、碎片及纖維狀等。

       環保署環境檢驗所組長楊喜男指出,PP、PE、PET、PS、Nylon及PVC都是海洋微塑膠的主要成分,這些主要用于瓶蓋、塑膠袋、塑膠瓶、吸管及寶特瓶等塑膠制品,而這幾種制品都是環團海廢調查的前幾名,顯示這些流入海里的塑膠制品都是微型塑膠的來源。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指出,環保署今年2月與環團成立海廢治理平臺,已針對海洋廢棄物擬定行動方案來治理,但要把治理海廢,除了透過調查分析外,也必須從源頭減量、減少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從個人行為改變、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制品才是治本之道。

    相關文章

    研究發現納濾可有效降低自來水中消毒副產物風險

    飲用水的安全性保障對公共衛生和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消毒副產物(DBPs)是在自來水廠氯消毒過程中形成的有毒有害物質。許多研究表明消毒副產物具有細胞毒性,并且會導致不良的健康風險。因此飲用水中的消毒副產......

    冰凍圈地區微塑料研究獲進展

    微塑料通常指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纖維、薄膜、碎片、微球等。微塑料具有質量輕、體積小、不易分解等特性,在水體、土壤、沉積物、大氣等環境中廣泛分布,帶來潛在的氣候環境影響,被認為是全球重要的環境污染問題之......

    海洋—大氣環境中微塑料研究獲進展

    5月10日,《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發表海洋—大氣環境中微(納米)塑料研究重要進展文章。這篇前瞻性論文匯集了33位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和塑料污染方面的國際專家的成果和觀點,強調了將海洋—大氣傳輸納入整個......

    微塑料顆粒入侵生活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或成出路

    北極塑料雪、美國塑料雨、全球人均每周攝入約2000顆塑料微粒、嬰兒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微塑料、人類胎盤中發現了塑料微顆粒……近年來,科學界關于“微塑料顆粒”的研究不斷刷新人類對生存現狀的認知。塑料人類日......

    令人驚訝!研究首次在活人肺部深處發現微塑料

    近年來,關于微塑料污染的新聞已屢見不鮮,但在活人的肺部深處發現微塑料污染還是第一次。4月6日,英國《衛報》報道了這個駭人聽聞的發現。這項研究的樣本取自13名接受手術的患者的肺部組織,其中11例發現微塑......

    科學家首次在活人肺部深處發現微塑料!

    北京時間4月7日,發表在環境科學領域頂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英國赫爾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首次在活人的肺部深處發現了微塑料。有些人應該還有印象,......

    食品中塑料顆粒對人體造成健康風險

    每人每周平均有5克塑料顆粒進入人體胃腸道。這大致相當于一張信用卡的重量。目前有大量研究正在調查攝入的微塑料和納米塑料是否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但迄今為止仍不清楚。來自維也納醫科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現在總結了......

    經常喝瓶裝水、吃外賣?南京大學發現這可能會加劇腸炎

    微塑料被定義為長度小于5毫米(注意:5毫米是最大值,最小肉眼不可見)的微小塑料碎片。微塑料這一概念早在2004年由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RichardThompson在《Science》上發表文章時提出。......

    大氣微塑料的全球氣候影響首次評估

    英國《自然》雜志20日發表的一篇環境學模型研究認為,大氣微塑料或能通過反射陽光輻射對氣候有微小的冷卻效果,但是由于塑料持續在地球環境中累積,未來可能會展現更強的氣候效應。這些發現是首次對大氣微塑料的直......

    我國科研人員率先揭示地膜殘留短期微生物響應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蟲害與生物安全創新團隊開展了地膜殘留短期影響與生物降解研究,揭示了棉田地膜微塑料殘留在短期內對土壤微生物及其代謝功能的影響規律,挖掘出一些具有潛在地膜微塑料降解功能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