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發表海洋—大氣環境中微(納米)塑料研究重要進展文章。這篇前瞻性論文匯集了33位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和塑料污染方面的國際專家的成果和觀點,強調了將海洋—大氣傳輸納入整個塑料循環研究的重要性。
全球微塑料循環過程及通量 華東師大供圖
大氣中微(納米)塑料運輸和海洋—大氣交換的發現,表明高度復雜的海洋塑料循環過程,同時也伴隨著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但現有觀測數據十分有限。該研究量化了海洋—大氣微(納米)塑料循環的過程和通量,目的是強調大氣微(納米)塑料運輸中存在諸多未解之謎。
該研究估算每年有0.013萬至2500萬噸的微(納米)塑料有可能在海洋—大氣中運輸并沉降到海洋之中。然而,這些海洋—大氣通量的高度不確定性與數據限制和研究之間的可比較性有關。為了解決海洋—大氣微(納米)塑料循環中的不確定性和知識鴻溝,研究人員提出未來全球海洋—大氣微(納米)塑料觀測戰略,其中包括新的采樣方法和建立一個可比較的、統一的全球數據集。通過結合長期觀測和廣泛調查,這一戰略將有助于確定海洋—大氣微塑料污染的趨勢,以及對未來政策和管理行動的響應。
該篇成果是聯合國、聯合國海洋環境科學問題聯合專家組(GESAMP)和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支持下,組織全球12個國家知名學者開展深入研討,共同完成。
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道季和博士劉凱為共同合作作者。文中有關海洋—大氣微塑料研究的主要成果出自李道季教授領銜的華東師范大學海洋塑料和微塑料污染問題研究團隊。
近年來,李道季團隊圍繞海洋—大氣微塑料源、匯過程及環境效應方面開展了開創性的研究工作,相關海洋—大氣微塑料研究方面成果發表于多個專業刊物,并受到了廣泛關注。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3017-022-00292-x
10月30日,深圳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專家團隊完成了一項“聚苯乙烯微塑料暴露對血管的毒性影響”研究課題,首次證實微塑料能引發機體慢性炎癥反應,并由此導致血管鈣化的發生發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整體環境科學......
隨著人們對美容和護膚的需求不斷增加,化妝品市場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全球化妝品市場的銷售額逐年增長,其中護膚品、彩妝、護發產品等細分市場表現出較強的增長勢頭。由于化妝品直接與人體接觸,因此其安全性和合法......
2023年9月25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討論多年的微塑料限制案于布魯塞爾表決通過,借由對REACH法規附件十七的修改,限制微塑料本身及其相關產品在歐盟范圍內的投放,從而減少微塑料對環境的污染。根據法......
微塑料在環境中無處不在。有報道證明微塑料能夠作為微生物的載體,促進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定殖和傳播,從而對生態系統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近年來,對于環境水體塑料際ARGs的報道集中于微塑料......
微塑料在環境中無處不在。有報道證明微塑料能夠作為微生物的載體,促進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定殖和傳播,從而對生態系統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近年來,對于環境水體塑料際ARGs的報道集中于微塑料......
微塑料在環境中無處不在。有報道證明微塑料能夠作為微生物的載體,促進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定殖和傳播,從而對生態系統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近年來,對于環境水體塑料際ARGs的報道集中于微塑料......
微塑料在環境中無處不在。有報道證明微塑料能夠作為微生物的載體,促進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定殖和傳播,從而對生態系統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近年來,對于環境水體塑料際ARGs的報道集中于微塑料......
土壤作為陸地環境的基礎,并與其他生態系統廣泛聯通。土壤作為污染物的“源”和“匯”而備受關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微塑料和重金屬通過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等環節進入土壤,其復合污......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作為人類世地質時代的一個潛在指標,是一種完全由人類活動帶來的典型污染物。目前,關于偏遠地區陸地野生動物對微塑料接觸程度以及微塑料傳輸模式的研究相對匱乏,尤其......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當在微波爐中加熱時,包裝嬰兒食品的塑料容器會釋放出大量顆粒。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過去幾年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發現,塑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