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要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從而使各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高校能夠更加擔當。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別是改革創新中的失誤。此次科技部部長明確提出把容錯糾錯機制引入科技界、融入科技創新領域,無疑釋放了又一個鮮明的信號:在改革創新過程中,要寬容“探索性失誤”,為那些敢于改革、創新的干部解除后顧之憂。
長久以來,我國科技界在科學研究、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始終走在國家改革的前列,但也始終面臨來自體制機制以及科研實踐等方面的種種束縛。
比如,在目前科研管理和考核“指揮棒”的引導下,許多科研人員在申請項目時更青睞“短平快”研究,其很大原因在于那些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從“0”到“1”的原創研究,往往“長難慢”且存在失敗的可能,這讓科研人員不愿也不敢申請。一些暫時未有成果的項目,也因考核對錯誤和失敗的“零容忍”而不得不叫停。
科學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認識和探索活動,在方法論上,其本身就建立了以實驗檢驗為核心的“糾錯機制”,一部科學發展史也正是一部從錯誤中不斷學習的歷史。換言之,建立容錯糾錯體制,是對科研特點和規律的尊重與回歸。沒有容錯糾錯,就會讓創新者有掣肘之感、后顧之憂,實踐起來畏手畏腳;發現問題或失誤時,也不能勇敢地站出來糾正錯誤、彌補過失,有時候甚至不得不掩飾和將錯就錯下去。
在科技創新領域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意味著鼓勵創新,鼓勵探索,唯有建立起對銳意創新者的激勵機制,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才能破除因循守舊、蹈襲前人的桎梏。這也意味著寬容失敗和失誤,只有允許失敗的土壤,才能有百花齊放的創新。
具體來說,在科技界建立容錯糾錯機制,首先還是要尊重科學研究本身的規律,從改變“指揮棒”這一源頭入手。例如,有關部門在項目立項或成果選拔時,能否在考核標準上多一些“彈性指標”而非“唯SCI論”?能否多一些對創新的評價指標而不僅僅看成果獲取的可預期性和穩妥性?能否多一些長期穩定支持而非要求立竿見影?特別是基礎研究領域,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持續投入和集體努力,對其更要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份耐心和寬容。有專家曾指出,對基礎研究突破的期待,不僅需要設立目標,更要有“等得起”的胸懷。
相應的,還要在資金、制度等方面為不斷試錯探求真理的過程創造條件。比如,目前的科研經費按預算審核,其中是否能給可能的失敗預留出一部分資金以保障研究的重啟?
對于按照一定程序規范進行的科研創新活動,即使未取得預期成果,也應該針對實際情況分析“失敗”的原因,合理合規地承擔責任,有理有據地糾正錯誤,以掃除創新者的后顧之憂,此外還應該予以再次試錯的機會。
再次,容錯糾錯也有成本,應建立起及時有效的糾錯機制。例如,航天質量問題雙歸零管理辦法就是實行閉環管理,發生質量問題及時在內部解決,實現了從“救火”到“防火”的轉變,是值得學習借鑒的嘗試。同時,對于部分應用性、產品性科研成果,加速其轉移轉化,使其在市場中接受檢驗,在與企業需求對接中不斷試錯,能大大提高糾錯的效率。
當然,容錯糾錯機制的建立旨在支持鼓勵創新,對失敗和失誤的寬容并非意味著對科研不端行為的保護和縱容。所以,在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的同時,也應該建立相應的透明公開的機制,使科研經費使用等接受監督,防止“故意出錯”,避免科研資金投入的揮霍浪費。
SignalsResearchSuite平臺整合了生物學、化學和材料新產品開發的全工作流程,為科學家提供了更好的數據、洞察力和成果-集中安裝和管理的綜合套件涵蓋了整個“制造-測試-決策”的生命周期-R......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科技部財政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補充通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組織實施有關問題,包括:整合精簡各類報表,減少信息填報和材料報送,精簡過程檢查,賦予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的補充通知國科金發財〔2018〕88號有關單位: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精神,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
“國家出臺《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出發點很好,但是它落地是不易的,我認為加大科研投入才是提高科研產出的根本。”近日,在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CCF......
科技評價制度不盡合理、人才“帽子”數量名目繁多、科研項目資金管理“過細過死”……面對這些科研領域的現實問題,7月24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中包括推行“材料一次報送”制度,賦予科研人員和科研單位更大科研自主權,科研人員可以在研究方向不變......
“縱觀全球,中國的科研整體形勢可以說是‘這邊風景獨好’。但存在的問題也必須要正視,否則再走下去納稅人對科研的質疑聲會更大。”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原副院長詹文龍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如是說。他表示,......
3月11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要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從而使各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高校能夠更加擔當。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干部在工......
3月11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要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從而使各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高校能夠更加擔當。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干部在工......
3月11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記者會上提出,將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從而使各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高校能夠更加擔當。這給不畏艱難險阻、勇攀科學高峰的科研人員吃了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