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蜂是一類寄生性昆蟲,靶向許多人類疾病傳播的載體(如家蠅等),在害蟲生物防治上具有重要地位。作為一個新的模式昆蟲,近期公布的麗蠅蛹集金小蜂(Nasonia vitripennis)全基因組序列為研究寄生性昆蟲天然免疫的分子和進化機制奠定了基礎。
運用進化基因組學的方法,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朱順義研究員領導的團隊首次從麗蠅蛹集金小蜂基因組中鑒定了44個抗微生物肽新基因,組建了第一個寄生性昆蟲抗微生物肽基因藍圖。進一步研究證實,金小蜂抗微生物肽基因在細菌攻擊后轉錄本的表達水平顯著上調。利用化學合成和遺傳重組表達的蛋白,他們對其中不同類別的代表性序列進行了結構、功能和進化研究,確定了4個抗微生物肽基因的抗微生物活性,發現γ-core區域是防御肽Navidefensin2-2的抗菌活性表面。他們的結果還表明,基因重復和功能區域的正選擇可能驅動了金小蜂防御肽基因家族的適應性進化。
此外,運用比較基因組學的方法,研究人員還發現,與同為膜翅目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相比,金小蜂直系同源的抗微生物肽基因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基因數量擴張,蛋白質末端延長,功能域的串聯重復和融合以及結構多樣性改變等。他們發現,基因和外顯子重復以及外顯子改組是造成這類寄生性昆蟲免疫防御分子復雜度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該系列研究工作的科學意義在于:1)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第一個寄生性昆蟲的全套抗微生物肽數據,為金小蜂天然免疫以及寄生和免疫的關系研究奠定了基礎;2)該研究發展的快速鑒定抗微生物肽基因的計算基因組學策略,有望拓展到其它模式生物,包括人類抗微生物肽新基因的發現,這將加速人類對于抗微生物肽介導的天然免疫防御網絡進化的研究。
研究主要結果發表在國際刊物《過程生化》(Gao B, Zhu S* ( 2010) Characterization of a hymenoptaecin-like antimicrobial peptide in the parasitic wasp Nasonia vitripennis. Process Biochem. 45: 139-146),《發育與比較免疫學》(Gao B, Zhu S* (2010)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arasitic wasp Nasonia defensins: positive selection targeting the functional region? Dev Comp Immunol 34:659-668.)和《BMC基因組學》(Tian C, Gao B, Fang Q, Ye G, Zhu S* (2010) Antimicrobial peptide-like genes in Nasonia vitripennis: a genomic perspective. BMC Genomics 11: 187.)上。
風味獨特的紅酒、鮮香解膩的腐乳、清甜綿密的酸奶、樸實無華的饅頭……生活中這些常見的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制作過程——發酵。藏著“極簡人類吃貨史”的發酵食品,是“傳承百萬年的美味”。從另一個層面講,植物食......
GB/T5750-2023《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于2023年3月17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以替代實施16年之久的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
一、什么是生活飲用水呢?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生活飲用水是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用于日常飲用以及洗滌的水。我國居民的飲用水主要有自來水(包含二次供水)、井水、礦泉水、直飲水等。從飲水與健康的角度講,......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種植廢棄物清潔轉化與高值利用創新團隊,揭示了不同秸稈熱解炭促進厭氧發酵性能及微生物組學特性,實現了秸稈熱解炭的高效高值利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資源技......
——水質宣貫會同期技術能力提升專題實訓10月7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水質檢測專業委員會主辦,內蒙古綠色生態產業促進會協辦的“《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23)宣貫會”在內......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研究員課題組聯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等,在合成菌群(SynComs)協助水稻耐酸抗鋁的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
腸道內穩態(intestinalhomeostasis)是由特化的宿主細胞和腸道微生物群落所維持,Wnt/β-連環蛋白信號對于胃腸道的發育和平衡至關重要,其功能失調往往與炎癥和結直腸癌的發生有關;Ax......
近日,中山大學教授李文均團隊在荒漠特殊生境微生物暗物質資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npjBiofilmsandMicrobiomes。&nb......
一個關于微生物的主流觀點是,沒有微生物組,宿主會出現問題。宿主需要微生物發揮獨特而有益的功能。現在,美國科學家對此提出質疑。在近日發表于《微生物學趨勢》的一項觀點文章中,加州大學歐文分校進化生態學家T......
微生物殘體DNA廣泛存在于陸地和水域生態系統中。從水環境樣品中提取的微生物DNA通常來自活體微生物和死亡微生物殘體。環境DNA高通量測序技術的應用,顯著提高了微生物群落檢測的效率和通量,而無法區分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