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1日(星期日)上午10:00,由科學家、企業家共同發起的民間公益組織頒發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將正式揭曉2022年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名單。
歷屆獲獎人
2016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20余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他們分別是:
生命科學獎
盧煜明(Yuk-Ming Dennis Lo)、施一公、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邵峰、張亭棟、王振義、袁國勇(Kwok-Yung Yuen)、裴偉士(Joseph Sriyal Malik Peiris)
物質科學獎
薛其坤、潘建偉、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王貽芳、陸錦標(Kam-Biu Luk)、張杰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許晨陽、林本堅(Burn J. Lin)、王小云、彭實戈、施敏(Simon Sze)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于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中國大陸(內地)、香港、澳門、臺灣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獎項以定向邀約方式提名,并由優秀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則,保持評獎的獨立性。
獲獎工作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產生巨大國際影響;
(二)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
(三)主要在中國大陸(內地)、香港、澳門、臺灣完成。完成者的國籍不限。
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675萬元人民幣(等值100萬美元)。
附:常見問題
01未來科學大獎是怎樣評選的?
02誰能提名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采取提名邀約制,未來科學大獎各獎項的候選人由科學委員會審核通過的提名人提名產生,不接受個人申請與社會推薦。提名人由科學委員推薦,各科學委員推薦的提名人需經科學委員會確定并認可,方可具備提名權。
每位提名人每年可提交一次提名。每位提名人的推薦工作須獨立進行,不能采取聯名推薦方式。
03未來科學大獎的評獎標準是什么?
-產生巨大國際影響;
-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
-主要在中國大陸(內地)、香港、澳門、臺灣完成。完成者的國籍不限。
04如何用機制保證評審的公信力?
未來科學大獎的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國際著名獎項,采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
候選人由科學委員會邀請的提名人提名產生,不接受個人申請與機構推薦。每位提名人的推薦工作須獨立進行,不能采取聯名推薦方式。在確定候選人后,由科學委員會確定五位以上該領域的國際專家,對各候選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創新性、影響力等方面進行橫向和豎向比較。
最終的獲獎者名單由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參考國際同行評議不記名投票確定。
整個評審及投票過程均在監督委員的監督下進行。
05如何避免人際關系影響?
秉持“信譽高于一切”的原則。評審過程中,科學委員第一次看到被提名人名單時,即應對自己是否有利益沖突做出披露。
其中利益沖突關系包括師生關系、親友關系、項目合作關系、商業合作關系、競爭關系及可能影響評審工作公正性的其他關系。披露的具體程序由監督委員監督執行。
對于與評審工作存在利益沖突的委員,也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該委員是否需要在評審中回避及放棄投票權。此外,科學委員在任職期間及卸任后2年內必須放棄成為獎項候選人的資格。
06評選過程及候選人選可否對外公開?
所有參與未來科學大獎評審的工作人員(包括科學委員會委員、監督委員)都負有對全部評審工作的保密義務,簽訂保密協議,保密期為50年。
暌違十年,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理工學院教授丹·謝赫特曼(DanShechtman)于近日再次蒞臨汕頭訪問廣以,受到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以下簡稱廣以)師生的熱烈歡迎。 作為廣以籌......
近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法國物理學家杰哈·阿爾貝特·穆魯(GérardAlbertMourou)教授訪問北京大學。其間,北京大學授予穆魯名譽博士學位,穆魯與北大師生友好交流,并發表學術演......
α-和β-神經素是廣泛選擇性剪接的突觸前細胞粘附分子,被認為組織突觸組裝。然而,最近的數據顯示,在體內海馬中,一種神經素亞型Nrxn2的缺失,令人驚訝地增加了興奮性突觸的數量,并增強了它們的突觸前釋放......
11月22日,首屆上海交通大學“睿遠科技大獎”數學與物質科學獎頒獎大會在李政道研究所舉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葉軍獲此大獎。頒獎儀式。上海交大供圖上海交通大學“睿遠科技大獎”和“睿遠......
“我為俄亥俄州立大學感到非常高興。首先,它是唯一接納我的機構,而在法國,退休后要找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我非常感激俄亥俄州立大學,希望它能夠因為這個諾獎獲益。”在得知獲得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后,美國......
ThomasC.Südhof于2013年與JamesRothman和RandySchekma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發現了調節細胞內主要運輸系統——囊泡運輸的機制的突出貢獻。在202......
10月4日,MoungiG.Bawendi、LouisE.Brus和AlexeiI.Ekimov因發現和合成量子點而榮獲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一時間,量子點材料再次得到了眾多科學愛好者的關注與討論。......
10月12日,美國微型發光二極管(MicroLED)顯示器開發商MojoVision宣布,公司正式完成4350萬美元、折合約3.18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MojoVision開發了高性能量子點(HPQ......
匈牙利裔美國科學家卡塔琳·考里科(KatalinKarikó)和美國科學家德魯·韋斯曼(DrewWeissman)因其為mRNA疫苗發明奠定基礎而斬獲諾獎,同行高度評價他們的研究,就像諾貝爾獎委員會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645.shtm文|《中國科學報》記者胡珉琦劉如楠馮麗妃李晨圖片來源:賓夕法尼亞大學官方網站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