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張佳欣)英國赫瑞-瓦特大學團隊確認,6600萬年前撞擊地球并導致恐龍滅絕的巨大小行星還有“幫兇”:在同一時期,另一顆較小的太空巖石撞擊了西非海岸附近的海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通訊·地球與環境》雜志上。
團隊發布了深埋在大西洋海底的小行星撞擊坑的新圖像并證實,位于大西洋海底300米以下、直徑9公里的納迪爾隕石坑,是由一顆小行星在大約66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撞擊地球造成的。這跟墨西哥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直徑約180公里)的年齡相同,目前認為形成后者的小行星也同時終結了恐龍統治時代。
納迪爾隕石坑于2022年首次被發現,但其成因此前并未確定。團隊根據其直徑數據猜測,它很可能也是小行星撞擊坑。團隊利用3D地震成像技術繪制了地質痕跡圖,結果發現,這次撞擊引發了山體滑坡,產生的高達800多米的巨大海嘯可能橫穿了大西洋。據判斷,這顆小行星的寬度為450至500米,它撞擊地球的速度約為每秒20公里,即每小時72000公里。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張佳欣)英國赫瑞-瓦特大學團隊確認,6600萬年前撞擊地球并導致恐龍滅絕的巨大小行星還有“幫兇”:在同一時期,另一顆較小的太空巖石撞擊了西非海岸附近的海域,形成了一個巨大......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張佳欣)英國赫瑞-瓦特大學團隊確認,6600萬年前撞擊地球并導致恐龍滅絕的巨大小行星還有“幫兇”:在同一時期,另一顆較小的太空巖石撞擊了西非海岸附近的海域,形成了一個巨大......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記者張佳欣)英國赫瑞-瓦特大學團隊確認,6600萬年前撞擊地球并導致恐龍滅絕的巨大小行星還有“幫兇”:在同一時期,另一顆較小的太空巖石撞擊了西非海岸附近的海域,形成了一個巨大......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深空探測已成為當今科研的前沿領域。行星遙感測繪技術在深空探測重大任務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幫助人類了解行星的形貌和物質組成。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行星遙感團隊,開......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團隊開展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約4.66億年前,當地球與一顆小行星擦肩而過時,地球的引力撕碎了小行星,產生的碎片可能在地球赤道之上形成了一個類似土星環的光環。這個環或許存在了數千萬年,并......
一個閃爍的綠色火球在云層后面出現,緊隨其后是一條橙色的尾巴,幾秒鐘后就消失了。9月5日,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段拍攝于菲律賓北部卡加延省的視頻。當天,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在菲律賓以東的大氣層中燃燒殆盡,并......
編者按:2023年5月起,“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中國科學報社聯合發起“科學家回信”活動,邀請廣大讀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提問、留言。活動啟動后,“學習強國”“科學網App......
環繞橙矮星運行的寒冷氣態巨行星,質量約為太陽系木星的6倍(藝術圖)。圖片來源:《自然》網站科技日報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張夢然)《自然》24日報道稱,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觀測......
近日,研究人員在云南省祿豐市恐龍山鎮梨園村發現數量眾多的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化石。現場測定地層年齡顯示,恐龍足跡所在巖石層距今雖然已經超過1.2億年,但現場很多足跡保存卻依然十分清晰。這些恐龍足跡化石最......
5月10日,我國首臺專門用于行星際閃爍觀測的射電望遠鏡、“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設備之一行星際閃爍監測望遠鏡(IPS望遠鏡)通過工藝測試,標志著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