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467.shtm
一場霜凍后,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丁集鎮的萬畝黃瓜大棚上白茫茫的一片。11月底的一個早晨,宿莉早早來到黃瓜種植基地,一邊開始當天的試驗,一邊同附近的種植戶們交流黃瓜越冬管理的技術問題。
宿莉是揚州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黃瓜遺傳育種與分子生物學團隊一名博士研究生,也是揚州大學“江蘇淮陰黃瓜科技小院”的主要負責學生之一,因長期駐扎基地、服務成效突出,被當地種植戶稱為既能上接科研“天線”、又能下接農田“地氣”的“黃瓜博士”。
?
“黃瓜科技小院”的師生們查看黃瓜長勢。揚州大學供圖
宿莉的日常只是該校“黃瓜科技小院”駐地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的一個縮影。團隊自2019年入駐當地后,這群與瓜田為伴的師生們憑借著專業水準開展科學種植,為鎮里培育了主栽黃瓜新品種,研發了高產優質制種體系和種植生產模式,讓當地黃瓜產業在市場搶占“一席之位”,在助力地方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中遞交了一份亮眼答卷。
“學生娃”送上“技能包”
“快把棚頂打開通通風,讓棚內的濕度降下去……”初冬的中午,陽光滿滿。丁集鎮的黃瓜種植大棚內,農民們正在宿莉和團隊成員的指導幫忙下,為黃瓜棚“掀被子”、“開口子”通風增光。
宿莉告訴記者,近日氣溫斷崖式下降,他們擔心當地種植戶來不及調整大棚管理方式,于是兵分幾路,深入多個黃瓜基地實地查看,指導種植戶為黃瓜“增溫”防寒。
“丁集當地的黃瓜生產種植規模已超萬畝,眼下正值黃瓜關鍵的開花結果期,一旦遇到寒潮防護不到位,很容易遭受冷害或凍害。”宿莉說,他們結合當地種植戶的種植方式和習慣,為農戶們精心準備了防寒抗凍的“技能包”——通過及時進行大棚管理,科學調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確保黃瓜安全越冬。
宿莉介紹,雖然冬季氣溫整體較低,但是在陽光強烈的中午時段,溫室內的溫度、濕度會升高,可能增加病菌和害蟲的滋生,增加病害發生的風險。通過適度通風可以調節濕度,保持適宜的生長環境。此外,他們還幫助一些防護不到位的農戶抓緊給大棚多加裝撐桿、立柱,增強大棚整體的抗風雪能力。
?
“黃瓜科技小院”的師生們查看黃瓜長勢。揚州大學供圖
今年入冬以來,“黃瓜科技小院”的成員們在指導老師、該院教授陳學好的帶領下成立了技術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果園瓜棚,面對面做好黃瓜等農作物防寒抗凍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增強種植戶科學應對寒潮天氣的能力。
“多虧了他們的幫助,我們能及時應對突如其來的降溫。”黃瓜種植大戶李興剛開心地說,這群“學生娃”的幫助將低溫凍害對大棚種植損失降到最低,也讓他們吃下了增收保質的“定心丸”。
“小庭院”寫出“大文章”
“楊叔,你那幾座大棚種的全是‘玉秀2號’,這幾天是關鍵生長時期,一定要注意好防寒保溫工作。”走進丁集鎮,宿莉對附近基地在哪兒、棚內種的品種如何都了如指掌。
宿莉說,自從“科技小院”正式與當地政府和企業達成合作之后,團隊成員便正式開啟了“駐村”生活。他們與當地種植戶同吃同住同勞動,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將技術送到田地間。截至目前,團隊已累計開展黃瓜生產技術培訓140余場,培育鄉土農業科技人才1800余人次。
作為團隊指導老師、淮陰區科技鎮長團團員,該院副教授許學文已經在當地掛職近兩年。至今,他對當初遇到的科研“攔路虎”仍記憶猶新,“小院剛入駐丁集鎮時,我們就發現當地土壤有嚴重的板結、鹽漬化等連作障礙,這也是制約當地黃瓜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為了幫種植戶們解決實際問題,團隊通過淹水除鹽、綠肥還田、高溫悶棚等一系列技術措施改良土壤,實施綠色高效的安全生產模式,成功研發黃瓜秸稈生物材料,年處理秸稈1000萬公斤,實現轉化經濟效益300萬余元。
“下一步,我們將擴大與當地的產學研合作領域,計劃啟動‘瓜瓜直播間’電商運營模式,通過‘推廣新技術+延伸產業鏈’,共同寫好產業發展‘大文章’。”許學文說。
“小產業”撬動“大振興”
“我們丁集鎮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黃瓜產業小鎮。”丁集鎮副鎮長王永兵表示,幾年前,當地黃瓜產業還因種植模式單一、品牌影響力弱等問題導致發展緩慢。
為幫助當地黃瓜產業做大做強,陳學好帶領“科技小院”的師生把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把“設施大棚”當作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的“主戰場”。通過對千余份種質資源進行評價篩選,持續多年開展選育試驗及示范應用,2020年,團隊成功培育出外觀靚麗、味甜清香,且適合當地種植生產的口感型黃瓜新品種——“玉秀2號”。
經過國家級品種登記,“玉秀2號”一經上市就迅速搶占高端黃瓜市場。在“科技小院”的推動下,目前該品種推廣面積超2萬畝,年畝產量可達7000公斤,新增經濟效益1.2億元,帶動就業3000余人,成為丁集鎮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在新品種的加持下,當地黃瓜產業“煥發新顏”,品牌和基地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近年來,丁集黃瓜已先后通過無公害農產品、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丁集鎮獲得“江蘇省自主創新成果示范基地”“江蘇省綠色蔬菜產業特色鎮”“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等稱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0/531421.shtm10月11日,科幻電影《749局》科影融合特別場在京舉行。電影主創團隊與科技領域相......
10月11日,甘肅省迎來了職業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大學正式揭牌成立。這一歷史性時刻標志著歷經六十八載發展的甘肅省唯一一所林業類高等院校,正式邁入了本科教育的新階段,開啟了新的征......
”標志性科考活動獲系列重大突破 “第二次青藏科考標志性科考活動守護水塔‘一原兩湖三江’科考主體任務已經基本完成,這次科考從天到地、從冰到水取得了全方位的進展。”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
關于確定2024年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名單的通知北京市、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山東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陜西省、青海省生態環境廳......
10月8日,華中農業大學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團隊梅之南教授和楊慶勇教授課題組,發布了首個專門面向菊科植物的多組學數據庫平臺——AsteraceaeMulti......
實驗桌上堆放著精密儀器和焊接工具,電腦上是正在運行的電路圖,一頁頁寫滿了數據、畫滿了圖樣的紙張在桌面鋪開,各式或大或小的電子元件前,南京郵電大學工程實驗教學部創新中心副主任郝學元正在埋首研制電工電子實......
近日,記者從中國計量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蜜蜂與蜂產品學研究團隊主持的兩項推薦性國家標準《GB/T44349-2024 蜂花粉總多酚的檢測福林酚試劑比色法》和《GB/T44350-202......
10月10日,由廣東省機械行業協會組織并主持召開的“面向軟性物料的多級賦碼追溯柔性包裝生產線研制與應用”項目科技成果鑒定會議在廣東佛山舉行。經專家鑒定,該項目成果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記者獲悉......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組培與轉基因團隊在全球率先獲得了橡膠樹CRISPR/Cas9純合基因編輯橡膠苗。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經濟作物和產品》(IndustrialCropsandProd......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香(大)蕉栽培生理生態研究組從森林鏈霉菌2-6中分離獲得抗枯萎病菌(FocTR4)的活性物質FluvirucinB6,解析了該抗真菌物質的抑菌作用位點及抑菌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