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1-30 16:20 原文鏈接: 山西煤炭產業大變臉:全循環讓產業變綠

      煤炭是山西的名片。在共和國的成長歷程中,山西煤炭似血液般輸往全國,支撐起工業發展的脊梁,留給自己的是污染和產業結構畸重、失衡。

      過去五年,煤炭大省山西以開展中國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謹慎布局,以煤炭資源整合強勢“收官”,實現了在保障能源供應與安全生產雙重壓力下的奮力前行和艱難轉身。未來五年,讓煤變綠、循環、清潔、高端,全面實施資源型地區的轉型發展的新藍圖,又讓人心動。

      “老賬漸還不欠新賬”補償煤炭開采生態成本

      兩指寬的裂縫、散落的磚塊、被壓彎了的支柱,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椒仲村村民蔡貴根在這樣的窯洞內住了好幾年。附近煤礦多年井下開采,使他家的窯洞出現裂縫。2009年,蔡貴根搬進新樓房,他說:“再不用擔心半夜窯洞會塌下來了。”

      蔡貴根的搬遷始于2006年4月,國務院決定在山西省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工作。一年后試點工作正式實施,山西出臺了向煤礦征收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提取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和煤礦轉產發展資金、有償出讓煤炭資源礦業權4項經濟政策。蔡貴根的新居就是政府利用煤炭資源礦業權價款支持建成的。像蔡貴根一樣,山西解決了23萬多名農民的住房安全問題和飲水困難。

      60多年來,山西累計產煤110億噸,其中80億噸外運全國各地。在為全國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山西付出了生態破壞、家園被毀等巨大成本。

      山西省發改委主任李寶卿說,山西利用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老賬漸還,新賬不欠”,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2007至2009年,山西省共安排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113.4億元,用于跨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集中支持汾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修復與保護、太原西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和10個中心城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重點工程。今年起開始山西實行“地表水跨界斷面水質考核生態補償機制”,對流出某一區域的地表水水質好于進水水質的城市給予獎勵,對出水水質劣于進水水質且達不到要求的城市給予懲罰,扣繳生態補償金。今年1至9月,山西省累計扣繳生態補償金1.7億余元,發放獎勵7200萬元。

      2009年,山西“母親”河--汾河太原以上河段實現清水復流,濕地面積增加、地下水位回升,上游水質首次達到一類水質標準,為20年來最好水平。

      山西省古交市有一個叫“矸石溝”的地方,堆棄了30多年的煤矸石。以前煤矸石無法利用,只能采用碾壓、覆蓋、復墾、綠化等辦法處理,大量煤矸石自燃和產生煤塵對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僅古交市每年有1000多萬噸煤矸石和原煤洗選產生的洗中煤、煤泥,企業和政府每年須投巨資來處理這些煤炭開采的副產品。2005年,以煤炭開采廢棄物為原料的古交發電廠投入運行,每年可消耗洗中煤、煤泥和煤矸石180多萬噸用以發電。古交發電廠二期工程預計今年投產,投產后一、二期工程每年可以“吃掉”古交礦區600萬噸洗中煤、煤泥和煤矸石。

      據估算,山西每年至少有五六千萬噸煤矸石、洗中煤被堆棄。山西正在采取變“廢”為寶治理生態環境。到去年,僅國有重點煤炭企業建成煤矸石、洗中煤發電廠20多座,年消耗煤矸石等低熱值燃料1000多萬噸。以前發電廠排放的粉煤灰也被制作為建筑材料。“十二五”期間,山西將對有工業利用價值的粉煤灰進行深加工,利潤可達數十億元。

      產業“大整合”實現以人為本安全發展

      “有一次井下著了火,我帶人下井救人,幸虧沒造成人員傷亡,可我差點兒丟了性命。”山西呂梁市的“煤老板”薛德平講述起自己煤礦的一次事故至今心有余悸。2008年,薛德平主動與西山煤電集團合作整合,整合后他持有49%的股份。西山煤電的技術人員進駐后,煤礦的管理水平發生了根本變化。薛德平說,與大集團合作可以規避安全和市場風險。關小上大是煤炭業的發展趨勢,小煤礦沒有前途。

      在礦難發生高峰期,山西煤礦每年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13起左右,幾乎都發生在中小煤礦。2007年,全省鄉鎮煤礦的事故死亡人數占到全省煤礦死亡人數的70%,百萬噸死亡率是國有重點煤礦的17.8倍。2008年,全省鄉鎮煤礦的事故死亡人數仍占到全省煤礦死亡人數的61.09%,百萬噸死亡率是國有重點煤礦的7.25倍。

      山西省長王君說:“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兼并重組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必須走,為子孫后代著想必須走,早走比晚走好!”

      去年,“大進小退”、“優進劣退”、統籌兼顧各方利益為原則,山西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煤礦企業重組兼并,礦井數量減少到1053座,70%的礦井規模達到年產90萬噸以上,年產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全部淘汰,保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全省形成了4個億噸級、3個5000萬噸級、11個1000萬噸級的特大型、大型煤炭集團。

      資源整合后的山西煤炭業綜合效益初步顯現,困擾了山西很多年的安全生產難題得到了有效破解。在煤炭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山西通過創新安全監管體制,落實政府和企業兩個主體責任,煤礦安全生產實現明顯好轉。全省煤炭百萬噸死亡率由2005年的0.902下降到2009年的0.328,今年1至9月為0.2412,相當于全國水平的三分之一。

      “全循環”讓煤炭產業變“綠”

      “我20歲下井采煤,當時采、裝全靠人工,年產100萬噸在全國就算是大礦了。現在年產1500萬噸的煤礦竟然在地面看不到煤,卻到處是花花草草!”大同煤礦集團同家梁煤礦退休職工景禮在塔山循環園區感慨地說。

      在“挖煤不見煤,發電不冒煙”的大同煤礦集團塔山循環園區,有一條能把煤炭“吃干榨凈”的生產鏈:原煤洗選后精煤外運,洗中煤用于發電或甲醇生產,電廠的余熱用于供熱,廢棄的粉煤灰成為水泥生產原料,水泥廠廢渣制成建材,煤礦伴生的高嶺巖成為化妝品、造紙原料,礦井廢水和生活污水凈化后用于電廠冷卻和花草澆灌。園區各項目首尾相接、閉路循環、互為利用,成為中國煤炭業第一個產業鏈條最完整的循環經濟園區。

      目前,山西形成了“潞安煤油循環模式”“西山洗中煤發電循環模式”“晉煤綠色循環模式”等十多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不僅煤炭產業的附加值大大增加,而且與之相關的非煤產業份額越來越大,去年全省煤炭行業實現非煤銷售收入1281億元,同比增長26.58%。其中省屬五大煤礦集團實現1186億元,占總收入的49.36%,接近“半壁江山”。

      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說,十二五期間,山西將不再主要依靠煤炭的產能擴張,將“以煤為基,以煤興產,以煤興業,多元發展”,實現由粗放、高耗、低效、單一線性發展向集約、低碳、高效、多元循環發展轉變,實現綠色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

      在今年9月的第三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上,10多個大型企業與山西簽約各類項目457個,涉及總金額1.4萬億元,為歷屆之最,“綠色、低碳、清潔”項目成為投資合作熱點。帶領17個煤機制造企業參加博覽會的德國制造業協會礦機產業負責人克勞斯·施提克曼說,山西的經濟結構亟待調整,我們希望用先進的理念和技術與山西合作,達到雙贏的目的。

      山西省長王君說,煤炭等傳統能源的出路在于生產的機械化、信息化、集約化、規模化和利用的清潔化和發展高端化。在“五化”的基礎上,積極發展新能源,發展低碳產業,狠抓工業節能、建筑節能和交通節能,強化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和技術減排,就一定能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科學發展和綠色崛起。

    相關文章

    《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技術指南(試行)》的公告

    關于發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技術指南(試行)》的公告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強化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監督,規范和指導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工作,......

    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取得巨大成效

    近日,中國科學院發布資源環境領域系列研究報告。報告表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湖泊、濕地、山地、西北干旱區、東部超大城市群的生態環境建設取得巨大成效。中國科學院組織相關院屬單位,在長期系統性工作基礎上,......

    生態環境領域水環境專場舉辦

     報告嘉賓北京環境科學學會供圖12月20日,2022年首都前沿學術成果系列報告會——生態環境領域水環境專場在線上舉辦。報告會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環境科學學會、北京科技社團服務中心、......

    《煉焦化學工業企業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技術指南》的通知

    名稱關于印發《煉焦化學工業企業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技術指南》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2-00490分類土壤生態環境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2-12-06文號環辦土壤函〔20......

    關于開展2022年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征集活動

    名稱關于開展2022年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征集活動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2-00491分類水生態環境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2-12-06文號環辦水體函〔202......

    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調查與觀測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

    關于公開征求國家生態環境標準《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調查與觀測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

    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的結構和起草規則(征求意見稿)征求

    關于征求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的結構和起草規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范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編寫工作,我部組織修訂《環境保護標準編制出版技術指南》(HJ......

    凈水技術丨2022年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評審結果公示

    按照《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環辦水體〔2021〕28號)有關要求,近期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會......

    校地專家聯合揭秘區域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的關系

    煤炭礦區的生態環境一直備受關注,通常認為開發必然破壞環境。近期,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自然資源陜西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聯合承擔的一項研究發現,區域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可以協同發展。該項研究以“榆林煤炭開發對......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創新中心在青島成立

     日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創新中心在青島正式成立,第一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學術研討會同步在青島召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創新中心由青島理工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太原理工大學、西安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