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評組參觀園史展覽館
7月12日,廣州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麥步初、宣傳處處長陳小文帶領考核專家組對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度工作進行考評。園主任助理、園藝中心代理主任蟻偉民等接待了考評組。
專家組首先聽取了華南植物園2011年度愛國主義教育的工作匯報,對該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建設情況、資金投入、工作方式、活動內容及經驗等進行詳細的了解,并就如何進一步擴展愛國主義教育輻射人群提出意見和建議。隨后專家組考察了園史展覽館、科普信息中心、中小學生物實踐體驗園、專類園及未成年人活動場地等,對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進行了深入考評。
專家組對華南植物園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華南植物園突出植物科技和環境教育的愛國主義教育特色主題,展示區域大,展教資源豐富,基地建設及相關教育活動投入充足,為廣州市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宣傳教育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持續推動國內分析儀器行業技術創新與合作的背景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質譜儀器專家組召集人周志恒與分析測試百科網一行于6月5日到訪北京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進行了深入的考察與交流,北京東西分析......
近日,中國林學會公布了第十二屆梁希科普獎評選結果。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區域特色經濟植物科普活動”榮獲科普活動類獎,這是該園科普工作在林業科普領域的重大突破。據悉,梁希科普獎是經科技部批準,由中國林學......
亞熱帶森林土壤通常被認為是富氮或貧磷,因此氮和磷輸入影響亞熱帶森林土壤養分循環以及土壤碳循環和碳儲量。微生物殘體碳在調節森林土壤有機碳穩定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關于長期氮和磷輸入對不同土壤層微生物殘體碳......
關于公布交叉科學部2023年度重大研究計劃等項目會議評審專家組名單(匯總)的通告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規定,現公布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重大研究計劃項目、重大項目、原創探......
4月1日,第四屆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學術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論壇同期發布2021年度氮循環十大科學進展。記者獲悉,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創新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氮沉降促進熱帶森林捕獲大氣碳”......
繁殖是植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在繁殖過程中雌雄配偶的交配組合受到植物本身生物學特征以及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共同影響。不同的交配組合影響植物產生后代的數量、植物傳遞給后代的遺傳多樣性,導致群體間......
近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與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合作,揭示了驅動北半球針葉林春季物候變化的關鍵熱臨界點。相關研究發表于GlobalChangeBiology。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
當期期刊封面。研究團隊供圖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邱聲祥團隊研究揭示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導化合物發現和作用機制。相關研究近日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在線發表于《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JournalofAgricul......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副研究員鄭棉海團隊聯合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駱亦其等科研人員,研究揭示長期氮沉降調控熱帶森林土壤碳排放的格局及機制。相關研究12月1日發表于《自然地球科學》(NatureGeoscienc......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聯合基金和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侯興亮團隊聯合廣東海洋大學副教授朱宏波,在甘薯(IpomoeabatatasL.)抗蟲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