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期刊封面。研究團隊 供圖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邱聲祥團隊研究揭示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導化合物發現和作用機制。相關研究近日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在線發表于《農業與食品化學雜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助理研究員李先彩為該論文第一作者,邱聲祥研究員為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姚李媛完成了PME等化合物的提取分離和結構鑒定。
黃曲霉是一種常見真菌,它能夠侵染農副產品、中藥材和加工食品等物品。由于黃曲霉毒素的強毒性和強致病性,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食品和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的最大允許含量作了限定。我國國家標準GB2761-20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也對食品中黃曲霉毒素允許含量進行了嚴格規定。
因此,深入研究并開發新型、高效、綠色抗菌化合物是目前人類防治黃曲霉的迫切需求。與化學合成的藥物小分子相比,天然產物結構新穎、多樣,生物活性更加獨特,從天然產物中尋找新型抗真菌藥物無疑是一條有效捷徑。
在該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從木豆Cajanus cajan (L.) Millsp.葉中發現了強效的抑真菌化合物PME(Pinosylvin monomethyl ether)。抑菌譜顯示,PME對農業真菌和人類三大致病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特別是PME能夠抑制黃曲霉孢子萌發和黃曲霉毒素B1累積。
研究表明,PME能夠結合細胞膜磷脂,導致細胞膜流動性降低、滲透性增大、內容物外滲。PME處理的黃曲霉孢子表現出細胞壁自溶狀表型,代謝組分析發現PME結合細胞膜磷脂不僅導致膜流動性和滲透性改變,還能進一步造成膜溶解,孢子結構坍塌,從而產生自溶狀表型。
鑒于PME的強抑真菌功效與良好的安全性,其在農業、飼料和食品加工行業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acs.jafc.2c07240
本報訊(記者沈湫莎)“沒想到我能評上上海市科技傳播高級職稱。”在昨天開幕的2024年上海科技節上,B站百大UP主“稚暉君”、智元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彭志輝驚喜地說。記者獲悉,彭志輝與網名“菠蘿”的......
近日,中國林學會公布了第十二屆梁希科普獎評選結果。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區域特色經濟植物科普活動”榮獲科普活動類獎,這是該園科普工作在林業科普領域的重大突破。據悉,梁希科普獎是經科技部批準,由中國林學......
亞熱帶森林土壤通常被認為是富氮或貧磷,因此氮和磷輸入影響亞熱帶森林土壤養分循環以及土壤碳循環和碳儲量。微生物殘體碳在調節森林土壤有機碳穩定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關于長期氮和磷輸入對不同土壤層微生物殘體碳......
萬眾期待中,24年1月已經過去,但中科院預警名單依然沒有公布!官方并未說明延遲原因,但相比往年,今年的名單確實尤其讓人關注。因為23年國際期刊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動,這些是否會影響預警名單的制定尚未可知:......
根據往年經驗,一年一度的中科院預警期刊名單即將發布,官方回復也說明如此,最新名單將在明年1月份發布,即2周之后。但相比往年,今年的名單尤其讓人關注......回顧中科院《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至今已發布三......
根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公眾號消息,從2023年開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不再統計撤稿論文的引用數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每年定期更新期刊影響力數據,年度發布。征訂單位用戶可......
7月22日,韓國SukbaeLee等人在arXiv上傳了兩篇論文,稱發現了“全球首個室溫超導材料”,名為LK-99,論文中給出了LK-99的合成方法,合成門檻很低。文章曝光后引起了大量爭論,因為很多小......
財聯社11月16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11月14日至16日在黑龍江、吉林調研。在吉林,李強走進長春金賽藥業、長光衛星公司,詳細了解企業創新發展情況,勉勵他們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人才......
LipidALL脂代謝會議由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稅光厚研究員發起,至今已在國內多個城市成功舉辦八屆。豐富的會議主題與優質的會議內容數年來吸引了超過數萬名各地科研人員參與其中,極大推進了脂質/代......
5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當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發布《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一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饒議科學”該文稱:“中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