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一場關于“科技成果轉化助推形成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座談會在廣州大學城舉行,激起了高校、企業代表的熱烈討論。這是由市科技局、番禺區委區政府主辦,廣州大學城管委會承辦的活動。來自政府、企業、科技、教育界等90余名代表齊聚一堂,話創新、享機遇、謀發展。
會上,全市首個高校實驗室共享平臺——廣州大學城高校實驗室共享平臺(下稱“平臺”)宣告啟動,首批簽約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未來將集成約5000臺實驗室儀器設備實現共享開放。
新平臺:高校實驗室儀器面向中小企業開放
會上,廣州市首個高校實驗室共享平臺正式啟動。該平臺面向粵港澳大灣區中小企業開放,聚焦信息互通、儀器共享、深化合作、輸送人才“四大功能”,首批簽約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集成約5000臺實驗室儀器設備,涵蓋生物醫藥、環境監測、氣體分析、材料科學、人工智能等領域。3月,將推出先行版體驗小程序,上線首批約300臺儀器設備對外共享,6月,全面開放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實驗室資源,正式對外運行。
負責人介紹,該平臺致力于推動實現實驗室和中小企業“聯姻”。屆時,企業可通過微信端搜索“禺好辦”小程序進行儀器預約,預計可增加高校儀器使用機時不少于5000小時,增加不少于20%對外開放共享率,為建設科創生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新政策:“1+N”新政策直面科技成果轉化真問題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新的“科學的春天”撲面而來,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目前,廣州市科技局正在牽頭制訂全市科技成果轉化“1+N”政策,并推動成立全市科技成果轉化聯席會議。相關政策將直面科技成果轉化的真問題,整合全市科技創新資源和各方力量,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需求為牽引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進一步健全“產業出題、科技答題、市場閱卷”機制,完善“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全鏈條。
該政策將爭取實現一定創新和突破,推動科技成果需求端、供給端、服務端“三端”同向發力,實現企業從成果“接納人”到“出題人”的轉變、科技成果從被動轉化到主動供給的轉變、創新要素從隨機組合向精準融通聚合的轉變“三個轉變”;打通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三品”轉化路徑,促使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新陣地:“智造創新城”番禺打造“黃金島鏈”
番禺相關負責人表示,番禺區要立足“智造+智核”最大優勢,下好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實施“萬畝千億”攻堅行動,深化“五個再造”千億矩陣,高水平規劃建設科創谷,全力打造環獅子洋專精特新企業集聚片區,建強科技成果轉化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主陣地,著力提升發展含“新”量、城市含“綠”量、服務含“金”量,進一步夯實新質生產力。要充分發揮好“鏈”的功能,聯動長洲島、官洲島,真正把教育島、創新島、生態島、文化島鏈接起來,形成教育、產業、文化、人居融合發展的“黃金島鏈”,以“內三島”服務“鄰三區”和珠江沿岸高質量發展;主動向琶洲智數創新區、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環大學城創新策源區求合作、共前進,奮力打造智造創新城。
新碰撞:權責清晰有助轉化,信息“破壁”最為關鍵
聚焦科技成果轉化的兩端,座談會邀請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14所高校代表,和企業、園區、 創投機構代表與會,圍繞深化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等集思廣益、暢所欲言。
“培育‘科學家創客’,我們有兩大原則。一是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二是為他們雪中送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協理副校長熊輝介紹,學校為此制定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等多套機制,并探索出一條學校與師生責權清晰、科研與轉化迭代循環的新道路。他介紹,學校可以不占有老師或者學生的創業股份,如果師生需要用到學校的設備資源,可以在融資中拿出5%的經費與學校設立聯合科研開發項目。“當師生創業者獲得階段性成功,他們的成功也將與學校分享,進一步促進科研開發、校企合作,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正向閉環。”
“我們制定的‘華工十條’,明確約80%的成果轉化收益獎勵給科研人員。”在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勇看來,人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力量。他留意到,擬出臺的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制度,明確了相關負面清單,進一步消除了科研人員、管理人員開展科研成果轉化的顧慮,激發科研人員干事創業的主動性、創造性。
企業的痛點是什么?海大集團是番禺本土成長起來的農業龍頭企業,每年投入上千萬元的研發費用。該集團研發專家姜美華認為,在企業科技轉化的過程中,首先應打通信息壁壘。“科技轉化著眼于解決企業難點,第一步就是篩選出合適的高校和團隊,且保障成果可控。其次,還應明確如何衡量估算科技成果的價值。”
對企業來說,人才也是根本。廣汽埃安高級經理李榕杰建議,可通過給予科技人才個稅優惠政策,讓企業更好地留住人才,進而強化新產品的研發和投入。廣州浩洋電子副總經理毛杰則表示,公司與大學城高校建立了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產學研示范基地等,聯合培養行業人才,構筑了更加緊密的教育與產業之間的聯系,創造了雙向互利的生態系統,滿足企業高層次人才需求。
2月26日,一場關于“科技成果轉化助推形成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座談會在廣州大學城舉行,激起了高校、企業代表的熱烈討論。這是由市科技局、番禺區委區政府主辦,廣州大學城管委會承辦的活動。來自政府......
2月26日,一場關于“科技成果轉化助推形成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座談會在廣州大學城舉行,激起了高校、企業代表的熱烈討論。這是由市科技局、番禺區委區政府主辦,廣州大學城管委會承辦的活動。來自政府......
2月26日,一場關于“科技成果轉化助推形成新質生產力,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座談會在廣州大學城舉行,激起了高校、企業代表的熱烈討論。這是由市科技局、番禺區委區政府主辦,廣州大學城管委會承辦的活動。來自政府......
中國檢驗檢測學會測試裝備分會一行于11月21日下午蒞臨中廣測組織,進行為期半天的參觀座談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加強各地檢測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促進行業技術創新和發展。在座談會上,與會代表圍繞當前檢測領域的......
近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的第60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在山東青島盛大舉行。在這場盛會上,上海埃松氣流控制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埃松”)攜多款硬核產品參展,充分展現了松江企業在高校實驗室智慧“微環境......
當地時間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此舉對海洋環境帶來的長期影響后果難測。盡管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在24日舉行的臨時記者會上表示,2023年度計劃排放約為3.......
7月6日,廣州召開了高質量發展看廣州——《關于促進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近年來,廣州推動建設一批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發機構。目前,廣州現......
6月25日,我國首艘深遠海多功能科學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廣州開工,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廠區建造。船舶預計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業。設計船長約103米、設計吃水排水量約9200噸,......
——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部營銷總監李燕明專訪禾信儀器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始終專注、堅持為國家解決質譜儀“卡脖子”工程技術,在堅守質譜主業中不斷創新發展。5月26日,禾信儀器“國產首發誰與爭鋒......
5月15日下午,在廣州舉行的單藥3CL抑制劑(來瑞特韋)上市后臨床研究暨2023版小分子口服藥物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應用專家意見項目啟動會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說,目前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