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原子催化劑因為近100%的金屬原子利用率和兼具高活性、高選擇性等突出優點,在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領域均展現出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呈原子態分散的Fe-N-C催化劑材料由于具有優異的氧還原反應(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R)催化性能,是一類最具潛力代替鉑/碳(Pt/C)的非貴金屬催化劑。然而,現階段報道的制備Fe單原子催化劑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富含氮和可以絡合鐵鹽有機官能團的大分子或化合物來絡合高純鐵鹽,后續通過熱解、酸洗獲得不同載量、性能各異的Fe單原子催化劑。但是,現如今可以采用的大分子或者化合物往往制備工藝復雜,成本高昂且很多具有一定毒性,嚴重限制了Fe單原子催化劑的發展和進一步的實際生產應用。
針對上述科學難題,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梁漢璞帶領的能源材料與納米催化研究組開發出一種價格低廉、簡單環保且適宜放大生產的Fe單原子催化劑制備策略。該策略以具有富鐵和超強吸水性特性的可再生生物質木耳為碳、氮和鐵源,無需額外人工添加任何Fe鹽,僅利用自身毛細管吸附作用吸附含氮溶液進行有效的氮含量提升,即可獲得以Fe-N4為活性中心的高效Fe單原子催化劑(Fe-ISA/NC)。
研究獲得的催化劑碳基體含有豐富的微、介孔,比表面積超過1100 m2 g-1,超過很多人工合成的多孔碳基體。其中的氮含量超過3 at.%且以吡咯氮為主,形成了豐富的Fe-N4活性中心,展現出了優異的ORR催化性能。在0.1 M KOH電解液中的ORR半波電位達到了0.89 V (相對于可逆氫電極,vs. RHE),顯著優于商業貴金屬Pt/C催化劑。同時,該催化劑在0.1 M HClO4電解液中的ORR半波電位也達到了0.78 V vs. RHE,展現出了優于大部分過渡金屬催化劑的催化性能。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于國際期刊Carbon (2020, 157, 614-621. DOI: 10.1016/j.carbon.2019.10.054)。
該研究成果對于Fe單原子催化劑材料催化性能的提升、制備成本的降低以及實際應用的推廣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展示了以可再生生物質為原料,在未進行任何金屬添加的情況下直接衍生制備高效非貴金屬單原子催化劑的可行性。
上述研究獲得青島能源所科研創新基金、兩所融合基金等的支持。
相關發表論文和ZL鏈接:
1. Xilong Wang, Jian Du, Qinghua Zhang, Lin Gu, Lijuan Cao, Han-PuLiang, * In situ synthesis of sustainable highly efficient single iron atoms anchored on nitrogen doped carbon derived from renewable biomass, Carbon, 2020, 157, 614-621.
2. 一種高效生物質碳電化學氧還原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中國,發明ZL,授權ZL號:201810140565.8.
圖1 Fe-ISA/NC催化劑的TEM,HRTEM,AC HAADF-STEM和元素分布圖。
圖2 Fe-ISA/NC催化劑的XAFS表征及結構模型。
圖3 Fe-ISA/NC催化劑在堿性溶液中氧還原催化性能評價。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曾杰教授團隊通過構筑納米島結構催化劑,攻克了甲烷干重整反應中催化劑極易燒結失活的難題。相關研究成果3月10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材料》。超細金屬納米顆粒因其超高的原......
圖同步生長策略制備嵌入型酸性電解水催化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2279019、22205038、22393911、22273011)等資助下,復旦大學張波、徐一飛、段賽、徐昕合作在電解水制......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氫能與先進材料研究部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DNL1905組)孫劍研究員與內蒙古大學劉健教授等合作,發表了調控二氧化碳(CO2)加氫產物選擇性的催化劑設計綜述性文章,系統總......
氫能被認為是未來全球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柱。高效、穩定、低成本的氫能生產已成為能源科技發展的關鍵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周武團隊與北京大學教授馬丁團隊合作,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題為Sh......
因為燃燒后僅生成水,氫氣曾被視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理想能源。然而,目前全球約96%的氫氣生產仍依賴化石燃料。每生產1噸這種“灰氫”,就伴隨著十余噸二氧化碳排放。氫氣的“清潔能源”標簽及其原本承載的碳中和......
氫能被認為是未來全球能源體系的重要支柱,高效、穩定、低成本的氫能生產已成為能源科技發展的關鍵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周武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馬丁教授團隊合作,在《自然》雜志發表研究成果論文,報道了一種......
圖(a)DNTs-Cu的畸變納米孿晶結構;(b)DNTs-Cu的析氫催化性能;(c)DNTs-Cu的催化穩定性;(d)DNTs-Cu與其他已報道Cu基催化劑的催化性能對比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輝與張欣課題組合作,依托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電子順磁共振測量技術,研發出新型碳包覆鐵酸鎳納米催化劑(NFN@C),并發現NFN@C在抗腫瘤治療方面......
來自英國諾丁漢大學和伯明翰大學的合作團隊研發出一種可持續催化劑。這種催化劑在使用過程中活性會增強,能將二氧化碳(CO2)轉化為高價值產品。這一成果為設計下一代電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相關論文發表在10日......
1月21日,記者從廈門大學了解到,該校能源學院卜令正副教授、鄭志鋒教授團隊在直接甲酸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燃料電池作為一種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