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罕見的野生帶葉兜蘭群落。 廣西林業局供圖
南寧9月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2日介紹,廣西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野生動植物資源不斷恢復和發展,生物多樣性豐富度居全國第三位。
圖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鱷蜥。 廣西林業局供圖
廣西物種資源豐富,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廣西桂西南石灰巖地區、南嶺山地、沿海等地區屬于中國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域。廣西落實保護執法責任,野生動植物保護取得成效。廣西全區陸生野生動物種類、高等植物種類數量居全國前列,現有陸生野生脊椎動物1151種、已知高等植物9494種。分布在廣西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野生植物均占到全國總數的三成。
圖為廣西北海濱海濕地紅樹林 廣西林業局供圖
全球僅分布于廣西的白頭葉猴,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300多只增加到現在的1300多只。2020年,全國首個靈長類動物生態廊道在廣西崇左白頭葉猴保護區建成。廣西雅長蘭科植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中國唯一以蘭科植物命名的自然保護區,目前已知有蘭科植物64屬172種,其中帶葉兜蘭、莎葉蘭和臺灣香莢蘭野生居群數量之大、密度之高,在全世界都極其罕見。
圖為硬葉兜蘭。 廣西林業局供圖
9月,廣西“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月”主題活動啟動。廣西林業局將通過線上公益海報、野保日歷、“云上識動物”科普短文、科普廣播劇、科普宣傳片展示,通過“開學第一課”平臺,以及舉辦第二屆廣西大瑤山觀鳥賽暨候鳥護飛行動,積極開展2022年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讓野生動植物保護的聲音廣泛覆蓋城區、鄉村。
圖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金斑喙鳳蝶。 廣西林業局供圖
近年來,廣西林業部門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聚焦極小種群瀕危植物保護宣傳,積極開展瀕危植物遷地保護,開展資源冷杉、元寶山冷杉、蒜頭果、蘇鐵等珍稀瀕危植物回歸活動,讓公眾了解瀕危植物保護現狀,提升公眾保護意識。
4月16日上午,由廣西科技廳主辦、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承辦的2024廣西產學研合作大行動重大專項實施推進會在南寧召開。本次推進會是2024廣西產學研合作大行動的重要活動內容之一,旨在推進廣西科技“尖鋒”......
“生物多樣性既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目標和手段。只有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才能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贏。”3月29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發會)理事長......
3月26日,首屆中國-意大利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召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園、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14人組成的中方代表團參......
3月26日,首屆中國-意大利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召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園、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14人組成的中方代表團參......
21日,記者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世榮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生物多樣性在緩解干旱影響中的作用機理,發現森林生物多樣性是應對氣候干旱的“緩沖器”。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
近日,北海市市場監管局受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委托組織專家對由廣西興邦保安服務有限公司承擔的自治區級廣西安保服務標準化試點進行評估。評估專家組按照《廣西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方案(試行)》,通過聽取匯報、走訪......
近日,南寧市市場監管局受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委托組織專家對由廣西北投環保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的自治區級廣西城鎮供水服務標準化試點進行評估。評估專家組按照《廣西服務業標準化試點評估計分表》,通過聽取匯報、走......
2月13日,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和浙江天童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研究員郭文永團隊,首次在全球尺度上闡明了多因子間復雜的交互關系及其對外來植物入侵的復合驅動機制,相關研究在線發表于......
作為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之一,我國始終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并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與綠色發展、減污、降碳、脫貧等協同推進,在就地保護、生態保護修復、監督執法......
經國務院批準,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發布《行動計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