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僅次于發電行業的高碳排放行業,鋼鐵行業如今也面臨著碳減排的巨大壓力。從全球范圍來看,平均每生產1噸鋼需排放1.8噸二氧化碳。
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10.65億噸,碳排放量約19.17億噸,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以上,在雙碳背景下,氫冶金作為當前低碳發展、能源變革的重要方向,是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之一,鋼鐵行業由此加速進入綠色轉型時代。
中國鋼鐵行業氫冶金主要利用方式具體包括:高爐富氫冶煉技術、氫氣豎爐直接還原技術、氫基熔融還原煉鐵技術等。
從中國鋼鐵企業應用進展來看,氫冶金技術有助于顯著減少碳排放,推動碳資源化利用,促進綠色短流程新工藝發展,實現無化石能源冶煉,開辟鋼鐵-化工-氫能耦合降碳路線。此外,氫能在中國鋼鐵企業物流交通領域也取得了良好的節能環保成效。
雙碳背景下,我國鋼鐵企業積極履行減排責任,紛紛開始積極探索氫能冶金,寶武、河鋼、中晉、中國鋼研和京華日鋼等鋼鐵企業已取得一定進展。
氫冶金大范圍推廣應用,主要受到上游制氫工藝和成本的制約。為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解決氫能分析難題,高麥推出完整的解決方案,助力國家氫能發展。
圖 1:高麥氫氣雜質分析解決方案
關于高麥:
成立于1935年,在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設有技術、研發中心,生產、組裝工廠、客戶運營中心,逐步形成以北京為總部,在武漢、杭州,日照,臺灣等地分別設立技術研發和客戶運營中心的生態網絡,全方位的為中國乃至全球客戶打造專屬的氣體行業解決方案。
過去十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續升高,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這是中國科學院昨天在京發布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
7月26日,全球碳盤點衛星遙感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發布由中國科學院組織編寫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報告利用衛星遙感技術評......
7月12日,時值第11個“全國低碳日”,由生態環境部和陜西省政府主辦的“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在西安舉辦。活動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郭芳表示,我國建立起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3年......
中國是碳排放大國,但是由于在碳核算相關方法等方面基礎研究起步較晚,一直在國際上缺少話語權,不利于保護我國合法發展權益和企業國際競爭力,中國亟需探索建立符合國情更先進的方法論和標準。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
“到2030年,我國碳排放會增加到140~145億噸,如果構建以低碳產業為主導的產業調整,上述數值估計能夠降低8.1億噸左右。”5月31日,在北京隆基202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會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
鑒于生物炭能從空氣中吸收其重量23%的二氧化碳,在一項概念驗證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科學家在普通水泥中注入環保生物炭,得到了一種新型負碳環保水泥,且其強度與普通水泥相當。這一研究成果發表于最新一期......
澳大利亞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如果全球碳排放維持在當前水平,南極冰蓋融化將導致南極深海環流在30年內放慢40%,并使深海溫度上升,對海洋生態系統和全球氣候產生深遠影響。南極區域的表層海水由于密度較大而下沉......
2019年和2020年澳大利亞前所未有的野火讓人記憶猶新。而對于貝克心臟病與糖尿病研究所計算生物學家MichaelInouye來說,正是隨著氣候變暖更有可能發生的讓其實驗室關閉的野火,促使他開始關注碳......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3月22日發布消息說,該所三極觀測與大數據團隊張臻研究員聯合美國馬里蘭大學、美國宇航局及北京大學等科研人員最新完成的一項研究發現,全球濕地甲烷排放正在加劇,......
2023年3月14日,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空天院)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碳排放監測數據質量控制關鍵測量技術及標準研究”項目在京啟動。該項目將為碳排放監測數據質量制定“標尺”,構建溫室氣體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