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2-10 13:18 原文鏈接: 張興棟:從“怪異想法”到“劃時代的醫學發現”

    張興棟院士。

      2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張興棟教授依舊在實驗室忙碌。

      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官方網站公布評選出2014年院士名單,75歲的張興棟名列其中,為今年11名外籍院士中唯一一名中國人。

      從被提名到入選,歷時近一年時間,張興棟一無所知。美國國家工程院媒體事務主管蘭迪·阿特金斯日前接受書面采訪時表示,選舉過程是嚴格保密的,張教授獲選主要是因為其“對肌肉骨骼的臨床實驗以及發展生物材料上的貢獻。”

      用張興棟的話說,“這不是什么大事。但這是對中國生物材料事業發展的肯定。”他形象地介紹自己的主要科研成果,就是用“多孔磷酸鈣陶瓷”仿制一塊骨頭植入受損部位,就能誘導斷骨自動生長愈合,而原來的“陶瓷”也被逐漸吸收,最后徹底消失。

      張興棟發現了骨誘導功能,將無生命的生物材料變成了有生命的組織和細胞。克服了用金屬、高分子材料做人工骨頭帶來的腐蝕、排異、異物感等問題。從發現骨誘導作用到被全世界廣泛承認,張興棟及其團隊經歷了漫長的18年,其間各界不斷的質疑都不曾動搖他的信心。

      張興棟是學固體物理的,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世紀80年代初,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牙科生物材料在使用中遇到技術問題請張興棟解決,他盡管不懂醫學,但認為材料科學可以解決問題,于是“下深水”研究生物材料。1983年,他在國內率先開展生物活性人工骨(牙)及涂層植入體研究并取得成果。在試驗中張興棟發現,一塊有孔的磷酸鈣陶瓷埋入動物體內后,幾個月后取出來,居然奇跡般地變成了真骨頭。多孔磷酸鈣陶瓷能誘導身體分化成骨細胞?他在28只狗、60多只兔子和100多只老鼠的斷骨處不斷植入“多孔陶瓷”,等生長后做切片觀察,10000多張切片,一張張統計,大量的實驗證明,生物材料具有誘導作用,可誘導骨形成。

      1991年,張興棟在意大利召開的生物陶瓷大會上公布了自己的成果,率先提出并確證無生命的多孔磷酸鈣陶瓷可具有生物活性物質特有的誘導骨再生的作用。將無生命材料變為有生命組織,這一成果受到廣泛質疑,被稱為“怪異想法”,甚至有評價“這降低了中國自然科學基金的水平”。但事實不可否定,國外的學者做了重復實驗亦驗證了結論,生物安全性評價等也得出了結論。材料學界泰斗師昌緒院士等力挺: “獨到的見解有創新性,不能輕易放棄!”從始至終,該項目都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國家發改委專項、科技部973等重大項目的支持。

      2008年,在阿姆斯特丹第八屆世界生物材料大會上,張興棟被邀作大會首個報告。2009年,他再次受邀在國際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大會上作報告,國際上全面承認了骨誘導理論的科學性。日本學者小久保正評價:“這是劃時代的醫學材料發現!”

      如今,已經有10多萬例的病人使用了張興棟團隊生產的骨誘導材料,而全國90%以上的人造關節都在使用張興棟發明的材料涂層技術。

      “做研究還是要注重實際解決了什么問題。”談及如何評價科學成果,張興棟說,應該把國家需求作為科研選題的方向,追求科學目標,著重于實際貢獻,而不是追求表面數據,特別是論文數量。他說,自己從四川大學畢業便工作到現在,自稱“草根科學家”,就是因為學校一直很支持,有寬松的環境,“我們要有充分的信心,中國自己也能培養出自己的科學家。”

      現在,張興棟及其團隊正著力建立完整的生物材料誘導形成理論。不遠的將來,或許我們就能用生物材料誘導軟骨、血管壁等各種器官在受損后實現自身的永久性修復。

    相關文章

    揭示生物材料十大新興趨勢,CAS、西湖大學聯合發布洞察報告

    近日,美國化學文摘社(CAS)與西湖大學(WestlakeUniversity)合作發布了“最值得關注的十大生物材料”洞察報告。這份報告重點介紹了水凝膠、抗菌藥物、脂質納米粒、外泌體,生物墨水,可編程......

    研究發現一種雙重調控誘導型基因開關用于基因激活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王福教授團隊在《診斷治療學》期刊以《一種雙重調控的誘導型基因開關系統用于微小RNA檢測和細胞類型特異性基因激活》為題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基礎醫學院青年教師舒文杰為該論文......

    20點直播|西班牙生物材料研究中心教授作報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05.shtm直播時間:2023年7月21日(周五)20:00-21:3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

    “特洛伊木馬”細菌誘導癌細胞自毀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科學家首次將細菌產生的毒素編碼為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并將含有這些分子的納米顆粒直接遞送給癌細胞,使癌細胞產生毒素,最終自殺,自殺率約為50%。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治療診......

    中國科大揭示食物抗原誘導免疫耐受的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朱書團隊在腸道免疫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并對GSDMD在食物耐受中的功能進行了新解讀。6月15日,相關研究成果以GasderminDlicensesMHCIIinductiontoma......

    46歲知名學者全職回國:曾在最好的10年“入錯行”

    如果沒有被“耽誤”的十年,程鋼或許早就回了國。2022年11月,46歲的他辭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終身教職,全職加入西湖大學,受聘工學院特聘研究員。出走二十載,歸來已是生物材料領域的知名學者,尤......

    農業農村部: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

    2月18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和規范生物材料轉移轉讓轉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強調,鼓勵原始創新,支持高水平研究。支持從事新基因、新性狀......

    飛秒激光無掩膜光刻拓撲結構及細胞球浸潤機制新進展

    隨著組織工程領域的發展,生物材料界面與細胞的相互作用及物理機制成為研究熱點。生物界面的拓撲形貌可以有效調控細胞行為并影響細胞功能。而體內的一些生理過程如胚胎發育、免疫應答和組織更新與重塑等往往涉及多細......

    螺菌科細菌可通過產生長鏈脂肪酸誘導肥胖及胰島素抵抗

    腸道菌群與肥胖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研究人員關注的熱門話題。腸道菌群是指生活在我們腸道內的微生物群落,其中絕大部分為細菌。一個有趣的事實是,人體腸道中總共有超過10萬億數量級的細菌,而我們每日排出的糞便中有......

    我國科學家揭示化療誘導骨肉瘤免疫逃逸機制

    化療是骨肉瘤治療的重要手段,激活免疫系統是化療發揮作用的機制之一,但腫瘤微環境也會幫助腫瘤細胞逃避化療誘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因此,研究骨肉瘤在化療作用下的免疫逃避機制對進一步提高化療及化療聯合免疫治療......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