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97.shtm
4月9日,由教育部支持、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發起的第四屆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重慶舉行。
?
張杰獲第四屆杰出教學獎。上海交大供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張杰榮獲杰出教學獎。
作為“教學三大獎”之一的“杰出教學獎”主要表彰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在國家戰略性緊缺人才培養方面作出杰出貢獻、具有全球卓越教學影響力、扎根教學一線的高校教師。該獎項的設立,旨在引導廣大高校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成為塑造學生的“大先生”。自2019年啟動以來,每年評選一次,前三屆共獎勵了包括黃如、朱邦芬、鄭泉水等在內的22位教師。
?
張杰和學生在一起。上海交大供圖
在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期間,張杰創辦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特區——致遠學院,面向新科技革命時代需求,啟動了以四大科學群為主干的通識教育改革,在致遠學院成功實踐了其提出的“吸引一群極具創新思維的教師和一群極具創新潛力的學生,讓他們聚集在一起,思維互相碰撞,創造力互相激發,從而產生讓學生受益終身的創新能力”的教育理念。迄今為止,致遠學院已培養十一屆畢業生1638人,92.5%進入國內外高校深造,基礎學科約70%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共有34位校友在世界一流大學擔任教職,逐漸在國際學術舞臺嶄露頭角。
“面向未來,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使他們獲得終身學習、探究與創造的基礎能力,成長為在社會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全人’,成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頒獎典禮上,張杰表示,“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和教師一道努力,對我們的教育理念、知識體系、教學方法乃至整個培養模式進行重構,尤其是通識教育。”
在張杰的大力推動下,致遠學院近年來開展大通識教育改革,構建涵蓋物質科學、數據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科學四大學科知識結構群的基礎與通識課程體系。以生物醫學科學專業為試點實施“One Science”融通培養方案,系統梳理知識關聯結構,打破學科邊界,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探究問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成為科學家的身份認同感,最大限度地發展潛力。
為了構建能夠塑造學生思維方式的課程,張杰身體力行,與和他同為“泰勒獎”得主、意大利羅馬大學的Atzeni教授共同設計了一門高級思維研修課程。幫助本科大三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最核心、最基本的知識,并在張杰本人與20余位教師及研究生團隊共同指導下,完整地經歷從發現和凝練有科學價值的問題、閱讀參考文獻、確定研究方法、建立研究邏輯,到實施研究方案、形成研究結論、對結果進行深入分析并準確表達溝通科學研究結果的過程,從而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
張杰始終認為,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作為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張杰牢牢把握研究所成立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建成基礎科學領域的世界頂級研究所,吸引一群世界頂尖科學家,逐漸培養我國自己的青年科學家,形成自由探索的學術氛圍,并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張杰帶領李政道研究所全體成員,制定了李政道研究所2035規劃,明確了李政道研究所大科學研究范式的優勢,將從被動、主動和演生三個維度,對“物質的起源、演化和結構形成的規律”重大科學目標開展有組織科研與建制化人才引進,使之成為世界一流基礎科學研究機構。現在,李政道研究所已經聚集了一批世界級的科學家,還有一批充滿夢想的青年科學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97.shtm4月9日,由教育部支持、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發起的第四屆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創新創......
兩千五百年前,屈原一篇《天問》發出了中國人追尋宇宙奧妙的千年之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2022年7月,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公布第一批宇宙照片,人類的目光到達了距離地球46億光......
人類距離找到終極能源又近了一步。11月底,張杰團隊即將開展第7輪試驗,驗證他們所提出的激光聚變方案可行性。事實上,前幾輪的試驗結果讓他們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這個方案凝聚了張杰和團隊成員20年的心血。在......
人類距離找到終極能源又近了一步。11月底,張杰團隊即將開展第7輪試驗,驗證他們所提出的激光聚變方案可行性。事實上,前幾輪的試驗結果讓他們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這個方案凝聚了張杰和團隊成員20年的心血。在......
11月21日,2021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舉行。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張杰院士獲頒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以獎勵他與其團隊通過調控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精確可控的超短脈沖高能......
科發黨字〔2018〕31號 院屬各單位、院機關各部門:根據國務院《關于張杰免職的通知》(國人字〔2018〕169號)、中共中央組織部《張杰同志免職》(組任字〔2018〕278號),免去張杰同......
今年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名譽所長、著名材料科學家嚴東生誕辰100周年。為大力弘揚他的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推動學術交流與開放合作,上海硅酸鹽所設立了以嚴東生名字命名的科學講壇,致力于打造集思想性......
1月31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杰來到曾經學習和工作過的“娘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為科研人員、學生代表做了題為《堅定創新自信抓住新科技革命機遇》的專題報告。張杰從科技革命的根本驅動力,新科......
應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的邀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杰于1月7日至13日訪問美國和香港。在美訪問期間,張杰與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校長薩繆爾?斯坦利(SamuelS......
張杰院士的思想政治課:用公式推導回答中國自信從何處來自信從何處來,自信并不盲目,而是從理性思辨中來,從對科學與知識的系統認識中來,從對歷史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中來,從對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根本理解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