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
自2011年9月22日我應邀在中國科大作第一場報告以來,近三年來我已在全國作了201場報告。題目是:《身為科學家的教育家錢學森》《百人一院士,千人九將軍》《錢學森先生引領的成才之路》《錢學森先生改變和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等。
我已經年過七旬,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事情要從3年前說起。2011年12月11日是錢學森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我的母校中國科大為此舉辦了一系列報告會。我作為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的第一屆畢業生,又是當年在錢學森先生指導下從事小火箭研制活動的積極分子,是應邀返校講座的幾位報告人之一。
當時我的講演稿只是為在中國科大作這一場報告而準備的,前后用了8個月的時間。沒有想到,更沒有計劃過會作第二場或多場報告。后來有這么多高校和單位約我演講,是我始料不及的。這說明錢學森先生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影響力。他作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幾乎家喻戶曉,但作為一位有突出建樹的出色教育家,他的思想、實踐、付出和成果并不被許多人所知曉。人們懷著敬意和求知的熱情希望了解和學習他這方面的精神與事跡,以獲得啟迪。由于講稿的最后一部分—— “愛國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光輝典范”著重介紹了錢老的高貴品德與愛國主義情懷,以及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和相關感人事跡,這個報告也被許多高校作為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列入約請計劃。因此,邀我講座的高校遠不僅是航空航天方面的院校、理工科院校和一些綜合性大學,還包括師范、農林、醫科、民族、財經政法、外語以至藝術類院校等。它還被不少省(市)如山東、山西、湖北、廣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京共青團委的學校部列為落實團中央發起的“與信仰對話”活動的內容而加以組織。
大多數人都是從科學家的角度來講錢學森先生的,而我從教育家的角度向大家介紹錢學森先生,這是因為錢學森先生不僅是創辦中國科大的主要成員,還親自擔任近代力學系首任系主任,實際主持近代力學系的工作8年(1958~1965)以上。在他主持近代力學系工作期間入學的學生有8屆,共一千人。在這8屆畢業生中,后來成為中科院與工程院院士的有8位;被晉升為將軍的有9位,其中少將7人,中將兩人,他們大多在國防科技戰線工作。除此之外,據不完全統計,在這一千名畢業生中,后來被晉升為教授、研究員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的還有375人。兩者人數相加為391人。也就是說,在這一千名畢業生中有近百分之四十的人被晉升為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
這樣的人才培養成果是非常突出和很不尋常的。但是,國人,包括科技界、教育界在內,究竟有多少人了解或知道這一成就?它又是在錢老什么樣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經歷了怎樣的付出、努力和實踐才取得的?它對我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怎樣的借鑒、啟迪和指導意義?這些卻都是很大的問題。
我們的國家,我們這些在錢老直接教導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們,都是錢老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受益者。我們也是一段不平凡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人。如果我們不把所經歷的極富價值和長遠意義的事匯報給國人,特別是科技界、教育界和青年朋友,不僅愧對錢老的心血,更愧對國家。因為這將使我國的人才培養工作蒙受損失。錢老在這方面奉獻給國家、人民一份極其寶貴的思想、經驗與啟示,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如果我們對此無動于衷、漠然處之或一般看待,使其付諸東流,將是嚴重的歷史性過失。
在這兩年多逾百所高校的演講過程中,我最大的感觸是,我親眼目睹和感受到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特別是高校建設的快速發展與長足進步。大學校園,特別是許多新校區的建設堪稱是跨越式的,頗具規模并相當現代化。在這方面已明顯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僅與我上大學時的條件無法比擬,就是與十多年前也無法相比,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和想象。校園內學術活動也豐富多彩,頻繁而活躍,給學生們以廣泛的,接受多方面信息和教育的選擇余地。這與國家重視教育事業緊密相關。我國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已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應當說,我國的教育事業從總體上支撐了國家經濟、國防、科技、文化、體育、藝術等多方面的快速發展與成就。
雖然,我國高校在辦學模式上,特別是在培養科技杰出人才方面存在需要反思之處;某些形而上學、因循守舊、無所作為和壓抑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培養、壓抑創新人才成長的弊病需要擯除與革新,但這是一個歷史的進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廣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不斷創新人才培養理念,長時期的辛勤努力和付出,腳踏實地的工作才能逐步達成。
每一次演講,我都寄語當代青年向錢學森先生學習。
首先學習錢學森先生的高貴品德和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有一位偉人說過:“偉大的目的產生偉大的力量。”錢學森先生正是在他高尚、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指導下,才能于1947年在美國名校獲得終身正教授職位之后,不忘中華民族的命運與興衰,歷經千辛萬苦和磨難,矢志不渝,返回當時物質條件還相當艱苦的祖國,報效國家、人民,使我國在那么困難的條件下,成就“兩彈一星”的偉業,極大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特別是自衛能力。使得世界上沒有什么人敢輕易欺負我們,為我國贏得了在比較安全的環境下致力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條件。他還成為中國的航天之父。如果一個人只是業務好,沒有高尚的思想、信念和堅強意志,不可能取得如此舉世矚目的成就。所以,當代青年不可忽視自己的人文素質修養,要堅定地樹立起高尚、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同時,要刻苦學習,并善于學習,像錢學森先生那樣治學。有真本領才能為國家和民族解決問題,為社會的繁榮進步和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在學習中,既要重視理論知識,又要重視實際鍛煉,還要特別注重對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1月9日,202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
湖北省加快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加速形成以點帶面、梯度培育、局部循環、整體躍升的集群發展體系。2024年,湖北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逾13706億元。湖北聚焦重點產業,優化集群產業結構,依托龍頭......
記者從7日召開的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獲悉,2024年,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目前,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475.6萬件,成為世界上首個突破400萬件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專利有......
2024年第20屆堀場雅夫獎共有5位得獎者獲此殊榮,中國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錢晨副研究員是其中之一,他也是該獎項自成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中國學者。錢老師的獲獎,不僅體現了當代青年科研工作者對研究成......
2024年中國經濟在持續深化改革、擴大國內需求、優化經濟結構中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經濟運行穩中有進。近日,十大券商首席(包括首席經濟學家或首席分析師)集體回顧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亮點,并對2025年......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自2005年成立以來,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健康研究平臺(以下簡稱“平臺”)依托環境與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環境污染健康效應......
1月3日至4日,以“草種質資源創新與可持續利用”為主題的全國草種質資源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由全國草種質資源技術協作組主辦、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籌)和呼和浩特市科學技術局及青島農業大學承辦,來自......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本市將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近日,市教委等十七個部門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二十條措施》,明確將實施學校科學教育提質、創新人才發現......
1月4日,由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研發的《京津冀協同創新指數(2025)》正式對外發布。指數從創新能力、科研合作、技術聯系、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等多個維度對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情況進行測定。報告指出,自2......
河南省教育廳關于河南省第二批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擬立項建設名單的公示根據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項目管理辦法》(教辦高〔2022〕86號)、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