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錢學森教育思想與實踐的啟示
錢學森 自2011年9月22日我應邀在中國科大作第一場報告以來,近三年來我已在全國作了201場報告。題目是:《身為科學家的教育家錢學森》《百人一院士,千人九將軍》《錢學森先生引領的成才之路》《錢學森先生改變和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等。 我已經年過七旬,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事情要從3年前說起。2011年12月11日是錢學森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我的母校中國科大為此舉辦了一系列報告會。我作為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的第一屆畢業生,又是當年在錢學森先生指導下從事小火箭研制活動的積極分子,是應邀返校講座的幾位報告人之一。 當時我的講演稿只是為在中國科大作這一場報告而準備的,前后用了8個月的時間。沒有想到,更沒有計劃過會作第二場或多場報告。后來有這么多高校和單位約我演講,是我始料不及的。這說明錢學森先生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影響力。他作為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幾乎家喻戶曉,但作為一位有突出建樹的出色教育家,他的思想、實踐、付出和成果并不被許多......閱讀全文
-張瑜:錢學森教育思想與實踐的啟示
錢學森 自2011年9月22日我應邀在中國科大作第一場報告以來,近三年來我已在全國作了201場報告。題目是:《身為科學家的教育家錢學森》《百人一院士,千人九將軍》《錢學森先生引領的成才之路》《錢學森先生改變和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等。 我已經年過七旬,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事情要從3年前說起。20
多位院士專家研討錢學森科學與教育思想
2009年10月31日,大師錢學森逝世。 一年后,錢學森留下的“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問話,依舊讓世人反復咀嚼,并渴望找到答案。 從錢老自身的科學和教育思想出發,是求答“錢問”的思路之一。 2010年10月30日,錢學森逝世一周年之際,由中國科學院舉辦的錢學森
李政道與教育學者共答“錢學森之問”
李政道先生作報告:要創新 需學問 ? 過去的一年里,“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句震聾發聵的疑問一直是教育界、知識界、學術界的熱點話題。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隨著大師的遠去,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引起了上至國務院總理下至普通民眾
中科院啟動“錢學森科學和教育思想”專題研究
在“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逝世一周年紀念日前夕,中國科學院10月30日在北京舉辦“錢學森科學與教育思想研討座談會”,緬懷中國杰出的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的先驅和杰出代表、中國近代力學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奠基人、“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先生。 中科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院士表示,明年是錢老誕辰100周年,該
《錢學森》:讀懂錢學森這本豐厚的大書
《錢學森》,中央電視臺、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錢學森》攝制組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定價:28.00 元 為緬懷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紀念錢學森逝世一周年,中央電視臺六集傳記電視紀錄片《錢學森》于10月25日晚22:30起在中央電視臺一套、10月26日晚19:
全國“錢學森”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工作聯盟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78.shtm
“錢學森紀念園”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落成
12月22日上午,“與大師對話”系列雕塑之錢學森紀念園落成揭幕儀式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行。在舉行儀式前,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會見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榮譽院長、錢學森先生之子錢永剛,雙方圍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交流座談。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成進參加會見。盧建軍說,作為杰出校友,錢
以錢學森之矛對錢學森之盾
最近任正非的訪談中,又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而每次提到中國的教育,“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個“錢學森之問”,總是個躲不過去的大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其實太絕對了,錢穎一后來做了修改: 相對于我們的人口規模,相對于我們的經濟總量,相對于我們的教育投入,從我們的教育體制中走出來的具有
激發創新活力-中國自動化學會首設“錢學森獎”
“為弘揚科學家精神,中國自動化學會設立‘錢學森獎’,旨在深切緬懷和學習這位學會創始人,獎勵在控制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與認知計算等相關領域取得原創性成果的科技工作者,激發創新活力。”12月7日,在河北衡水舉行的“2019中國自動化學會自動化及人工智能頒獎盛典暨‘錢學森獎’啟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
今天,緬懷錢學森!
? ? 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 “兩彈一星”元勛? ? 美國人曾說他抵得上五個師? ? 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 ? 他在香煙紙上寫下求助信? ? 輾轉寄回國內? ?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 他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 ? 他就是錢學森? ?
陳十一:錢學森之問核心是高教能否培養創新人才
“‘錢學森之問’的核心,是中國高等教育能否為國家民族培養出真正的創新人才。”全國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8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中國科學家錢學森曾有過“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思索。“錢學森之問”背后的中國教育之困,引起中國教育界乃至社會的反思。
葉富貴:大學創新與教育常識
編者按 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高高校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當前的熱點話題。現刊發三篇文章,從大學領導、專家學者以及大學生的視角進行探討,以饗讀者。?葉富貴 現在全國上下都在講創新,那么,中國真的需要如此多的創新嗎? 我看未必,創新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也不是每個領域都需要的。討論大學創
袁貴仁回應“錢學森之問”-通過改革提高人才創新力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 今年是“十一五”邁向“十二五”的重要轉折,也是落實教改綱要的第一年。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近日就此接受記者采訪,介紹了“十一五”期間教育發展的成就。 針對“錢學森之問”,袁貴仁說,要加大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先試點再推開,注重對學生實施“學思結合、知行統一、
清華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創新論壇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434.shtm日前,清華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創新論壇暨訓練中心校慶系列活動開幕式在該校舉辦。 ???與會嘉賓。清華大學供圖 ? ???圓桌交流。清華大學供圖中華全國總工會勞
錢學森遺體在京火化
11月6日,“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舉行,追悼會向公眾開放,社會各界群眾祭奠。圖為錢學森的靈柩抬出追悼廳。 中新網北京11月6日電 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遺體今日在京火化。 錢學森的遺體告別儀式今天上午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賈
十年,錢學森的精神在這里傳揚著……
12月11日,是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建成開館10周年的紀念日。10年前的11日這天,圖書館正是在錢學森誕辰百年之際于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開館的。 這里收藏保存著6萬1千余件錢學森珍貴文獻、手稿、照片和實物,布置陳列著3000余平米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主題展覽。 10年來,錢學森圖書館按
上交附中推出科學家精神“開學第一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804.shtm新學期開學首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黃浦實驗中學推出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科學家精神“開學第一課”。本次活動以“學習科學家精神爭做創新‘交小苗’”為主題,現場啟動了錢學森圖書館校園巡展活動,并發
那個令錢學森“久久不能平靜”的問題還在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602.shtm今天是“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逝世十四周年紀念日。先生離開我們十四年了,他留下的“錢學森之問”在科學家、教育家的反思與討論中依然常被提及。此前,有熱心讀者提供線索:“網上流傳著一封錢學
弘揚錢學森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逝世十周年。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重溫錢學森光輝燦爛的科學人生,回顧他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和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
專家匯聚-共憶“錢學森與中國載人航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986.shtm 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辦學術研討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我忠于中國人民”》贈書儀式以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上線儀式等系列活動,以此回
首屆創新中國論壇成功舉行
求答“錢學森之問”:中國如何培養創新人才?????? 由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為論壇主席,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中國海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科學時報社共同主辦,北京師范大學承辦的首屆“創新中國論壇”于10月30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英東學術會堂成功舉行。本屆論壇以“
專家匯聚-共憶“錢學森與中國載人航天”
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辦學術研討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我忠于中國人民”》贈書儀式以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上線儀式等系列活動,以此回顧錢老堅守初心、愛國奮斗的一生,在全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進一步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
國際創新創業教育大會在深圳召開
由深圳市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合作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和南方科技大學承辦的國際創新創業教育大會日前在深圳開幕。來自韓國、德國、俄羅斯等十多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會議。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創新創業教育:政府、大學、社會的共同事業”。與會各國專家圍繞“教育
周世寧院士:轉變教育方式才能創新
? 在長期的科研實踐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周世寧對創新思維的重要性體會深刻。在很多場合作報告時,他都會談到自己對創新的認識與體會。 “希望自己多年的心得與實踐經驗能對年青一代有所幫助。”周世寧說。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周世寧指出,創新問題的核心要點在于教育體
2007教育部創新團隊項目名單公布
?4 第三軍醫大學 黃躍生 嚴重創傷細胞保護機制和干預研究 黃躍生 1958年4月生,1983年畢業于第三軍醫大學大學軍醫系,1989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997年5月至1999年6月赴美國留學現為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全軍燒傷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會燒傷整形專
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成立
創新創業基礎在于教育,關鍵在于人才。11日由137所國內高校和50家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共同組成的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在京成立。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創新創業教育是21世紀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迫切需要。今年4月15日,清華大學發出了成立“中國高校創新創業
魯白:新藥源自創新-創新源于人才-人才源于教育
2010年,中國葛蘭素史克研究中心推出一年一度的“葛蘭素史克科學創新日”活動,設立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神經科學卓越獎和明日之星三大獎項,獎勵在中國和新加坡做出原創性研究的科學家。5月28日,公司將在上海舉行隆重頒獎禮,獲獎者將分別獲得10萬元、5萬元和5000元獎金及精致獎章。 中國葛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需要怎樣的“好老師”
得創新人才者得天下。一直以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都廣受全球高等教育界關注。而在不久前,荷蘭學者的一項研究成果引起了國內一些學者的關注。 該研究發現,頂級學者大多是“低劣”教師,考慮到一些人才頭銜基本憑研究質量獲得,因此可以推斷:“帽子”越多、越高的教師,教學越差,對學生,特別是對本科生越沒有用。
2024成都青少年兒童創新教育展/重慶青少年兒童創新教育展
2024第16屆成都青少年兒童創新教育展/2024第16屆重慶青少年兒童創新教育展主辦單位: 中國西部教體融合博覽會組委會承辦單位:重慶港華展覽有限公司博覽會主題:創新引領未來展會背景隨著社會發展和對教育的日益重視,國家二胎、三胎政策的出臺,青少年兒童教育的關注度、重視度日益增加。作為西部地區規模及
錢學森“久久不能平靜”的問題引發代表委員熱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871.shtm2023年10月31日,是“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逝世14周年紀念日。當天,《中國科學報》頭版頭條刊發報道《令錢學森“久久不能平靜”的問題還在嗎?》,回溯了“錢學森之問”的本質,探討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