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DNA-RNA三鏈體是雙鏈DNA與單鏈RNA相互作用形成的異源三鏈雜交體,在DNA-RNA三鏈體形成過程中,單鏈RNA與富含嘌呤的雙鏈DNA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利用Hoogsteen氫鍵形成并維持三鏈體的穩定性。已有研究報道表明,DNA-RNA三鏈體廣泛參與基因表達調控、DNA損傷修復、染色體穩定維護和腫瘤發生發展等多個重要的生理和病理過程。然而,DNA-RNA三鏈體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特別是長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參與組成的DNA-lncRNA三鏈體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和調控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因此,闡明DNA-lncRNA三鏈體如何形成又如何調控腫瘤發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科學意義和潛在臨床價值。

      10月21日,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張赫教授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A guides SENP5/GAU1 DNA-lncRNA triplex generation for driving tumorigenesis”的最新研究成果,率先揭示了肽基脯氨酰異構酶A(PPIA)指導的DNA-lncRNA三鏈體“招募促癌”機制,首次提出了異構酶輔助DNA-RNA雜交體形成的創新概念。

    1729574473874.jpg

      該研究首先發現PPIA與GAU1 lncRNA的第四個外顯子結合后,錨定GAU1到癌基因SENP5啟動子區,隨后誘導GAU1的第三個外顯子TFR4 RNA片段與SENP5啟動子區的TTS4 DNA片段形成SENP5/GAU1 DNA-lncRNA三鏈體。這種SENP5/GAU1三鏈體能進一步吸引甲基轉移酶SET1A富集到GAU1的第一個外顯子,增加H3K4me3激活SENP5轉錄,顯著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該研究還發現,敲除PPIA后,能顯著減少SENP5/GAU1 DNA-lncRNA三鏈體形成,降低SENP5啟動子區的H3K4三甲基化富集,并誘導癌基因SENP5轉錄失活,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表明PPIA發揮著關鍵的三鏈體形成支架蛋白的作用。

    1729574492718.jpg

      綜上所述,該研究揭示了腫瘤發生中蛋白引導的DNA-lncRNA三鏈體形成新機制,為靶向異常的DNA-lncRNA三鏈體探索潛在腫瘤治療靶點提供了新認識。

      同濟大學張曉宇博士、丁天宜博士和博士研究生楊帆、張繼星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赫教授為論文唯一通訊作者。同時,作為同濟大學對口支援井岡山大學的聯合學術成果,該研究工作還得到了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器官發育與表觀遺傳江西省重點實驗室、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井岡山大學醫學部和生命科學學院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53493-x


    相關文章

    張赫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文揭示DNAlncRNA三鏈體“招募促癌”新機制

    DNA-RNA三鏈體是雙鏈DNA與單鏈RNA相互作用形成的異源三鏈雜交體,在DNA-RNA三鏈體形成過程中,單鏈RNA與富含嘌呤的雙鏈DNA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利用Hoogsteen氫鍵形成并維持三鏈體......

    張赫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文揭示DNAlncRNA三鏈體“招募促癌”新機制

    DNA-RNA三鏈體是雙鏈DNA與單鏈RNA相互作用形成的異源三鏈雜交體,在DNA-RNA三鏈體形成過程中,單鏈RNA與富含嘌呤的雙鏈DNA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利用Hoogsteen氫鍵形成并維持三鏈體......

    張赫團隊在《自然·通訊》上發文揭示DNAlncRNA三鏈體“招募促癌”新機制

    DNA-RNA三鏈體是雙鏈DNA與單鏈RNA相互作用形成的異源三鏈雜交體,在DNA-RNA三鏈體形成過程中,單鏈RNA與富含嘌呤的雙鏈DNA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利用Hoogsteen氫鍵形成并維持三鏈體......

    DNA信息存儲編解碼新方案解決腦部核磁海量數據存儲難題

    記者9月29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與天津市環湖醫院合作提出了一種創新的DNA信息存儲編解碼方案——“DNAPalette”。通過體外存儲實驗,該方案成功將患者疾病全周期的腦部核磁共振......

    借助科技考古,黃公略烈士終于“回家”了

    93年前,時任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三軍軍長的黃公略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六渡坳指揮部隊轉移時,遭敵機襲擊壯烈犧牲。近年,疑似黃公略烈士遺骸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出土。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

    DNA編碼化學庫新技術助推藥物研發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近年來,科研人員雖然在分子療法開發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新發現的活性物質數量依然不足。現在,美國哈佛大學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共同開發的DNA編碼化學庫(DEL)......

    同濟大學成立新學院

    同濟大學融合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件學院,成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這是學校優化信息學科布局、提升學科整體創新能力的又一改革探索。今天(9月19日),同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揭牌儀式暨學科發展戰......

    同濟大學成立新學院

    同濟大學融合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件學院,成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這是學校優化信息學科布局、提升學科整體創新能力的又一改革探索。今天(9月19日),同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揭牌儀式暨學科發展戰......

    分子工程新技術造出復雜類器官

    科技日報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張夢然)德國“3D物質定制”卓越集群、馬克斯普朗克醫學研究所、海德堡大學有機體研究中心和分子生物學中心合作,開發出一種新的分子工程技術。研究團隊利用特定折疊的......

    五萬個人類結狀DNA現“真容”

    DNA因其標志性的雙螺旋結構而廣為人知。但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人類基因組還含有超過5萬個不尋常的結狀DNA結構,稱為i-基序。最新一期《EMBO》雜志發表了這些獨特DNA結構的第一張綜合......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