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學院“海洋磁傳感器和探測”團隊副教授儲昭強研究設計了一種新型弱磁能收集器結構,可使物聯網傳感器免于更換、維修電池等種種人工繁瑣操作,實現弱磁條件下的“自發電”,其輸出功率比傳統磁能收集結構提高約 120%。近日,該研究成果以《兩端夾持磁—力—電俘能器件中顯著增強的弱磁能量回收性能》為題,在《先進能源材料》在線發表。
近年來,研究者們嘗試利用磁場能量收集技術來代替電池為無線傳感器供電,懸臂梁式的磁—機—電 (MME) 俘能器件應運而生,但其一般只對大于5個Oe的磁場有較好的能量收集效果。但人體可接觸的安全磁場是不高于1個Oe弱磁場環境,由此研究設計新的器件結構,提高磁場俘能器件的弱磁響應十分必要。
儲昭強在論文中提出了一種兩端夾持式的諧振結構,為磁場能量收集技術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其二階工作模式,降低了磁性質量塊的動能,在增加磁鐵體積的情況下大大提升了系統在弱場條件下的輸出性能。實驗表明,相同激勵條件下,該能量收集器的輸出功率比傳統懸臂梁式結構提高了約 120%,完全可以使沒有安裝電池的傳感器正常工作并與手機終端進行通信連接。
據悉,儲昭強為論文的第一作者、通訊作者。通訊作者還有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高俊奇、北京大學教授董蜀湘。哈爾濱工程大學為該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
5月25日,第二屆“人民教育家衛興華經濟學教育獎”頒獎典禮在南京大學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易風和廈門大學教授吳宣恭被授予第二屆“人民教育家衛興華經濟學教育獎”。山西大學校長黃桂田主持頒獎典禮并宣讀獲......
5月25日,第七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國際會議(ICAIBD2024)在成都隆重召開。本次會議吸引了來自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約200余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線上線下共同參與,來自多個國......
5月24日,2024四川省科技活動周暨蓉城科學之夜啟動儀式(以下簡稱啟動儀式)在成都科創生態島1號館舉行。即日起,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的主題,2024成都市科技活動周將通過“線下......
5月20日是國際臨床試驗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以下簡稱藥審中心)于當日發布了《中國新藥注冊臨床試驗進展年度報告(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截圖。報告顯示,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房間,92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厚群開始了新的一天。他來到書桌前,開始閱讀一些業務書籍。盡管已退休多年,但科研工作者的“慣性”使他依然保持著對高壩工程抗震科研的關注和熱情。作為我國......
“具身智能旨在發展基于數據驅動的軟硬件結合智能體,以不同形態的機器人在真實物理環境下執行任務為主要方式,來實現人工智能的進化,具備自感知、自認知、自決策、自執行、自學習等智能特征。”2024松山湖科學......
5月24日,距離杭州約120公里的浙江省浦江縣,藍天白云下,稻田環繞間,上山遺址迎來一個重要發現。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地質地球所)研究員呂厚遠、張健平,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沂......
5月25日至26日,由東莞市人民政府與廣東院士聯合會共同主辦的2024松山湖科學會議在東莞舉行。本次會議聚焦“具身智能”領域,與會院士專家通過深入交流、研討,廣泛凝聚科學共識,在大會正式發布了《202......
5月25日,2024年廣東省藥學會風濕免疫用藥專家委員會學術年會在廣州舉行。會上,《干燥綜合征超藥品說明書用藥中國臨床實踐指南(2023版)》(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布,這是國內首部干燥綜合征超說明......
5月24日至26日,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CSIAM)第四屆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全國300余名數學界及產業界專家、學生代表等齊聚一堂,圍繞數學界與企業界合作、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