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中科院院士對科學道德問題的思考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長期以來,廣大院士獻身科學,愛國奉獻,為我國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個別院士科學道德失范的現象也不同程度發生,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
“院士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在7日下午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全體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主任陳宜瑜在向大會作報告時表示,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浮躁之風對院士隊伍的影響不容忽視,廣大院士要保持高度警覺和重視,共同維護院士榮譽稱號,建設中國科技界的道德學風凈土。
對于社會普遍關注的院士兼職、參加社會活動等問題,陳宜瑜在報告中重申:堅決反對兼職過多,徒掛虛名和領取不當報酬。同時,要避免參加各種與自己專業無關的答辯、評議、鑒定、評審、咨詢和評獎等活動,確屬自己專長又有余力參與的才參加,在對有關問題公開做出評價時需謹慎和客觀,盡量減少禮儀性和慶典性的社會活動。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認為,和普通人一樣,院士的精力和時間也是有限的,如果社會兼職和參加社會活動過多,必然會影響到科研和教學等工作,所以必須堅決反對。
“需要注意的是,院士除了科研和教學,還應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比如有些院士在各自領域內的一些學會兼職,參與政府組織的一些重大事件的咨詢等,也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對社會作貢獻,不能一概否定。” 鄭時齡院士說。
在正確處理兼職問題和妥善對待社會活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蔡睿賢也是旗幟鮮明:“我們應該堅決反對與所研究專業無關的社會兼職,反對領取不當報酬的社會兼職。”
其實,對于科技工作者中的優秀分子來講,科學道德既是每一位院士應該做到的最低要求,又是應該一生追求的最高要求。院士們普遍認為,院士不僅要在弘揚科學精神、維護科學尊嚴等方面做出努力和貢獻,在做人做事做學問等方面也應該為全社會樹立典范。
新華社記者了解到,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成立以來,制定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道德自律準則》《中國科學院院士違背科學道德行為處理辦法》《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中院士行為規范》《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關于院士兼職問題的幾點建議》等文件,已初步形成學部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的規范體系。
陳宜瑜介紹,目前道德委員會已經完成對《中國科學院院士違背科學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的修訂完善,將違背科學道德的行為明確界定為:違反科學共同體公認的科研行為準則的行為;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有損院士科學道德聲譽的行為;在院士增選工作中違反有關紀律和規定的行為;其他科技活動中的不端行為等四個方面,進一步增強了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此外,還進一步嚴肅了院士增選工作紀律。
“在當前國際國內科技界越來越重視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的形勢下,弘揚科學精神,倡導優良學風,發揮院士群體明德楷模示范和表率作用,帶動和促進和諧學術環境建設是學部作為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的神圣職責。”陳宜瑜說。
院士自律是院士隊伍思想建設的核心,是維護院士稱號榮譽性的基礎和保證。陳宜瑜表示,本屆道德委員會將努力加強院士隊伍自身建設。首先,要進一步強化院士自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其次要進一步完善自我約束機制和工作規范。對社會反響強烈、影響院士聲譽的院士兼職等問題進一步開展調研,求真求實,細化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還要進一步規范增選工作中候選人投訴信處理辦法和院士違背科學道德行為處理辦法。此外,要進一步嚴格增選工作紀律。加強對院士增選工作中道德學風問題的研究,及時修訂、補充和完善有關文件,切實把好院士增選入選關,堅決反對和抵制一切干擾增選工作正常進行的不正之風和不正當行為。
9月2日,“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啟動儀式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侯建國出席活動并作“科學與中國”20周年總結與展望報告。中國工程院院長、黨組書記李曉紅,科技部......
21世紀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是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自立自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始終昂......
“人類的未來在海上!”8月26日,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舉辦的海洋強國戰略科技創新論壇2023上,大會主席團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德森說。如何認知海洋、開發海洋,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戰略步伐?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接受采訪時判斷,中國發展大模型的機會在于通用行業大模型。在日前舉辦的2023中國算力大會間隙,劉韻潔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大模型方面,美國走在前面。”中國需要在算力......
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在浙江湖州舉行。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做出新的努力,中國百名院士發出全國生態日倡議。百名院士共同倡議,一要拓展環......
7月17日,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教聯合體、分析測試百科網[安特百科(北京)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和天津市分析測試協會指導,全國衛生健康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藥學......
中國科協目前正在組織開展2023年兩院院士候選人推選工作。為凈化學術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生態,使院士候選人推選工作公開、公平、公正,不受非學術因素干擾,維護院士稱號學術性、榮譽性、純潔性,7月4日......
周忠和院士曾表示:在我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生們的接觸中,深刻地感受到,穩定支持不僅僅指科研經費的穩定,也指要能讓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有穩定的保障。據我了解,目前大多數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或多或少要與項目或人才......
6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道,日本警方近日逮捕了一名中國籍的研究員。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毛寧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報道,對此高度關注。我們已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表達嚴重關切......
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征程中,有幾個非科技的問題值得關注,那就是語言體系、學術自尊和學術骨氣。語言是社會最基礎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交流的基礎工具。漢語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承載著博大精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