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9-21 22:20 原文鏈接: “強基計劃”首年遇冷,多所頂尖名校招生未滿

    今年7月底,北京某高中學生王瓊坐在一間110人左右的考場,參加強基計劃的筆試,身邊只有不到30個考生。偌大的教室,從未有過的空曠感,讓她感到些許不適。

    這是一場全國范圍的“大面積棄考”考試,而王瓊的考場不過是其中一個縮影。

    果不其然,不久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紛紛發布通知,因計劃招生數未滿,補招強基計劃學生。甚至一些高校的強基計劃招生,僅達50%至60%的完成率。

    有人調侃說,除了清華、北大,強基計劃幾乎“打敗”了我國所有“雙一流”高校。就連北大也是原計劃招生900人,實際只招收了842人。

    年初熱議的強基計劃,如今卻燒了個“冷灶”,這究竟是強基計劃制度設計的失利,還是基礎學科自身的吸引力不足?

    “遇冷”是意料之外嗎

    早在強基計劃公布之初,東部某“雙一流”高校招生辦公室主任王寧最大的擔心就是,“高分占位”帶來的校測環節大面積棄考。結果被王寧“不幸言中”。

    “越靠近我們的省份——天津、河北、山東、遼寧,招生情況越糟糕。”王寧告訴《中國科學報》,離得越近報名人數越多,分數線越容易被抬高。

    入圍機會被高分考生占了,能上清華、北大的,不會選擇來這里;可選擇其他熱門或應用型專業的,不愿意去學基礎學科。

    而一些偏遠省份的招生分數相對較低,對于高校來說也挺尷尬,因為根據規則,強基計劃每個省份投放的固定名額無法回收,高校只能“硬著頭皮”招低分生源。認為好學生會“乖乖跳到碗里來”,卻被考生利用規則“倒打一耙”。

    強基計劃,不免讓人感到有些意外。

    雖然也有“703分拋棄清北選南開化學系”等新聞曝出,說明強基計劃在選拔基礎學科人才上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別敦榮看來,強基計劃遇冷,更是計劃與市場沖突在新時代的“合理”表現。

    他解釋說,一方面,時代對“人才”的要求發生了變化。

    通過“計劃”培養人才的思路,是在高等教育不發達、尚未步入精英教育的背景下產生的,當時對“人才”的定義更多的是專業化人才。

    如今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市場更看重全面發展的人才,而非單一的學科能力,再想以“圈養”的方式來培養新時代人才,就顯得格格不入。

    另一方面,現在帶有精英性質的“計劃”在高校林立。

    從最開始基地班的火爆到如今強基計劃遇冷,“并不是說大家不看重它,也不能說它不重要,而是表明家長和學生的選擇更加豐富多樣了——高校不只有基地班,還有拔尖計劃、卓越計劃、各種實驗計劃或學院。加之,強基計劃的某些要求,如不允許轉專業,導致它對學生吸引力下降”。

    而在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看來,從制度設計和政策制定角度來看,強基計劃把招生和培養結合起來,并不存在什么明顯的問題。“今年強基遇冷和整個社會大環境、學生對未來的選擇有關系。在很多家長和學生的意識里,基礎學科就意味著將來要做科研,而科研又和清貧聯系在一起,所以不是不愿意選擇強基計劃,而是不愿意選擇基礎學科。”

    基礎學科也有冷熱之分

    并不是所有基礎學科都遭到考生“拒絕”,基礎學科也有冷熱之分。

    熱門學科譬如數學、物理。華為CEO任正非在多次采訪中提到華為有700多個數學家、800多個物理學家,此舉激勵了不少青年學子投身數學、物理領域。“班里頭腦最好、對基礎學科有一定了解的同學,多選擇的是這兩個專業。”王瓊如是說。

    冷門學科譬如生物、化學。生物被譽為報考“天坑”之首,不讀到博士,幾乎很難找到像樣的工作。

    而化學,在招生咨詢會上最常被問到的兩個問題是:“搞化學是不是經常要接觸有毒物質?”“搞化學安不安全,會不會發生爆炸?”就業出路不佳、行業誤解成為基礎學科遇冷的兩大原因。

    第三方社會調查機構麥可思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近3年,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的本科就業率保持較好的上升勢頭,而生物科學、應用化學、化學、歷史學等基礎學科的本科就業率則呈現走低或振蕩的態勢。

    而在國內外讀研的比例中,相比諸多基礎學科,化學和生物科學的比例居前,近3年來均在30%以上(讀研算作本科就業率)。

    事實上,基礎學科遇冷,并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

    “全球范圍內選擇基礎學科的人也是少數,只不過,在國外更多遵從熱愛基礎學科的本心,而在中國則更多是因為高考失利被調劑到相關學科。”曾經從事招生工作的北京化工大學教務處教師李慶說。

    別敦榮指出,所謂基礎學科遇冷,并不是說相關學科招不到學生。事實上,在普及化時代,我國各學科人才培養都呈現“過剩”的態勢,基礎學科人才培養“過剩”的現象也很明顯。“我們真正缺少的是高水平的基礎學科人才,以及高質量的人才培養。”

    9月17日,教育部正式公布首批國家“拔尖計劃”2.0基地名單,其面向的專業也是基礎學科。

    不少人質疑,既然有拔尖計劃,為什么又要搞強基計劃?尤其是,強基計劃補招,即進校后面向全校或全學院招生、選拔,與拔尖計劃入校后選拔幾無差別。

    王寧告訴《中國科學報》,與拔尖計劃相比,強基計劃將招生與培養對接,它的存在對高中教育有更顯著的引導意義。

    于高中而言,高中辦學都有一定的功利化目的,有多少學生進入清華、北大,有多少學生進入“雙一流”,都是辦學指標之一。有了強基計劃這樣便利地進優質大學的機會,對高中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于考生和家長而言,要走進一個專業,首先是了解它,這會促進高中生提前去了解什么是基礎學科、自己的興趣點在哪里、是否具備一定特長、自己的規劃是否與強基計劃的培養目標一致。

    第一步是讓人們了解它

    如何增加冷門基礎學科的吸引力?

    事實上,第一步就是讓人們了解它。

    這種指揮棒驅動下的了解,還體現在新高考中。李慶表示,新高考采取選科模式,不同專業有不同的選考科目要求,這就會促使學生先去了解專業。“學生會聽科普報告、看相關介紹,甚至所在高中會開專業導論或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這種自上而下的改變,不會立竿見影,且至多在高中層面,很難往前推至中小學。”

    美國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依次建立了職業啟蒙—職業了解—職業探索—職業選擇的體系。類似這樣的做法,在不少發達國家已經很成熟。

    然而,在中國按分數選拔的評價體系下,并不關心學生的個性和興趣,中小學要開展這樣的教育舉步維艱。

    基礎學科對個人和國家發展的意義毋庸諱言,但人們認識不到它的重要性。

    秦春華指出,“大家只盯著眼前的蠅頭小利,寧愿茍且地活著,也不愿意心懷詩和遠方,過一種有質量的自由、高貴的生活。這是一個是否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問題。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就不可能具備這樣的見識,也無法理解基礎學科的價值。”

    而實際上,即便要掙錢,基礎學科也是有幫助的。能夠掙大錢的反而往往是學習哲學、歷史、中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的人,而不全是金融專業畢業生。

    “最根本的還是要對學生和家長進行教育,開闊他們的視野,而不是靠短期的刺激。那些措施并不長久,也吸引不了真正熱愛基礎學科的人。”秦春華說。

    此外,要在孩子小時候就播下熱愛科學的種子,小心翼翼地保護好他們的創新精神,把他們對科學的癡迷變成免疫力,抵抗外部“病毒”的侵蝕。“一個好的做法是讓孩子們多讀科學家的傳記。”秦春華說。

    在這個過程中,高校不能袖手旁觀。他舉例說,德國的大學經常會舉辦各種面向孩子的科普日活動,把實驗室開放給孩子們。許多諾貝爾獎得主還會給孩子們作科普報告。

    而在中國,面向小學生開放實驗室的行為,花大力氣去做科普的大師、專家仍屬稀缺。

    來自英國的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給中國的同行們上了一課。每次出現,戴偉總是一副“胖胖圓圓的身材,戴著護目鏡,穿著白大褂”的形象,他頻繁出現在中國的大江南北,給青少年學生講授化學知識,演示化學實驗,在孩子們心中播撒科學的種子。

    這一切圍繞的關鍵詞是“打好基礎”,但如果只是簡單地把“打好基礎”和“學好基礎學科”畫等號,也許還會有新的問題產生。

    關鍵是制度的靈活性

    令不少熱愛基礎學科的考生“望而生畏”的,還有強基計劃不允許學生轉專業的規定。

    眼下,對于入選強基計劃學生,不少高校采取的是3+X或4+X的分流制,即前三四年本科學習,X分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階段學習。

    如北京大學強基計劃歷史學招收的專業為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學生在碩士階段可選擇歷史地理學、考古學等8個方向,博士階段可選中國古代史、考古學、博物館學等7個方向。

    但在不少人心中,強基計劃在一所高校或一個專業“從一而終”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這也是王瓊當初報考強基計劃的一重顧慮。

    王寧認為,相比較之下,拔尖計劃只有本科4年,并未直接涉及研究生教育,給學生未來選擇留有余地,這也是拔尖計劃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沿著既定目標、一輩子專注同一行業的人,在當今多元化社會中已越來越稀少。個人的興趣、志向在成長中會發生改變。

    “過早進入高深、專門化學習通道,不利于創新人才的成長。之前單一學科的思維和視野,可能會給學生的研究生教育,乃至更長遠發展帶來束縛,反而造成人才浪費。”華東師范大學上海終身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侯定凱說。

    在進入大學之前,讓更多學生全面了解學習基礎學科未來發展的多種可能性是必要的。高校需要加大這方面的輿論引導。“可以邀請來自基礎學科的各行業知名人士現身說法,這項工作越早做越好。”侯定凱說。

    在他看來,“強基計劃最有待完善之處,在于增強制度的靈活性”。很多時候,一項新政策的出臺雖然帶有鼓勵性質,但如果同時附加很多限制,就會抵消政策帶來的積極效果。“讓學生邊學邊自我反思,邊選擇,或許是一種更好的發展狀態。”

    考慮到學生未來多元化的發展方向和選擇可能性,侯定凱建議,強基計劃可以適當延長通識課程的學習時間,課程設置也可以注重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同時,還要關注人才的全面健康發展問題。

    強基計劃的設計遵循通專結合的路徑,在人才培養中,有一些老問題需要反思。

    在普及化時代,本科教育的性質已發生變化,由精英化時代“天之驕子”式的培養轉變為真正的“基礎性”教育,即為研究生教育打基礎、為人的終身發展打基礎。

    “如果只開設幾門跨學科課程,是不可能實現新時代強基計劃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別敦榮說,這些課程的教學方式、教學要求依然傳統,并沒有從人的全面發展角度去考慮。“換句話說,以這樣的培養要求,多學幾門課和少學幾門課,對于學生素質的高低并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經歷了“高開低走”,未來的強基計劃勢必要變革。

    相關文章

    拔尖創新人才生源選拔評價亟待多維“升級”

    近期,“強基計劃”試點高校陸續發布了2024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五一”假期前,報考考生也已完成網上報名。這意味著新一輪“強基計劃”的生源選拔環節已經啟動。2020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在部分高......

    “強基計劃”走入第四個年頭:招生選拔有哪些新變化

    2023年全國高考剛剛結束,報考“強基計劃”的考生又即將迎來各大高校的選拔。“強基計劃”自2020年啟動以來,共錄取新生1.8萬余人,試點高校擴充至39所,至今已走到了第四個年頭。與此前相比,今年“強......

    北京大學發布2023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北京大學2023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

    多所高校公布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近期高校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開始啟動 高校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陸續公布 提醒考生及時關注      &nbs......

    中科大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6798.shtm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

    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工作啟動

    近日,有關強基計劃試點高校陸續公布2022年招生簡章,啟動強基計劃招生工作。強基計劃也稱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于2020年在有關高校開始實施,主要選拔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

    “強基計劃”首年遇冷,多所頂尖名校招生未滿

    今年7月底,北京某高中學生王瓊坐在一間110人左右的考場,參加強基計劃的筆試,身邊只有不到30個考生。偌大的教室,從未有過的空曠感,讓她感到些許不適。這是一場全國范圍的“大面積棄考”考試,而王瓊的考場......

    強基計劃VS中國科學院大學哪個更勝一籌?

    在頂尖高校的王牌學科,集中大量的師資和其他資源來培養拔尖的學生,解決目前中國急需解決的科學和技術問題。在今年被炒得火熱的強基計劃之前,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本科培養是中國高等教育中與之相似的一份樣本。同樣是......

    鐘秉林:實施強基計劃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教育部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這是立足我國國情和教育發展現狀,在自主招生工作經驗和綜合評價試點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一項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的探索與嘗試。筆......

    5字總結強基計劃:新、精、穩、實、通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該文件旨在積極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學生的招生模式,逐步形成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通過對文件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