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月20日離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未來的去向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就在同一天,《美國高等教育紀事》發表了一篇文章《奧巴馬教授需要一個新工作,我們就來替他轉發一下他的學術簡歷吧》。文章以半玩笑半認真的態度,整理并推出了奧巴馬的最新學術簡歷,接著還采訪了一些大學中的招聘委員會委員,其中不乏知名學者與法學專家,要求他們回答一個問題:依照奧巴馬的學術簡歷,他能否通過面試并獲得大學教授職位?
雖然這一問一答不過是“戲說”,但從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美國高校對于一個學者的認定有著內在的統一標準,而這些標準對我們不無啟發意義。
輝煌的簡歷:頂尖國際期刊文章引人注目
一個人是否能夠進入學術界,要看其學術簡歷。而一份學術簡歷,無非看教育背景、教學經驗、工作經歷、科研成果、獲獎與榮譽。奧巴馬的簡歷可謂輝煌無比、令人目眩,幾乎挑不出什么毛病來。
就教育背景而言,奧巴馬1979年進入位于洛杉磯的西方學院,兩年后轉入哥倫比亞大學,1983年畢業獲得政治學學士學位。他后來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于1991年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獲法學博士。在校期間,他曾經擔任著名的《哈佛法學評論》刊物的主編。
再看教學經歷。奧巴馬曾長期任教于芝加哥大學法學院,1992年到1996年擔任講師,1996年到2004年擔任高級講師。在他任教期間,學校曾經給他提供常任職位,但被他拒絕了。由此可見,當時他志不在高校,還是希望走從政之路。
其實,奧巴馬很早就進入了政界。1997年到2004年間,他在伊利諾伊州擔任參議員,2005年到2008年進入美國國會擔任參議員。2009年到2017年,他擔任第44屆美國總統。
他曾經獲得過的榮譽達到了世界頂峰。他200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而在此之前,他還在2006和2008年兩度獲得格萊美最佳誦讀專輯獎。2007年,他還獲得了全美有色人種協會所頒發的非虛構小說類的杰出文學作品形象獎。而在此之前的2005年,他還獲得過這同一大獎中的主席獎。
當然,要想進入學術界,最終還要看學術成果。在這方面,奧巴馬同樣達到了世界頂級水平。單單在進入2017年1月份之內,他就連續在《科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和《哈佛法學評論》三家頂級刊物上發表了三篇文章。實際上,從他2009年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在其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也沒有忘記在一些頂尖的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雖然這些文章大都與其執政政策有關,但據報道,這些文章也都是經過了嚴格審核才得以通過的,而且奧巴馬本人都是唯一作者。
2017年1月9日,《科學》雜志發表了奧巴馬題為《清潔能源:不可逆轉的潮流》的文章。《科學》雜志作為國際科學領域中的標志性刊物,其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就不用多作介紹了。
奧巴馬在2017年1月5日《哈佛法學評論》上的文章題目為《總統在推動刑事司法改革中的角色》,篇幅長達56頁,腳注300多個。
有學者統計,依照國際期刊論文替代計量評分(Altmetric得分)系統評出的2016年世界學術論文影響力的TOP 100,排名第一的是奧巴馬!其文章是2016年7月11日刊登在JAMA上的《美國醫保改革的成就與未來》。JAMA是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之一,影響因子高達37.684。排名第一的奧巴馬以8063分拔得頭籌,比第二名高出了將近5000分!
依照以上這份輝煌的簡歷,奧巴馬到任何一所高校去當一名教授,應該不存在任何問題吧?
事實是:可能真有問題!
學術界戲說:奧巴馬能拿到大學的Offer嗎
因為奧巴馬是法學博士出身,也曾長期在法學院任教,那么,如果未來到大學工作,他應該進入某高校的法學院。為此,采訪者主要詢問的是一些名校法學院的教授,特別是擔任過招聘委員會委員的學者。
采訪者提出的要求是:請把作為美國總統的奧巴馬放在一邊,單單考慮作為學者的奧巴馬,注重考察他的學術經歷,也考察其未來的學術潛力,進而看他有哪些優勢可以拿到教職。采訪者還強調說,回答時可以盡情歡樂而不要有所顧慮。
從大家的回復來看,阻擋奧巴馬能夠順利拿到高校教授任職資格的難題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學術成果較少。奧巴馬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奇曼說,從奧巴馬的履歷來看,科研成果較少,這可能導致大家無法歡迎他回到母校來跟大家做同事。堪薩斯大學法學院前院長邁克奧利斯特也認為,奧巴馬在法律方面的學術成果太少。事實上,奧巴馬基本上是從2009年擔任總統之后才開始發表學術文章的。對于一所大學來說,在招聘一個常設的學術職位時,主要考察的還是一個人已經發表的學術成果。雖然奧巴馬發表有頂尖學術文章,但總體數量太少。
第二,缺乏研究重點。在李奇曼看來,有些學者會擔心,奧巴馬所發表的文章范圍太廣,從清潔能源到醫療保健再到刑事司法,既缺乏一個清晰的學術脈絡,也看不出其研究重點何在。
第三,離開學術圈太久。邁克奧利斯特認為,奧巴馬離開學術圈時間較長,這可能導致他對目前的法律教學與學術狀況缺乏了解,進而使人懷疑他到底能否開出一門高質量的課程來。那么,奧巴馬所具有的實際的法律與行政經驗,能不能使其在應聘中脫穎而出呢?密歇根大學法學教授赫爾舒維茨說,那些曾經在奧巴馬政府中工作過的人,要寫(也一定會寫)關于總統的權力角色、醫療改革、刑事司法改革這樣文章的人,多得一抓一大把。就在密大法學院,至少已經有四位這樣的教授了。那么,奧巴馬這家伙到底有何出眾之處呢?
第四,年齡是個障礙。奧巴馬現年55歲,雖然人們相信他還可以努力工作,但對于一個招聘委員會來說,他在未來是否還會如饑似渴地工作令人懷疑。邁克奧利斯特說,對于一個已經到了職業生涯中后期的人來說,招聘者都會非常謹慎,因為擔心他們到學術界只是為了找到一個比較安逸的退休職位而已。斯坦福大學法學教授維斯伯格說,如果奧巴馬要來,或許得從頭做起,即從助理教授或者副教授干起,但這對于一個55歲的人來說顯得有點怪異了。
第五,榮譽沒有幫助。李奇曼說,雖然奧巴馬獲得了很高的榮譽,但這種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對他來說也不一定加分,因為學術界對公共知識分子的看法各異。而且在一些人看來,他所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與格萊美獎都是外在的評價,與學術無關。
如此說來,奧巴馬就沒有希望到高校任教了嗎?
非也!
這些受訪教授也為奧巴馬提供了兩條出路:
第一,他可以申請哥倫比亞大學具有特殊性質的教授職位——實踐經驗型教授。這一職位獲得者的法律專業主要體現在某些領域的個人經驗上。在李奇曼看來,如果奧巴馬申請這一職位,他將能夠成為一位有力的競爭者。當然,這一職位雖然不重視理論研究,但教學任務繁重,寫作任務也不輕松。
第二,他可以繼續做教學型的講師。雖然學術不是奧巴馬的強項,但他在此之前一直在芝加哥大學教書,并且是個優秀的教師,思想敏捷、富有個人魅力還樂于助人。如果他樂于教書,做個好教師應該綽綽有余。
從奧巴馬總統到奧巴馬教授
學術界之所以會熱衷探討奧巴馬進軍學術圈,原因在于奧巴馬曾經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他熱愛教學。在任時他對高校以及高等教育一直非常關注,曾經多次到高校演講。
當然,奧巴馬的未來并不用大家操心。其實,早在2015年,人們就開始討論奧巴馬離任之后的去向問題。當年8月份,不少媒體都報道說,哥倫比亞大學校長鮑林格爾宣布,奧巴馬總統在2017年1月離任后,將回到母校哥大法學院任教,但沒有透露進一步的細節。時光荏苒,一轉眼就走到了今天——2017年2月。奧巴馬的去向目前還不明朗。
依照慣例,每位美國總統在離任后都會建一所圖書館。據報道,哥倫比亞大學將成為奧巴馬總統圖書館的所在地。哥大又是奧巴馬的母校。因此,如果在不久的將來,無論是奧巴馬還是哥倫比亞大學宣布,這位前總統將到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相信人們都不會感到驚訝,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為此,我們可以在此先行祝賀一句:
您好,奧巴馬教授!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作者手記
以上采訪雖然純屬“戲訪”,但畢竟是真人真事,從名校教授的回答中,我們還是可以明確看到美國高校在招聘教授時最重視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要有雄厚的學術實力。這包括更多的科研成果和較為穩定的學術研究領域。在國際頂尖期刊上發表了學術成果,這自然代表著一個人的學術成就,但如果沒有更多的學術成果作支撐,沒有長期從事某一學術領域的研究重點,那么,這些頂尖期刊上的文章就成了空中樓閣,顯示不出其原來所應該具備的學術重量。因此,對于一個學者而言,學術實力的內涵大致應該體現為:穩定的研究方向、有潛力的研究課題和高水平的學術成果。
其次,要有出色的教學能力。一所大學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是教學;一位大學教師最基本也是其賴以生存的技能應該體現在教學上。雖然離開高校時間久矣,但因為曾經在高校任教,并且被公認為是一位優秀教師,在此次“應聘”過程中,這一點成為為奧巴馬加分從而幫助其進入高校的重要因素。因此,對于一位大學教授而言,無論取得多么高的學術成就,都要重視教學并具有高水平的教學能力,否則不能稱為一名稱職的大學教師。
剛剛,2023年中科院《國際期刊預警名單》公布!共有28本被納入預警期刊。期刊分區表團隊結合專家咨詢結果和計量指標表現,發布2023年度《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期刊預警不是論文評價,更不是否定預......
7月18日,基因測序和芯片技術企業因美納宣布,美國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將參加首屆因美納基因組學論壇的對話環節。因美納基因組學論壇是由因美納發起的,致力于推動基因組學助力人類健康的全球盛會。論壇將于9月......
想投國際期刊,但英文論文卻遲遲寫不下第一個單詞。依賴翻譯軟件,但中英文寫作的邏輯天差地別。非英語母語者,如何順利開始第一次英文論文寫作?近期,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博士候選人童蘊賀在Science網站職業專......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13日說,他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奧巴馬當天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說,他近期感覺喉嚨發癢,除此之外感覺良好。他和夫人米歇爾都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并接種了加強針。米歇爾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
5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二兒子埃里克在接受采訪時拋出了一番引起大量美國網民關注的言論。他說,今年11月3日之后,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會神奇地消失。他還給出了一個令眾多美國人都驚呆了的原因…..埃里......
2018年6月26日,最新的影響因子終于出來了。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報告》,全稱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盤版)在內的8......
中化新網訊美媒稱,特朗普將開放幾乎所有近海水域用于鉆探。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月4日報道,特朗普政府1月4日宣布,將允許在幾乎所有美國水域進行新的近海石油和天然氣鉆探活動。這項計劃將賦予能源行業在外......
北京時間8月3日凌晨,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關于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的論文《自然-生物技術》撤回。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采訪《科學》、《細胞》等頂尖科學雜志,揭秘國際學術期刊處理爭議性......
近日,中國學者被大規模撤稿事件有了新進展。集中撤銷107篇中國作者論文的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今年7月起將不再被SCI收錄。至此,撤稿事件的兩大“主角”都被處理,事件似乎可以畫上一個句號。然而,中國論......
據外媒報道,美國眾議院議長瑞安(PaulRyan)7日表示,取代前總統奧巴馬醫改法案的立法程序將在今年完成。此番言論旨在消除外界對共和黨正在放棄有關盡快撤銷奧巴馬醫保(Obamacare)這一競選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