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5-16 16:54 原文鏈接: 德國將珍貴恐龍化石歸還巴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735.shtm

    巴西外交部一個專門從事文化和教育外交的機構——吉馬萊斯·羅薩學院稱,經過兩年多的談判,南美洲發現的第一個具有羽毛狀結構的非鳥類恐龍化石——烏比拉哈拉化石已經準備回歸了。

      ?

    烏比拉哈拉化石是一個完整的模型標本。圖片來源:Felipe L. Pinheiro

    據《自然》消息,這具1.1億年前的化石目前存放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自2020年12月以來,它一直是巴西和德國官員之間爭端的核心。當時,一個由德國、墨西哥和英國的古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白堊紀研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描述了這個標本和它的Ubirajara jubatus恐龍。研究人員在20世紀90年代從巴西的阿拉里佩盆地獲得了這塊化石,然后將其保存在德國博物館。

    巴西在1942年頒布了一項法律,規定化石是聯邦財產,未經許可不得移出其邊界。這篇論文的作者說,他們獲得了巴西礦業官員的許可,允許出口烏比拉哈拉的標本。

    巴西北華澤羅州負責烏比拉哈拉一案的檢察官Rafael Rayol說,當化石從巴西運出時,并沒有明確的捐贈。“有人捐贈了一些盒子,里面裝著一些未知的化石材料。從理論上講,烏比拉哈拉有可能在這些盒子里,無論如何,巴西前礦產生產部門在20世紀90年代頒發的授權沒有遵循法律程序。”

    烏比拉哈拉化石回到巴西的道路漫長而曲折。

    相關論文在在《白堊紀研究》發表后,一場以“烏比拉哈拉屬于巴西”為標簽的在線活動呼吁,應歸還該標本,并稱之為古生物殖民主義,即富裕國家的科學家從中低收入國家拿走化石。研究人員認為烏比拉哈拉化石是一個完整的標本,可以用來描述一個新物種的黃金標準標本。

    1990年,巴西一項禁止從巴西出口的法律進一步保護了標本。鑒于有關法律問題,《白堊紀研究》最終撤回了這篇論文。2021年9月,卡爾斯魯厄博物館表示不會將該標本運回。巴西檢察官辦公室隨后向德國政府提交了一份正式請求,要求歸還化石。但去年4月,德國聯邦外交部發布了一份聲明,稱德國不會放手。

    然而,在2022年7月,卡爾斯魯厄博物館所在的德國巴登-符騰堡州根據當時的科學部長Theresia Bauer的提議,裁定支持歸還。

    吉馬萊斯·羅薩學院議員Gustavo Bezerra稱,烏比拉哈拉標本將于6月在一位德國官員訪問巴西期間移交給位巴西國家博物館。巴西博物館館長Alexander Kellner表示,目前為止,博物館還沒有就這筆交易與德國政府接觸。

    巴西科技創新部表示,已指定國家博物館接收這具化石。德國駐巴西利亞大使館表示,目前,巴西和德國的合作伙伴正在就如何以及在什么情況下進行交付進行“多層次對話”。

    巴西科學界希望烏比拉哈拉化石的回歸將為世界古生物學開啟新的篇章。巴西北里奧格蘭德聯邦大學古生物學家Aline Ghilardi認為,這些材料的回歸意義重大。

    她說:“這是一個在21世紀反對科學殖民主義的重要信息,并為更多化石回到原產國開辟了一個強有力的先例”。但她擔心,“內部殖民主義”(即一個國家較富裕地區的機構剝削較貧窮地區的機構)仍存在爭議。她特別擔心,烏比拉哈拉的化石會被送往國家博物館,而不是位于標本采集地阿拉里佩盆地附近的普拉西多·西達德·努文斯古生物博物館。

    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古生物學家、巴西古生物學會主席Hermínio Araújo認為,化石的回歸傳遞了另一個重要的信息:像此次化石回歸這樣的努力是重要的,它顯示了一個團體在“大聲說出并譴責這種情況”時所能擁有的力量。

    相關文章

    賀軍科:堅持四個深入推進,點亮“科學家精神”火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31.shtm12月1日,“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以下簡稱宣傳工程)座談會在京......

    原創話劇《錢學森》登陸國家大劇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30.shtm12月1日晚,上海交通大學原創話劇《錢學森》在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精彩上演,科學的旗......

    “科創中國”企業家創新論壇在騰沖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29.shtm12月2日,“科創中國”企業家創新論壇在騰沖召開。云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學勤......

    青科會第三場海外專場聚焦能源綠色轉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28.shtm11月30日,2023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簡稱青科會)第三場海外專場活動在阿聯酋迪......

    全球及中國科技創新中心100強面向全球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27.shtm......

    2023CCF中國軟件大會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26.shtm12月2日,中國軟件領域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學術會議——CCF中國軟件大會(Chi......

    西電有個紅色朝陽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20.shtm12月1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西電”)微電子學院舉行本科生領航/成長導師聘任......

    雙胞胎研究證實純素飲食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19.shtm......

    帽帶企鵝“帶娃”時每次只睡4秒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18.shtm看書或在電腦前工作時打瞌睡是我們許多人都熟悉的經歷。眾所周知,鳥類也會進行這種“微......

    抗旱迫在眉睫,聯合國報告呼吁加大投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16.shtm《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11月30日在阿聯酋迪......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