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勿進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內臟。肉類、禽類、蛋類等要煮熟后方可食用。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燙洗,要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良好習慣。加強食品衛生管理,變質及被沙門菌屬污染食品不準出售。認真注意食品制作衛生,防止食品被污染。做好水源保護,飲水管理和消毒。
近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南發俊、謝欣等發現一種全新骨架的G蛋白偶聯受體84(GPR84)選擇性拮抗劑,口服可有效緩解炎癥性腸病模型小鼠的腸炎癥狀,療效優于臨床一線藥物美沙拉嗪。相關研究成果發表......
三氯生是一種抗菌物質,存在于許多家庭用品中,包括一些牙膏、玩具和數千種其他產品。越來越多的研究將三氯生與腸道微生物群和腸道炎癥聯系起來。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和香港浸會大......
炎癥性腸病(IBD)是一類免疫反應失調所致的反復發作的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克羅恩病(CD),多發于結腸和回腸末端。近幾十年來,IBD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且目前臨床上尚未找到......
11月19日~20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上海市炎癥性腸病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一屆金磚國家(BRICS)炎癥性腸病聯盟年會在滬舉行。本屆大會由金磚國家炎癥性腸病聯盟、中華消化學會炎癥性腸......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一種主要發生在早產兒或新生兒中的消化道急癥,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發病機制不明確。近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
6月1日,國際學術期刊TheJournalofNutritionalBiochemistr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陳雁研究組的研究成果“Intermittentadministrat......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系統,其微生物種類超過1000種,數量占人體總微生物量的78%。有趣的是,腸道粘膜集結了人體約60%~70%的免疫細胞,成為維護人體健康的天然屏障,也可謂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
在美國,約有100萬人患有潰瘍性結腸炎,這是一種無法治愈且病因不明的嚴重結腸疾病。近日,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將其與一種腸道微生物的缺失聯系在了一起。文章作者,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副教......
2020年2月6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更新與雞蛋有關多國爆發的腸炎沙門氏菌感染情況。與雞蛋有關的腸炎沙門氏菌多國爆發已在歐洲地區持續數年。從2017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14日,15個歐盟......
眾所周知,腸道疾病通常難以診斷,不過,我們可以嘗試使用計算方法來加深了解,而不是試圖了解個體癥狀或單獨某個基因的作用。近日,Korcsmaros組織開創了實驗和計算相結合的研發管線,從而揭示哪些基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