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Li教授致力于杏仁核兩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研究。杏仁核附著在海馬末端,呈杏仁狀,一般分為兩個部分,基底外側核群和皮質內側群。通常成對出現,分別位于小鼠和其他脊椎動物大腦左右兩邊。杏仁核是集中參與學習和記憶的大腦區域。
教課書上一般這樣描述:杏仁核外側部是集中建立感覺信息和恐懼感之間關聯的部位。感覺信息和恐懼感的這種聯系是“厭惡性學習”的一個重要例子。
李教授研究小組通過實驗證明,外側杏仁核雖然參與厭惡性學習,但它并不是這一過程的處理區。新證據表明,處理感覺信息和恐懼感關聯的部位在中央杏仁核。
這是一項顛覆性的研究成果,如果結果正確將徹底改變焦慮和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等疾病的現有治療方法。
跟蹤恐懼記憶形成
一系列實驗包括,對小鼠進行輕微的足部電擊,然后觀察杏仁核中央和外側成像,結果顯示小鼠不舒服的感覺始于中央杏仁核,然后才被外側杏仁核記錄。研究人員阻斷了中央杏仁核一組名叫PKC δ-表達細胞(PKC delta-expressing cell)的特殊神經元后,小鼠受到足部電擊時外側杏仁核的活性大大降低。
修改記憶
另一個有趣的實驗是,通過光遺傳技術人工賦予小鼠像輕微電擊一樣的不適記憶,研究人員采用彩色激光脈沖操縱中央杏仁核的PKC δ神經元。
小鼠被放在有兩個隔間的籠子里,在其中一個房間給予光刺激后,小鼠就把這種不適應與房間聯系起來,盡管它們可以在籠子里自由走動,沒有一只處理后小鼠再返回受刺激的房間,因為它們不僅感受到了恐懼,而且記憶了這種感覺。
“這并不會給小鼠帶來真正的痛苦,但因為大腦不喜歡,也會令小鼠感到不舒服,就像受到輕微電擊一樣。這是一種可以導致厭惡性記憶的刺激,可以讓小鼠從中吸取教訓,”李教授解釋道。
實際上,科學家通過創造一種小鼠從未體驗過的不舒服記憶,證明中央杏仁核的PKC δ細胞的激活確實是厭惡性學習過程的關鍵核心。
李教授團隊希望找到改變這種基于虛幻假象的恐懼記憶(例如退伍兵聽到火車鳴笛就感到恐懼或恐慌)的方法。
為了適應復雜的生存環境,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體,具有自動學習環境中哪些刺激預測著潛在威脅的能力。而當刺激沒有達到意識水平表征時,人們是否仍能夠習得這些刺激與恐懼的聯結?情緒準備理論(Preparedne......
無論我們是否將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歸類為流行病,它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它已經蔓延到了幾個大洲。大流行意味著疾病在三個以上不同地理區域同時持續和持續傳播。大流行不是指一種病毒的致命性,......
當老鼠餓了,它會去覓食;當它焦慮的時候,它會停止探索它環境,凍結或逃跑。這種內部狀態如何與動物的行為相關已經被詳細研究過。然而,對于大腦如何編碼和控制內部狀態,人們知之甚少。JanGründemann......
恐懼引起的焦慮障礙影響著世界上數以萬計的人。恐懼反應是機體基于對應激的判斷而做出的一種具有自我保護性質的本能反應。然而,過度的恐懼則會導致包括焦慮癥在內的一系列精神疾病,這類精神疾病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
BoLi教授致力于杏仁核兩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研究。杏仁核附著在海馬末端,呈杏仁狀,一般分為兩個部分,基底外側核群和皮質內側群。通常成對出現,分別位于小鼠和其他脊椎動物大腦左右兩邊。杏仁核是集中參與學......
BoLi教授致力于杏仁核兩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研究。杏仁核附著在海馬末端,呈杏仁狀,一般分為兩個部分,基底外側核群和皮質內側群。通常成對出現,分別位于小鼠和其他脊椎動物大腦左右兩邊。杏仁核是集中參與學......
歐洲科學家的一項新實驗發現,僅6個月大的嬰兒看到蛇或蜘蛛的圖片也會緊張,說明這種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而不是后天習得。對蛇和蜘蛛的恐懼是一種普遍現象,盡管現代社會許多人從未見過野生的蛇或毒蜘蛛。一些......
壓力會對我們的胃口和飲食習慣造成嚴重影響。利用小鼠模型,一項新研究探究了大腦如何控制食欲,以及食欲與積極和消極情緒之間的聯系。壓力可以通過幾種方式影響我們的食欲。短時間的壓力會抑制我們的胃口,但長期壓......
小鼠給人的印象是溫順膽怯,而且超級喜歡奶酪,但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激活了小鼠的“殺手本能”,使它們變成了富有侵略性的“僵尸”。當激光開啟的時候,它們立刻就如美劇《行尸走肉》里的僵尸上身一樣,追逐......
生物通報道:耶魯大學,同濟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協調哺乳動物掠食性狩獵的大腦回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2日的Cell雜志上。他們指出在控制情緒和動機的腦中心即杏仁核的一種神經細胞是提示動物獵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