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現場
3月15日,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趙新全一行赴四川省環境保護廳進行座談。四川省環境保護廳自然生態處,成都生物所生態中心、微生物中心以及科技處相關人員參加座談。
趙新全介紹了成都生物所基本情況,提出研究所在抓基礎研究的同時,將會進一步加強與地方產業升級和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應用基礎研發工作。
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廳長姜曉亭指出,成都生物所可在生態安全評價、生物多樣性保育等方面加強工作,為四川省生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
記者7日從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成理地災國重實驗室”)獲悉,土耳其地震發生后,實驗室強震地質災害研究團隊利用前期已研發的地震誘發滑坡預測模型,對土耳其地震群誘發滑......
2022年,科技界發生了很多令人激動的故事:中外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中心黑洞首張照片、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造出迄今最冷物質、美國公布韋布空間望遠鏡宇宙圖像等。2023年,精彩仍將繼續!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
12月10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槐及其團隊以“退化泥炭沼澤中有氧層、過渡層和厭氧層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對增溫的響應”為題,在國際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上發表論文。該研究發現在退化泥炭沼澤土壤......
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批準56個項目獲2022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45項,科普......
10月11日,《科學》雜志新聞欄目以“揭示西藏溫泉蛇的秘密”為題,對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簡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李家堂研究團隊的溫泉蛇系列研究成果進行了報道。 Science雜志News......
9月28日,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公示了2022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申報項目,提名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項目為重點流域水生態安全評估與典型污染防治技術及應用,本項目屬于環境保護領域項目,解析了江西......
盆距蘭屬隸屬于蘭科樹蘭亞科,是一個約有58個種的屬,主要分布在東亞和東南亞。該屬的許多種是狹義的地方性物種,大約有31個種分布在中國,其中17個種是我國特有種。2020年11月,科研人員在野外首次發現......
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成都生物所”)與江西農業大學科研人員在生態學期刊《生態系統健康與可持續》上刊發論文,發表了一個鼠李科植物新種“旱谷蛇藤”。這是中國記錄的第三種蛇藤屬植物,研究......
白鱘受到公眾廣泛關注,主要有兩次,都是在它被宣布滅絕的時候。第一次是在2020年1月,危起偉團隊在國際期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發布論文,基于野外調查和白鱘誤捕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