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方前鋒課題組在納米結構鎢基合金研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壓力輔助低溫致密化燒結法成功制備出高強度雙納米結構鎢材料。相關工作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fractory Metals and Hard Materials 雜志上。
鎢基合金被認為是最有潛力的能夠應用于聚變反應堆極端環境的面向等離子體第一壁材料,但商業純鎢的脆性極大地限制了其應用。氧化物彌散強化(ODS)是改善鎢基合金韌性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目前的ODS-W中氧化物顆粒尺寸較大,達不到理想的強韌化效果。針對這一問題,研究人員借鑒ODS-Fe中采用固溶-沉淀機制將氧化物顆粒尺寸控制在3nm以下的經驗,通過壓力輔助低溫致密化燒結的辦法成功制備了雙納米結構鎢材料:W晶粒尺寸~67 nm和Y2Ti2O7氧化物顆粒尺寸~ 10 nm。
研究人員首先通過高能球磨將Y2O3和Ti“固溶”到W基體中,然后采用放電等離子燒結(SPS)技術對高能球磨后的W-1.0%Y2O3-0.7%Ti粉體進行致密化燒結,通過嚴格控制燒結溫度使得納米尺度Y2Ti2O7顆粒析出,并均勻彌散分布于鎢基體中,這些細小的第二相納米顆粒抑制鎢晶粒長大,最終實現雙納米結構W-1.0%Y2O3-0.7%Ti塊體合金材料的制備。XRD和TEM結果顯示,W晶粒的平均尺寸為67nm,氧化物顆粒在晶內和晶界的平均粒徑分別為8.5 nm和16.4 nm,如圖所示。這種納米結構的W合金的顯微維氏硬度高達1441 Hv,是文獻報道的普通W合金的2-3倍。極高的顯微硬度,來源于納米級W晶粒和均勻分散的納米氧化物顆粒的協同強化作用。這種固溶-析出過程為通過可控方式分散納米級氧化物制備納米晶難熔金屬提供了一條通用途徑。
該工作得到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近日,大連化物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1824組)卿光焱研究員團隊設計并制備了一種用于汗液中鈣離子傳感的可持續、不溶性和手性光子纖維素納米晶體貼片。該研究為纖維素納米晶(CNC)......
近日,我所復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1101組)楊斌副研究員、韓克利研究員團隊在雙鈣鈦礦納米晶動力學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制備出具有高效發光量子產率的雙鈣鈦礦納米晶膠體及薄膜,并對其發光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方前鋒課題組在納米結構鎢基合金研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壓力輔助低溫致密化燒結法成功制備出高強度雙納米結構鎢材料。相關工作發表在Internatio......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方前鋒課題組在納米結構鎢基合金研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壓力輔助低溫致密化燒結法成功制備出高強度雙納米結構鎢材料。相關工作發表在Internatio......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韓克利團隊受邀發表了題為Charge-CarrierDynamicsofLead-FreeHalidePerovskiteNanoc......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復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韓克利團隊揭示了低維全無機銫銅鹵化物納米晶動力學機理。有機-無機雜化金屬鹵化物以其優異的光學和電子性能在各種光電應用中顯示出廣闊的前......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研究員王俊團隊、激光與紅外材料實驗室研究員張龍團隊等與國內外機構合作,揭示了微生物合成Te納米材料及其共軛聚合物復合材料優異的超快非線性光......
近日,大連化學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11T6)吳凱豐研究員團隊采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量子限域的鈣鈦礦納米晶的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發現該體系呈現出亞皮秒級別的熱載流子壽命與之前理論預測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基于量子限域的鈣鈦礦納米晶有效地實現了可見光驅動的萘三線態敏化。相關成果發表于《物理化學快報》(TheJournalofP......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光電材料動力學吳凱豐研究員團隊基于量子限域的CsPbBr3納米晶與多環芳烴分子構建模型異質結,并結合穩態和飛秒瞬態光譜,揭示了該體系內納米晶量子限域效應主導的三線態能量轉移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