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9日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宜彬教授團隊獲悉,該團隊首次利用自主研發的紫外-數字圖像(UV-DIC)系統在超高溫極端環境應變場測量領域實現了3000℃環境下的成功測量。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無損檢測領域的權威雜志《無損檢測與評價國際》上。
25℃-3000℃散斑圖:(a)T=25℃;(b)T=1100℃;(c)T=1500℃;(d)T=1900℃;(e)T=2100℃;(f)T=2300℃;(g)T=2500℃;(h)T=2700℃;(i)T=2900℃;(j)T=3000℃;(k)在加熱至3000℃后冷卻至25℃的散斑
此前,在超高溫極端環境應變場測量領域一直缺乏有效測量表征手段,主要難點包括:一是超高溫熱輻射導致測量圖像過度曝光,無法表征;二是使用中性密度、藍光、偏振等多組濾光片,導致測量步驟繁瑣,表征成像效果欠佳;三是作為變形信息載體的散斑在超高溫中容易脫落,導致測量失敗,無法表征。
典型溫度下應變場云圖:(a)1100℃;(b)2100℃;(c)2500℃;(d)2700℃;(e)2900℃;(f)3000℃
該文章通訊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山實驗室助理研究員董亞麗表示,研究人員利用紫外-數字圖像(UV-DIC)系統,僅用單個紫外濾光片就有效抑制了3000℃熱輻射,同時開發了以碳化鉿粉末為散斑材料的超高溫散斑制備工藝,最終在3000℃環境下成功測量了石墨熱膨脹系數,并清晰記錄了被測對象從室溫到3000℃的高質量圖像。
該成果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山實驗室聯合研發。“以上難點在紫外-數字圖像相關的應變場測量方法中均被很好地解決,該測量方法能夠有效、準確測量熱端部件在超高溫極端熱力耦合條件下的熱變形,對于助力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李宜彬說。
(受訪者供圖)
記者9日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宜彬教授團隊獲悉,該團隊首次利用自主研發的紫外-數字圖像(UV-DIC)系統在超高溫極端環境應變場測量領域實現了3000℃環境下的成功測量。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無損檢......
記者9日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宜彬教授團隊獲悉,該團隊首次利用自主研發的紫外-數字圖像(UV-DIC)系統在超高溫極端環境應變場測量領域實現了3000℃環境下的成功測量。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無損檢......
記者9日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宜彬教授團隊獲悉,該團隊首次利用自主研發的紫外-數字圖像(UV-DIC)系統在超高溫極端環境應變場測量領域實現了3000℃環境下的成功測量。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無損檢......
將探頭貼附固定在手腕上,儀器即可實時顯示血壓的連續波形與精準數據……6月6日,華中科技大學集成電路學院“聲至壓現”團隊,展示了其創新研發出的新型血壓監測儀器。該儀器能通過超聲技術,實現無創、連續、精準......
......
激光粒度分析儀儀是根據光的散射原理測量粉顆粒大小的,是一種比較通用的粒度儀。其特點是測量的動態范圍寬、測量速度快、操作方便,尤其適合測量粒度分布范圍寬的粉體和液體霧滴。對粒度均勻的粉體,比如磨料微粉,......
單光子的產生和檢測已經從實驗室研究逐步發展成為現代醫學、量子處理、制造等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單光子對于量子網絡、單細胞的成像和測量、加密的量子“密鑰”的分配以及納米粒子的尺寸測定都很重要。為促進對該領......
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9月25日在北京和香港同步發布《2023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技術挑戰》。這十四大挑戰涵蓋數字領域、信息化、微電子光電子、光......
十幾年前,當數位戰略科學家聚首探討精密測量物理學科發展走向時,他們預判中國會一步步縮小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有一天會走在國際前沿,甚至引領發展。他們沒料到的是,這一天來得如此之快,當然也沒料到“卡脖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091.shtm科技日報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撰文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