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8日表示,我國將于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
據這位發言人介紹,空間實驗室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標志我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承前啟后,意義重大。
飛行期間,將驗證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空間站建造與運營的關鍵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
為實現上述任務目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新研制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需要組織實施4次發射飛行任務。
目前,空間實驗室任務各項準備工作正按計劃抓緊開展。其中,將由2名航天員組成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乘組,航天員正在進行任務訓練;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以及配套的2枚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正在進行總裝測試;全新研制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正在進行總裝;貨運飛船已經基本完成研制工作,正在進行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總裝測試;各類空間試驗載荷,已完成產品生產和相關準備;文昌發射場、酒泉發射場、測控通信系統和著陸場系統,正按計劃進行任務準備工作。
這位發言人說,按計劃將于2016年第三季度,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在此之前,還將在文昌發射場進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通過考核后將于2017年上半年,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這位發言人強調,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全新研制的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號,該火箭投入使用,必將大幅提升中國航天進出空間的能力。
這位發言人還表示,在全面推進空間實驗室任務準備工作的同時,我國空間站研制工作進展順利,將于2020年前后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建宇院士團隊,通過“天宮二號”和4個衛星地面站上的緊湊型量子密鑰分發(QKD)終端,實現了空—地量子保密通信......
三年前的今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受控離軌并再入大氣層,為我國空間實驗室任務畫上圓滿句號。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示意圖作為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先后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
近日,中國空間站再傳喜訊——1月8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地面科技人員的密切協同下,在核心艙內采取手控遙操作方式,圓滿完成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試驗。通過浪漫的“太空之吻”試驗,初......
由太原市教育局、中北大學、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三方聯合共建的航空航天科技教育研究院,12月13日在山西太原成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吳勁風,中北大學校長沈興全,太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隨著2月20日新一輪對地觀測周期的結束,天宮二號三維成像高度計已在軌運行888天。迄今為止,天宮二號高度計已經獲得大量重點海區和典型陸地區域的觀測數據。在海洋觀測中,在進行海平面高度測量的同時,觀測到......
日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簡稱“天極”望遠鏡)完成了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實現了預定的科學目標,相關成果于1月1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5日透露,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簡稱“天極”望遠鏡)已完成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實現預定科學目標,相關成果于1月1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重要學術期......
從18日在京召開的天宮二號地球觀測用戶大會上獲悉,天宮二號在軌運行2年多來,對地觀測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共分發地球觀測載荷等數據產品37TB,支撐了70余個相關項目研......
我國首次在天宮二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實驗在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實驗室里拍攝的擬南芥,用于與天宮二號上種植的同一品種擬南芥進行對比研究。天宮二號在軌運行兩年多來,開展了眾多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其中包......
天宮二號在軌運行兩年多來,開展了眾多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其中包括完成我國首次高等植物“從種子到種子”的空間長周期培養實驗,為發展空間植物培養技術、探索保障人類長期空間生存,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據課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