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內分泌學家楊金奎與合作者研究發現,2007年至2021年間,中國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發病率以驚人的速度每年增長3.6%,而與肥胖無關的癌癥發病率則保持穩定。而且,這一增長在年輕人中尤為明顯,這突顯了改善公共衛生政策以解決中國日益增長的超重和肥胖率的迫切需要。相關研究8月23日發表于Med期刊。
“如果我們不徹底改變肥胖的流行趨勢,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發病率將不可避免地繼續上升。”論文通訊作者楊金奎說,“這將給中國經濟和醫療體系帶來巨大負擔。”
在中國,癌癥仍然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肺癌是最常見的類型。然而,與肥胖有關的癌癥,如結直腸癌、乳腺癌、甲狀腺癌,正在迅速增加。之前有研究表明,肥胖將很快超過吸煙,成為癌癥的主要危險因素。
“盡管公共衛生服務采取諸多措施提高人們的意識,但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正在接近美國的兒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楊金奎說,“展望未來,我們迫切需要更有效和積極的方法,可能包括藥物和卡路里標簽,以減少中國的肥胖問題。”
楊金奎團隊分析了2007年至2021年間中國所有新診斷的癌癥。結果記錄了超過65.1萬例癌癥病例,其中約48%的病例被確定為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12種與肥胖相關的癌癥類型。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至2021年間,肥胖相關癌癥發病率每年增長3.6%,而與肥胖無關的癌癥(如肺癌和膀胱癌)的發病率保持穩定。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肥胖相關癌癥發病率上升得更快。對于60歲至65歲的人來說,肥胖相關癌癥發病率每年增長不到1.6%。在25歲至29歲的人群中,相關發病率每年增長超過15%。此外,1997年至2001年出生的人被診斷患有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的可能性是1962年至1966年出生的人的25倍。
結直腸癌、乳腺癌、甲狀腺癌、腎癌和子宮癌是年輕人中增長最快的與肥胖相關的癌癥類型。楊金奎說:“這一趨勢與中國年輕人中超重和肥胖率的增長是一致的。”
肉類和酒精消費增加等生活方式導致了中國肥胖患病率的上升。截至2019年,34%的中國成年人超重,16%的被歸類為肥胖。這種情況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尤其令人擔憂,他們超重和肥胖率的增長速度更快。
該團隊預測,如果不采取積極的公共衛生措施,中國與肥胖相關的癌癥發病率預計將在未來十年翻一番。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癌癥雜志》的研究,分析超25萬人的數據后發現,除了降低膽固醇、保持大腦健康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外,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和歐米伽6還有助于預防各種癌癥——它們的水平越高,患癌風險越低......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團隊及其國際合作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三篇研究論文,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對小DNA環(ecDNA)在人類癌癥中所起作用的理解。這些研究詳細闡述了ecDNA在近15000例癌癥患者中的......
哪些人更容易隨著年齡增長罹患退行性疾病?哪些人更容易罹患癌癥?“端粒長度的平衡在人類疾病中起了關鍵作用。長端粒更容易導致癌癥,短端粒則更容易患與年齡相關的退行性疾病。”在10月25日舉行的2024年世......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關于發布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24年度公開競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衰老免疫系統是如何促進腫瘤生長的,為癌癥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見解。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科學》雜志上。黃色和藍色分別表示表達IL......
在中國,自1980年以來,成年人的平均體重指數(BMI)和肥胖癥一直在穩步上升。然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對國家、區域或某些人口亞群的近期趨勢進行可靠評估。為了彌補這一證據差距,該對2004年至2018年......
脂肪組織巨噬細胞(ATMs)在維持脂肪組織穩態和協調代謝炎癥中發揮重要作用。鑒于ATM廣泛的功能異質性和表型可塑性,因此有必要在肥胖環境下鑒定真正致病的ATM亞群。2024年9月17日,華中科技大學王......
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來自美國癌癥協會的研究,科學家們對2300余萬名美國癌癥患者和730余萬例癌癥死亡數據進行了分析,發現34種癌癥中有17種的發病率在年輕人中猛增,腸癌、腎癌、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