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10-11 09:59 原文鏈接: 我國抗菌藥物濫用阻擊戰需醫患攜手

      剛剛過去的9月是“全國安全用藥月”,主題就是“謹慎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濫用現象如今是否已得到改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前不久發布了《2012公眾安全用藥現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四成居民表示家中常備抗生素類藥品,23.9%的居民感冒后選擇使用抗生素,僅40.1%的居民會在服藥前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以抗生素為主的抗菌藥物濫用問題依然嚴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抗菌藥在國外的臨床使用率不超過30%,而在國內三級醫院保守估計要達到60%~70%,二級醫院甚至超過80%。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結果也顯示,我國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達70%,其中外科患者幾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達97%。

      濫用抗菌藥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會誘發細菌耐藥,最終可能導致“無藥可用”。一旦細菌產生耐藥性的速度遠遠快于新藥開發的速度,就會讓人類重新面臨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脅。根據國內抗生素監測機構的調查,較常見的肺炎克雷伯菌,對目前被認為抗菌活性最強的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泰能”和“美平”的耐藥率,從2005年的1%左右上升到現在的9.5%。10年前不動桿菌最多只有3%是耐藥的,現在耐藥率超過50%。如果這種情況再發展下去,很多細菌感染性疾病將無藥可用,患者只能等待死亡。

      抗菌藥濫用還會造成醫療費用的無謂增長和病患的損傷。因為抗菌藥在殺菌的同時,也會造成人體損害。據中華醫學會行為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楊志寅披露的數據,我國內地每年約有20萬人死于藥物不良反應,其中濫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占40%。目前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高達70%,約80%以上屬于濫用抗生素。

      據新華網報道,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曾表示,我國個別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確實存在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的現象,其中有六方面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基層醫務人員對抗菌藥物的了解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有的醫務人員為了避免醫患糾紛,按患者及其家屬的要求使用抗菌藥物;三是部分藥品生產企業營銷行為不規范,加之極個別醫務人員存在著醫德醫風問題,導致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四是公眾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意識還比較薄弱,有些群眾身體一不舒服就會想到吃一些抗生素,有的患者會到醫院去開,還有許多患者會直接到藥店購買;五是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如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不完善,“以藥補醫”的機制仍然在醫院里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六是多種因素導致患者在診療前對抗菌藥物敏感性降低,醫務人員為了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不得不提高抗菌藥物使用量和應用強度。

      “我們一方面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醫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大對違規違紀人員的懲治力度。”趙明鋼說。

      事實上,對于濫用抗菌藥的問題,我國政府早已開始重視。從上世紀90年代末我們就開始了強化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藥品流通管理。2004年,衛生部頒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05年,為掌握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藥形勢,我國建立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和“細菌耐藥監測網”。2011年,衛生部在全國開展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對醫療機構抗菌藥物品種數、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等相關指標提出了具體量化限定要求。

      今年8月1日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衛生部在其官網稱,《辦法》是對過去10余年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實踐經驗的提煉和固化,其發布標志著我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進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為逐步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該《辦法》被稱為“史上最嚴限抗令”,也標志著我國抗菌藥物濫用阻擊戰已進入攻堅階段,這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據《中國科學報》報道,由于我國醫藥知識普及程度不夠,國民醫藥知識相對匱乏,易受藥商促銷廣告宣傳的影響,對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的概念不清。加上去醫院找大夫開藥,費時費錢,不如直接到藥店買藥、診所輸液方便,這就使抗菌藥濫用有了市場。專家建議,應加強對公眾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宣傳教育,糾正公眾的錯誤用藥觀念、用藥行為和用藥習慣。如果缺乏公眾參與,僅靠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單兵獨進,戰果只能是暫時、局部、有限的。

      “要減少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需要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感染科主任俞云松也認為,老百姓要拋棄對抗菌藥物的錯誤觀念,提高科學用藥意識,生病要到醫院及時檢查,遵照醫囑用藥。“減少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關鍵是要提高公眾意識。有關部門也應繼續加大對抗菌藥物科學用藥的宣傳力度。讓大家認識到,少用藥是好事,少用抗菌藥物更是好事。”


     

      

      

    相關文章

    第八批集采14個抗菌藥霸屏,295億市場科倫、倍特、石藥發力

    抗菌藥是臨床常用藥,也是國采的重點對象。第八批集采擬納入14個全身用抗細菌藥,2021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規模合計超過295億元,頭孢類市場再受沖擊。華北制藥、倍特藥業、科倫、齊魯、石藥等12......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廣州盒馬鮮生鯽魚檢出抗菌藥

    12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最新食品抽檢通告稱,在組織抽檢糕點、薯類和膨化食品、水產制品、糧食加工品、乳制品和食用農產品等11類食品1781批次樣品,不合格樣品11批次。其中,廣州盒馬鮮生銷售的......

    衛健委發文:一批抗生素限制使用

    國家衛健委再次明確,這類藥物分三級管理!4月2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其中提到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18項核心制度歸納起來,《要點》有18項核心制度。分別為首診負責制度、三......

    Nature子刊:細菌之間的遺傳物質交換引發疾病大爆發

    近日,一項新研究首次向人們揭示了,細菌間相互交換遺傳物質的能力是如何直接影響全球重要傳染病的出現和傳播的。DOI:10.1038/s41467-018-03949-8相關成果于4月13日以“Horiz......

    農業部再禁3種獸藥用于食品動物

    1月11日,農業部再出重拳,發布公告第2638號,停止在食品動物中使用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種獸藥,以保障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記者就相關情況采訪了農業部獸醫局負責人。......

    十六載磨一藥中國科學家填補創新藥物“空白”

    鹽酸安妥沙星,是1993年中國實施藥品ZL法后,中國科學家創制的第一個化學創新藥物。楊玉社研究員及其團隊在實驗室(右二:楊玉社)。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供圖到目前,中國各地使用過該藥的患者已超過100萬......

    深圳將建兒童用藥及耐藥監測中心

    12月2日—5日,由世界兒科感染性疾病學會主辦、深圳市兒童醫院和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承辦的第10屆世界兒科感染性疾病大會在深圳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兒科醫生和醫務人員1800多人參會。據悉,這是全球性兒科......

    我國細菌耐藥情況有所緩解

    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日前表示,目前我國抗菌藥物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公眾和醫務人員的合理用藥意識和臨床合理用藥水平逐步提高,細菌耐藥情況有所緩解。但抗菌藥物管理體系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

    關于雞蛋中氟苯尼考的風險解讀

    氟苯尼考是一種農業部批準使用的動物專用抗菌藥,主要用于敏感細菌所致的豬、雞、魚的細菌性疾病,尤其對呼吸系統感染和腸道感染療效明顯,但產蛋家禽禁止使用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自研究成功以來在日、美、歐多個國家......

    綏芬檢驗檢疫河局從預進口蜂蜜中檢出硝基呋喃代謝物

    從黑龍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官網獲悉,9月6日,綏芬河檢驗檢疫局在一批欲進口俄羅斯蜂蜜樣品中檢測出呋喃唑酮代謝物。這是綏芬河局首次從俄羅斯蜂蜜中檢測出硝基呋喃類代謝物。該樣品是俄產蜜達客牌草本蜜,進口企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