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1-25 09:02 原文鏈接: 我國深部探測計劃取得系列成果

    董樹文在解讀深部探測計劃部署圖

      “嫦娥”奔月見證中國航天科技自主創新重大突破;“蛟龍”入海見證海洋科技深度下潛;隨著國力增強,中國“入地”計劃也于兩年前拉開序幕。曾經追蹤歐美國家深部探測計劃的中國地質學家,開始自主主持大陸深部探測專項計劃,已有多項科學成果開始吸引世界的目光。

      站在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簡稱專項)2010年會的會場入口處,一幅一人多高的中國地質圖格外惹眼。

      大地電磁標準網和地球化學基準網“兩網”覆蓋,華北實驗區和華南實驗區“兩區”相望,青藏高原等“四帶”縱橫,羅布莎鉻鐵礦鉆探、金川鎳礦鉆探等“多點”密布……這幅被喻為給中國地殼做“CT”的深部探測部署圖氣象非凡。

      “這是國際上又一個宏大的地球探測計劃。”美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Walter Mooney教授十分關注中國的進展。上世紀80年代,美國、歐洲、加拿大先后發起了地殼探測計劃(COCORP)、歐洲探測計劃(EUROPROBE)和巖石圈探測計劃(LITHOPROBE)。30年后,中國科學家正在迎頭趕上。

      深部探測專項集中了國內118個機構、1000多位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可以說是中國地學界的“集結號”。記者在1月22日舉行的年會上了解到,在短短的兩年間,中國地學界戮力同心,目前已經基本建成深部探測技術體系,同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為下一步地殼探測工程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深部探測技術體系基本成熟

      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學家趙九章曾用“上窮碧落下黃泉”生動概括地球和空間科學的研究對象,用“兩處茫茫皆不見”形象比喻這一研究面臨的艱難險阻。

      “‘嫦娥’兩次奔月,中國科學家在‘上窮碧落’上已經有了重大進展,但是‘下黃泉’的難度更大,人們知之甚少。”中國科學院院士石耀霖告訴記者,了解固體地球的深部是各國都非常重視的一個重要課題。

      中國地形上的三個臺階是如何形成的,礦產資源的分布規律如何,地震災害頻發的原因何在……現今中國人生存的地質環境中大量科學問題都需要從大陸的深部尋找答案。

      石耀霖說,地下深處人們看不見、摸不著,研究起來難度很大。目前最直接的手段是往深部鉆探,但世界上最深的一口鉆井僅僅打入地下12千米的深處,相對于地球6400千米的半徑,顯得微不足道。地球的造山運動也會把深部物質帶到地表上,但這類證據畢竟非常稀少。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可以利用地震、重力、電磁等現代地球物理的探測方法,了解地球深部的物理性質。

      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副院長董樹文研究員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詳細解讀了專項實施的技術邏輯。

      地球的基本物理性質包括磁性、導電性、密度、熱導率等,探測天然大地電磁可以獲知地下深部的電導率和磁性參數,人工地震技術探測巖石彈性波參數,高精度近垂直深反射地震技術可獲取深部結構信息,深穿透地殼全元素探測技術則可進一步識別深部物質的成分,地應力測量技術則有助于了解現今地殼活動性規律。

      董樹文說,專項計劃實現覆蓋大陸的大地電磁探測陣列網,目前中國大陸電磁標準網已經完成了全國4°×4°(經度×緯度)控制格架,華北實驗區1°×1°觀測網格,相關地球深部物性探測技術已經漸趨成熟。由于工作量巨大,實驗項目中只做了基準化的工作。其具體思路是從4°×4°的密度逐步加密到2°×2°、1°×1°甚至0.5°×0.5°和0.2°×0.2°,探索不同的網格密度能解決什么樣物質探測分辨率問題,根據實驗結果來建設國家一級標準網、二級標準網,進行長期監測。

      與此同時,專項初步建立起適應中國大陸地質地貌條件的深部精細結構探測技術體系。如深地震反射與地震折射共震源同時接收的聯合采集探測技術,巨厚地殼高分辨率地震探測技術,殼、幔物性探測技術有效組合。實驗發現了100千米深度的巖石圈地幔反射界面,打破了長期以來認為地幔反射透明的傳統認識。

      在專項實施的兩年間,科學家們一口氣完成了1960千米的深反射地震剖面,這一數字相當于此前60年完成的6538千米總長度的1/3,極大地加快了我國深部探測計劃的進度。同時探測儀器裝備研發也全面展開。

      中國在深部地下物質成分的探測和分析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專項首次按照國際標準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的地球化學基準網。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一套81個指標(含78種元素)的地殼全元素精確分析系統,物質成分分析測試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含礦信息精確分離提取技術得到顯著提高。

      此外,針對地殼活動性規律研究的應力測量技術在專項實施以來也日益得到完善,這項技術有助于了解現今地震、地質災害等發生的成因。

      基于對深部地殼的物性、結構、物質組成以及活動性的了解,科學家們最終將實現對地球三維精細結構和深部過程的模擬,研究其演化歷史,揭示其動力學變化機制,開辟深部資源、能源勘察新空間,提升地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的能力與水平。

      對于面臨緊迫的資源需求以及環境、災害巨大壓力的中國而言,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技術實驗與重大科學研究和國家需求相結合

      2010年12月,來自中國的深部探測專項計劃首次在美國地球物理年會(AGU)上亮相,即吸引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Simon Klemperer教授在中國專題報告的總結中有一大段點評:中國深部探測計劃如美國的EarthScope計劃那樣給地球物理探測新技術注入巨大的投資,這將給中國地球科學的發展注入動力,同時它吸取了加拿大LithoProbe計劃的經驗,構建了多學科科學計劃,不只集中了研究學術的科學家,也包括了地震災害和礦產勘察專家,不僅將地震作為探測核心技術,也使用勢場和電磁方法,以及野外地質調查和數值模擬等技術方法。有理由期待未來中國的深部探測研究結出豐碩之果。

      將技術實驗與科學發現、國家需求結合起來,是深部探測專項的一大特色。

      在科學發現上,專項實施兩年來發現了鄂爾多斯巖石圈異常電磁結構,反映了鄂爾多斯地塊北部巖石圈厚度由北向南變薄的趨勢,這對研究巖石圈破壞過程具有特殊意義。

      青藏高原“下地殼隧道流”擴散模式在國際上十分流行。專項通過深反射地震技術證實青藏高原東北緣巖石圈大幅縮短變形,對這一模式提出了挑戰,科學意義十分重大。

      專項還首次發現了華北地塊東北緣的蛇綠巖帶,為認識和恢復西太平洋活動大陸邊緣演化提供了明確的巖石學和年代學證據。

      在三維地球模擬技術的發展上,專項還實現了全球、區域和局部三種尺度的跨越,具備上千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網格劃分能力,可對關鍵部位實現任意加密網格;實現了對汶川地震孕育動力學背景、臺灣復雜動力學環境的三維粘彈性變形和紫坪鋪水庫加載產生的應力變化等不同尺度三維及動力學模擬。

      在與國家對能源、資源的緊迫需求目標相結合方面,專項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專項在松遼盆地深部與大慶油田合作完成600千米的深反射地震剖面。圍繞四川盆地所做的200千米的深反射地震數據在此次年會一亮相,中石化專家立刻表示希望馬上接過去,圍繞這些新數據部署下一步油氣勘探工作。

      在中國東部長江中下游成礦帶開辟深部第二找礦空間,是實現國家礦產資源戰略接替的重點。專項在實施過程中分別與安徽、江西兩地國土資源部門合作,在廬—樅礦集區、南嶺礦集區開展探測技術實驗研究。董樹文表示,研究隊伍與當地勘察隊伍結合得非常緊密,“有了新發現立刻成為勘察企業下一步勘探部署的依據”。目前,廬—樅礦集區基本實現了3000~5000米深部的“透明化”,大型礦集區三維透明化技術日臻完善,為開辟第二找礦空間提供了有效技術支撐。

      楊經綏團隊近年來在西藏羅布莎的研究進展不僅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同時還有望為對外依存度高達95%的鉻鐵礦的勘察突破提供有價值的線索,一直是地學界十分關注的一項工作。相關研究在羅布莎蛇綠巖型鉻鐵礦中發現金剛石等深地幔礦物之后,沿著雅魯藏布江板塊縫合帶,相繼發現含金剛石等特殊礦物的超基性巖體群,為在雅魯藏布江縫合帶西段尋找大型、特大型鉻鐵礦提供了重要信息。

      王學求研究團隊在河南400米蓋層覆蓋的隱伏銅鎳礦和新疆幾十米蓋層覆蓋的隱伏金礦上方,觀測到地氣中和土壤顆粒中的納米級金屬微粒。這一重大發現表明,成礦元素納米級微粒可以遷移至地表,并可被地表土壤地球化學障(土壤膠體、黏土等)所捕獲。這為深穿透地球化學遷移機理和含礦信息精確分離提取提供了重要證據,對利用地表化探異常尋找深部隱伏礦產意義重大。

    預熱地殼探測工程國家專項

      深部探測專項的另外一大特色是,在財政部批復的專項經費中拿出30%用于核心技術裝備的研發,以期打破國外長期對高端設備的壟斷格局,促使中國深部探測儀器裝備通過自主研發部分占據國際領先地位。

      這些裝備包括超大深度大功率電磁儀,無人機航磁探測系統,深部大陸科學鉆探裝備,以及一大批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系統,最終目標是形成一大批技術ZL,“在很大程度上實現關鍵裝備的國產化”。

      “中國在深部探測方面與國外的差距明顯,工作空白很多,專項為了加快進度,在購置了一大批國際領先的設備,獲取高質量探測數據的同時,我們不能放棄自主研發一些關鍵設備。”董樹文說。為此,專項投入3億元用于設備研發,旨在為后續地殼探測工程的全面實施提供支撐。

      作為先導計劃,專項將于2012年結束。董樹文表示,2011年是專項實施的決戰之年,進入到探測任務高峰時段,工作量極大,一大批實驗數據將得到更新,同時更多技術上的突破也有望帶來出色的科學發現和新的進展。

      同時,圍繞中國深部探測計劃的國際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正變得日益頻繁。在上述AGU年會上,美國基金委大陸動力學計劃主任L.Johnson與董樹文約定,計劃在2011年3月訪問中國地質科學院商談合作研究事宜。美國地震聯盟(IRIS)主席也表示將專訪中國。美國許多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和地質學家表達了希望參加中國深部探測合作研究的意愿。2011年10月,世界各國的深部探測計劃將齊聚北京,一起亮相正在籌備的全球巖石圈深部探測國際研討會。

      2011年下半年,專項將進入為兩年后的地殼探測工程立項申報和全面實施作前期準備階段。隨著國家科技投入加大和深部探測專項等重要科研計劃實施,一個地球科學研究的新時代即將來臨。

    相關文章

    聚焦“三深”南方青年地球科學論壇在深召開

    2月22日,南方青年地球科學論壇暨深空-深海-深地會議在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召開。會議聚焦“深空、深海、深地”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重大科學問題,旨在探討交叉科學與未來突破方向、推動大科學合作,......

    中國高校推出“元古大模型”助力地球科學研究

    中新社武漢12月7日電(馬芙蓉孫彥欽)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相關企業聯合開發的“元古大模型”7日在武漢發布。該模型支持圖生文、文生圖、文生文等場景生成模式,驗證了利用多模態大模型技術解決地球科學領域......

    基金委地球科學部發布2024年度第2期專項項目申請通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2024年度第2期專項項目(科技活動項目)申請的通知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項目管理辦法》,為加強學科發展戰略研究,優化地球科學前沿布局,地球科學部現公開發布2024......

    投身地理心系家國——劉君德的地理人生

    劉君德81歲時登上海拔4500米的祁連山考察冰川。 作者提供劉君德(站立者)在淮南考察。 作者提供劉君德在作學術報告。 作者提供劉君德的部分著作 作者提供劉君德......

    六旬科學家藏北高原探尋地球科學奧秘

    中新網成都7月2日電題:六旬科學家藏北高原探尋地球科學奧秘記者賀劭清何浠“在常人眼里,這就是一塊尋常的石頭,但在我們地質學家眼里,每一塊石頭都記載了一段精彩的地球演化故事。它可能詮釋著曾經存在的一片海......

    首屆西安市中小學地球科學知識與創作科普大賽啟動

    “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樣重要,堅持科普,有助于營造創新環境,提高公民科學素養,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5月28日舉行的2023年科技活動周地......

    重慶成立首個從事地球科學基礎研究的重點實驗室

    24日,重慶組建成立“重大地質事件與資源環境效應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并召開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該實驗室依托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直屬科研單位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建設,成為重慶市首個從事地球科學基礎研究......

    事關地球科學部!基金委征集這一重大項目立項領域建議

    為了進一步完善重大項目立項機制,做好項目的立項和資助工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管理辦法》的規定,面向科技界征集重大項目立項領域建議。一、重大項目定位重大項目面......

    基金委地球科學部羌塘盆地演化專項項目專家名單

    關于公布地球科學部2022年度專項項目“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應”專家名單的通告根據相關規定,現將地球科學部2022年度專項項目“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應”評審組名單公布如下:陳漢林,符力耘,胡祥云,......

    基金委公布地球科學部立項原創探索計劃項目清單

    關于公布地球科學部2022年度立項的原創探索計劃項目清單的通告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實施方案(試行)》的有關規定,地球科學部將2022年度立項的原創探索計劃項目相關信息公布如下:項目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