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161.shtm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利用青藏高原地面觀測資料及其淺層土壤含水量、土壤質地數據,來自該所的科研人員發現,過去近40年,青藏高原年均蒸散發量約為346.5毫米,也就是整個高原每年通過蒸散發傳輸到大氣中的水量約為9300億噸。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知名期刊《地球系統科學數據》。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所供圖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其植被類型以高寒草甸為主,水文氣象類型以干旱或半干旱為主。蒸散發在該地區的水量平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往的研究表明,淺層土壤水反映了青藏高原地氣之間水熱的交換特征,活動層土壤從根本上影響青藏高原的水文過程,并影響大氣與深層土壤之間水熱的直接交換。“科研人員利用模型評估的青藏高原蒸散發數值,在估計值的大小和空間分布上存在較大差異,這是因為驅動蒸散發模型的參數需要大量實測數據,而我們又對青藏高原蒸散發的時空動態和調控機制了解不足,這就限制了準確評估蒸散發的能力。”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馬耀明告訴記者。
此次,科研人員改進了蒸散發模型,利用改進的模型,并結合最新的土壤屬性、氣象數據和遙感數據,他們生成了一套為期37年(1982—2018年)的月尺度蒸散發及其組分數據集。“我們利用9個通量塔對該數據集進行了驗證,驗證結果表明,該數據集性能可靠。”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員陳學龍說。
研究發現,整個青藏高原的年均蒸散發量為346.5±13.2毫米,年均蒸散發增長量為0.96毫米。“年均蒸散發的這種上升趨勢主要是青藏高原的氣候暖濕化導致的。”陳學龍說,青藏高原蒸散發的主要貢獻者是土壤蒸發,占比超過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