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記者從四川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玉米研究所蘭海教授團隊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構建了西南玉米區域新的雜優模式,并運用該技術在國內首次選育出玉米新品種。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上。
蘭海介紹,該團隊利用360份代表性自交系隨機構建了2077個雜交組合,對產量相關性狀進行了精準鑒定,并利用自主研發的新算法對360份自交系產生的64620個組合的產量性狀進行了預測,從而構建了西南玉米區新的雜優模式。
此外,在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選育系列品種過程中,該團隊創新性地應用了增加“路標品種”的技術方案,以衡量預測準確性和設定選擇閾值。具體而言,該方案將川單99、農華606等已審定玉米品種作為參照對象(路標)加入到計算中,一同進行品種預測。
經預測分析,目前西南地區第一大玉米品種川單99位于64620個組合的前5%(第2520位)。研究團隊重點對排名超過川單99的預測優勢組合進行鑒定,結合大田試驗和全基因組選擇,成功選育出一系列新品種。其中,排名最靠前的優迪899(第184位)成為該批次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育成的突破性品種。
“此次成功應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選育出玉米新品種,不僅是我們多年研究積累的重要成果的體現,更是玉米全基因組選擇育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次重要進展。”蘭海說,在此基礎上,該研究團隊將繼續深化對全基因組選擇技術的應用,提高預測的準確性,更精準地篩選出具有優良性狀的玉米新品種。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所趙久然/王鳳格團隊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Insightsintothegenomicdiv......
別人家的沉甸甸的果實都朝下長,嬌艷的辣椒為什么“朝天”長?辣椒為什么走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進化道路?科學家認為,搞清楚辣椒演化中的秘密,有助于推動辣椒品種的遺傳改良。2月22日,《自然—植物》(Natu......
大豆是人類與家畜植物性蛋白質和油的重要來源。目前,利用分子設計育種策略加速大豆育種頗為重要,而揭示關鍵基因和大豆器官發育的調控網絡則對分子設計育種至關重要。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田志喜研究團......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玉米耐密高產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聯合安徽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發現了一種通過針對性基因編輯Br2基因實現玉米株高連續降低的方法,為玉米耐密、抗倒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相......
12月25日,在華中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華中農大)舉行的高產高蛋白玉米科技產業發展研討會上,高產高蛋白玉米創新研究院正式成立。該研究院依托洪山實驗室,整合華中農大植物科技學院、信息學院、資環學院等多學院......
科研路上,誰沒遇到過糟心事呢?婁煥昌就品嘗過那種滋味。他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發育所)博士生。2023年5月,他在海南對團隊開發的“環境智能”基因編輯水稻進行小區測產,辛辛苦......
記者13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校長、湖北洪山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嚴建兵教授團隊研究鑒定到一個影響籽粒脫水的小肽(即蛋白質片段)microRPG1。該小肽是玉米及其近緣種中特有的一種含31個氨基酸的新型......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李敬輝10月25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各地秋糧陸續豐收上市,逐步進入購銷旺季,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今年秋糧收購形勢會商研判。近期,中儲糧在黑龍江等主產區也啟動了新季玉......
14日,記者從四川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玉米研究所蘭海教授團隊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構建了西南玉米區域新的雜優模式,并運用該技術在國內首次選育出玉米新品種。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上。蘭海介紹,該......
14日,記者從四川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玉米研究所蘭海教授團隊利用全基因組選擇技術構建了西南玉米區域新的雜優模式,并運用該技術在國內首次選育出玉米新品種。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科學前沿》上。蘭海介紹,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