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拂曉”。中國要在新科技革命中取得主動,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必須擁有一支一流的創新人才隊伍。
近年來,我國著力打造創新人才“宜居”環境,在選才、引才、用才和激勵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不斷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國家的需求和時代的變革對人才尤其是尖端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的直接和強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說。
的確,為掌握國際競爭主動權,各國紛紛把深度開發人力資源、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作為戰略選擇。然而拔尖人才缺乏、人才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等問題,對我國創新發展形成了瓶頸制約。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圍繞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以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為重點,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按照《國家中長期科技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我國未來10年將重點建設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科學家、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等六支科技人才隊伍。
如何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并真正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創業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白春禮將創新人才比作“樹木”,強調要構建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創造適宜人才成長的環境,“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
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青年英才開發計劃、高素質教育人才培養工程、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去年底,一系列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全面啟動實施,正是為了給人才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環境。
優化人才成長環境,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從中央到地方,從科研院所到高校企業,都展開了積極探索和實踐,打造培養、吸引、留住創新人才的環境,為他們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丁洪,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作為國家“千人計劃”首批引進的高端人才,在美國學習工作18年的他辭去終身教授職位,歸國建業。
回國后的短短幾年,丁洪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了令國際同行矚目的成就,在國際重要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的頻率比在國外還高。
吸引海外人才是世界各國壯大本國人才隊伍的通行做法。從海外借智,在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顯得尤為重要。
以“千人計劃”等為抓手,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包括完善長期居留、稅收、保險、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安置等政策措施,以及承擔重大科技項目等方面的特殊政策。
通過實施“百人計劃”“創新團隊國際合作伙伴計劃”等,中科院著力引進具有發展潛質的優秀學術帶頭人。教育部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通過財政專項支持、規模待遇提升等多種方式,打造高層次人才“金字塔”。武漢大學、上海交大等高校紛紛開辟綠色通道,吸引海外拔尖人才成為高校教學科研的中堅力量。
引進資金不如引進技術,引進技術不如引進人才。各地都積極行動起來——
上海浦東新區著力吸引聚集和重點支持一批能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高新學科的戰略人才;吉林省實施“雙百千萬”人才計劃,制定了資助資金、股權分配、企業注冊、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10多項優惠政策;武漢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對引進的世界一流創新團隊最高給予1億元的資助……
全國政協委員王庭大曾對全國11家科研院所374位科學家進行調查,發現44.1%的調查對象用于研究的時間只占正常工作時間1/2,很多工作時間用在爭取項目上。
科研人員參與科研活動時間減少的背后,凸顯出科研資源配置、項目管理、評價和激勵導向等存在的問題。
為此,中科院率先探索構筑人才“宜居”型創新生態系統,為創新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陽光”,提出要保證一線科研人員從事科研活動的時間不少于4/5,并制定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
逐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擴大科研機構用人自主權和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逐步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辦法……為了使科技人員潛心研究和創新,國家也將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破除束縛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障礙。
在中央層面政策創新示范帶動下,各地區各部門立足實際,探索制定出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大大激發了人才創新活力:江蘇南京力推科技人員走出“圍墻”創新創業;北京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代理式”、“一站式”服務;四川成都高新區設立人才創新創業專項資金……
一個人才創新創業的“宜居”環境正在逐步形成,相信必將為創新型國家建設提供強大助推力!
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關于2024年度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博管辦〔2024〕8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上海市人才工作局, 中共海南......
近期,“強基計劃”試點高校陸續發布了2024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五一”假期前,報考考生也已完成網上報名。這意味著新一輪“強基計劃”的生源選拔環節已經啟動。2020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在部分高......
湖南省科學技術廳湖南省財政廳關于開展2024年度湖南省“三尖”創新人才工程項目申報的通知湘科計〔2024〕4號各市州科技局、財政局,國家高新區管委會,省直有關部門,中央駐湘高校和科研院所,省屬本科院校......
12月8日-10日,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主辦,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北京樂達教科院、北京東方紅學校、山西教育出版社協辦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十屆年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主題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在......
12月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舉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設立“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與天津市聯合資助(特別資助)”(以下簡稱“博士后基金天津聯合資助”)協議簽約儀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項創新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正在進行——市區兩級政府搭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等高校院所與龍頭企業“同題共答”,依托北京集成電路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將高水平......
最近,“布袋院士”趙東元關于學生興趣培養的追問引發社會各界廣泛熱議。人們普遍認為,今天的教育中,重訓練輕興趣、重規訓輕個性的現象仍然突出,長此以往,不利于人才培養,也不利于科技創新。筆者認為,在基礎教......
得創新人才者得天下。一直以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都廣受全球高等教育界關注。而在不久前,荷蘭學者的一項研究成果引起了國內一些學者的關注。該研究發現,頂級學者大多是“低劣”教師,考慮到一些人才頭銜基本憑研究......
新華網北京6月18日電近日,浙江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主任朱佐想線上做客新華網“2022高考情報局”,為廣大考生和家長帶來學校今年招生計劃和特色專業等情況的介紹。Q1:能否請您簡要介紹浙江大學的基本情況?......
6月16日,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官網發布了《關于對2022年度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擬入選人員進行公示的通知》。根據《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關于做好2022年度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