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預備在東風著陸場著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圖
飛船返回地球時,會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溫度劇增,導致氣體分子與飛船表面被燒蝕的材料均發生電離。這些不斷產生的電離氣體包裹在飛船周圍,形成等離子體鞘套,對電磁波產生吸收衰減、折射、反射、散射等效應,導致飛船內部與外界的無線電通信異常乃至中斷,這就是所謂的黑障現象,這段過程也被稱為黑障區。
飛船穿越黑障區時,只能依靠雷達和光學設備進行跟蹤測量,能否在此期間穩定跟蹤飛船,不論是對出黑障后的飛船測控引導,還是及時預報飛船落點都極為重要。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敦煌測控區任務區間涵蓋了飛船返回進出黑障區的全過程,是實現飛船在黑障區穩定跟蹤的核心力量。
據敦煌測控區指揮長曾強介紹,在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時,他們確定了“優化黑障區雷達跟蹤方案托底,完善多云天氣下光學跟蹤策略求精”的總體思路,在雷達和光學兩個方面形成合力,圓滿完成了飛船在黑障區的跟蹤測量任務。
“發現目標,跟蹤正常!”
6月4日清晨,神舟十五號飛船返回艙剛進入黑障區,敦煌測控區光學組組長李長松便準確地捕捉到返回艙的實時高清圖像,并通過車載通信設備第一時間傳至北京飛行控制中心。
“從神舟一號任務開始,為了解決飛船在黑障區的跟蹤測量難題,我們一代代測控人接續攻關,聯合多家科研機構,針對飛船在黑障區的雷達回波信號特點,不斷完善針對性的信號檢測和跟蹤技術,現已具備了黑障區穩定跟蹤飛船的能力。”測控區技術專家吳剛說。
夏日的余暉灑向晉西北高原靜謐的山谷,暈染了墨色的山巒。從山腰向下望,一座高聳的發射架矗立在山坳,足有幾十層樓房高,直插云天。這就是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工位——我國首個智慧發射場。2022年3月29日,......
7月22日晚間,航天英雄、中國首飛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英雄航天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400余名北京市中小學生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代表齊聚中國科技館,共同參加由中國科技館聯合中國......
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7月20日21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關于征集載人月球探測工程月面科學載荷方案的公告》指出,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經啟動實施,計劃先期開展無人登月飛行,并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傾盡熱血獻航天甘為人梯育桃李——追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七一勛章”獲得者陸元九光明日報記者張蕾光明日報通訊員孫國慧胡藍月“殫精強國,一縷英魂存海宇;竭慮宇航,滿腔熱血貫云天”“傾盡熱血獻......
傾盡熱血獻航天甘為人梯育桃李——追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七一勛章”獲得者陸元九光明日報記者張蕾光明日報通訊員孫國慧胡藍月“殫精強國,一縷英魂存海宇;竭慮宇航,滿腔熱血貫云天”“傾盡熱血獻......
屠守鍔(1917.12.5—2012.12.15),浙江湖州人,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導彈和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4......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預備在東風著陸場著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圖飛船返回地球時,會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溫度劇增,導致氣體分子與飛船表面被燒蝕的材料均發生電離。這些不斷產生的電離氣體包裹在飛船周......
目前,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已完成推進劑加注,瞄準北京時間2023年5月10日21時22分,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天舟六號貨運飛船。......
近日,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的空間站航天技術試驗領域完成我國首次液態金屬熱管理在軌試驗,取得了系列關鍵技術成果。液態金屬的導熱和吸納熱量能力遠大于傳統導熱劑,能夠實現高熱量的快速散發,在航空航天、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