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新中國成立以來調查規模最大、涉及學科最全、采用技術手段最先進的國家綜合性專項――“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簡稱908專項)在北京順利通過總驗收。該專項的調查與研究,基本摸清了我國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更新了我國近海海洋基礎數據和圖件,對海洋環境、資源及開發利用與管理等進行了綜合評價,構建了中國“數字海洋”信息基礎框架,提出了我國海洋開發、環境保護和管理政策的系列建議,為國家宏觀決策、海洋經濟建設、海洋管理和海洋安全保障提供了有效支撐和服務。
海洋經濟增速持續超8%
沿海水資源短缺日益嚴重
“十五”以來,海洋經濟年均增長速度為13.5%,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和海洋漁業是我國的海洋經濟支柱產業,其規模不斷擴大并呈快速增長態勢,但比較脆弱。908專項經過綜合評價與發展目標預測認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正處于成長階段,有可能繼續保持8%以上的增長速度,2020年海洋生產總值預計達到9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0%,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約達到4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支柱產業。
908專項首次查清了我國近海海水資源潛力及開發利用狀況。我國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日益嚴重,11個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的52個沿海城市中,極度缺水18個、重度缺水10個、中度缺水9個、輕度缺水9個,近90%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缺水問題。水資源已經成為制約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
累計喪失濱海濕地面積57%
近海漁業資源呈現整體衰退
908專項首次獲取了我國濱海濕地面積。據調查,2007年中國濱海濕地總面積693萬公頃,比1975年減少43萬公頃,自然濕地總面積669萬公頃,比1975年減少了65萬公頃,人工濕地總面積24萬公頃,比1975年增加了22萬公頃。初步估算,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中國累計喪失濱海濕地面積57%,紅樹林面積73%,珊瑚礁面積80%。
同時,908專項調查認為,我國近海海洋經濟動物資源面臨著嚴峻形勢,近海漁業資源整體處于衰退狀態。我國海洋生態區系與大洋相對隔離,既是海洋經濟動物的產卵場和育幼場,又是洄游場和漁場,對近岸生態和水體質量具有高度依賴性,脆弱性強。
入海排污口排污超標嚴重
外來生物入侵致生態災害
2000年以來,我國約95%的管轄海域屬于一類水質,近海海水水質狀況總體良好。但是908專項調查顯示,近10年來河流入海污染物總量呈上升態勢,入海排污口排污超標嚴重,超標率多年高于75%,其中2009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劣一類的面積占到40%(14.7萬平方公里)。長江口和杭州灣、渤海和蘇北近岸海域、珠江口鄰近海域等水體嚴重富營養化,每年均引發大面積赤潮。我國近岸海域沉積物質量總體良好,但局部海域和48個海灣(河口)沉積物分別不同程度地受到鎘、銅、滴滴涕和石油烴等的復合污染。
908專項還全面掌握了我國主要海洋災害的分布、特點、強度及影響。調查發現,赤潮及外來生物入侵災害是我國近海最為嚴重的生態災害。近20年來,赤潮在我國近海平均每年發生83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環境影響,其中東海發生頻次最高。我國遭受外來海洋生物入侵由來已久,但近年來由其引發的生態災害呈較快上升態勢。
海岸帶地質災害中,海岸侵蝕和海水入侵最為嚴重。我國大陸海岸侵蝕嚴重,侵蝕岸線總長度3250公里。我國沿岸地區海水入侵面積已超過1.6萬平方公里。港灣淤積災害也已成為比較典型的地質災害。對大窯灣、膠州灣、杭州灣等典型海灣進行的淤積災害風險和承載力評價表明,以圍填海為主的人類活動導致了港灣均衡狀態破壞,納潮量減小,淤積加快,未來的圍填海工程需要審慎評估。
近日,水資源工程與調度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20年暨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武漢舉行。本次會議旨在回顧實驗室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總結成果,展望未來,推動實驗室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為水......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表《2022年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這份對全球水資源進行廣泛評估的報告指出,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全球水文循環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水文循環正在失去平衡。報告指出,2022年期間,全球......
中新經緯7月1日電據“中國水利”微信號1日消息,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進一步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近日,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均水資源量是我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做好水治理文章是永恒主題。然而,從“治水”到“智水”的進程中,諸多技術瓶頸令人棘手。何以破題?唯有科技。錨定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當地時間3月22日,聯合國水事會議開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開幕辭中表示,“水資源正處于重重問題中”。古特雷斯表示,人類正在通過過度消費、不可持續利用及全球變暖,加速消耗水資源這一“人類命脈”。古特......
不久前,“塔克拉瑪干沙漠出現眾多湖泊”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輿論熱議。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在水資源利用方面帶給人們哪些思考?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寧。陳亞寧介紹,......
近日,水利部制定發布《2022年水資源管理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提出加快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推動以可用水量確定經濟社會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推進河湖生態環境復蘇與地下水超采治理,提高水資......
白洋淀唐河入淀口濕地生態修復現場受訪者供圖7.4米據統計,2018年以來,河北省累計為白洋淀補水13.04億立方米,年均入淀水量4.3億立方米,使白洋淀水位穩定保持在6.5米以上。近兩年,白洋淀的最高......
據29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志上的論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地上的水可能來自“天上”——太陽。太陽風由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主要是氫離子)組成,在太陽系早期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所攜帶......
湖泊與水庫(簡稱“湖庫”)是陸地水圈的重要組成,以水量收支與陸氣水交換等方式參與自然界的水循環,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經濟不可或缺的水資源來源,在灌溉、維系水產、調蓄洪水等方面發揮作用。由于湖庫現有站點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