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化物所
打造能源科研“國家隊”
10月10日,中國首個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正式啟動籌建。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國寶指出:“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的速度很快,但科研基礎還不成熟,如儲能技術、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等還有待突破。因此,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要盡快實現相關研究成果,形成生產力。”
據了解,2010年8月,世界首套、全球最大的甲醇制低碳烯烴工業裝置(年產60萬噸烯烴)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標志著我國煤制烯烴新興產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進展。該裝置正是采用了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制烯烴(DMTO)技術。DMTO技術負責人、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低碳催化研究部部長、大連化物所副所長劉中民進一步表示:“在此基礎上,近期擬進行工業性試驗的項目還包括第三代甲醇制烯烴、甲醇制丙烯、甲醇直接制對二甲苯聯產低碳烯烴、甲醇石腦油耦合制烯烴等技術。”
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主任李燦表示:“除甲醇制烯烴的二代、三代技術(乙烯、丙烯)外,國家實驗室近期將在煤制天然氣、儲能、生物質轉化、太陽能等領域預期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專注潔凈能源
集中能源科技界知名院士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自建所開始的60多年來,一直以能源研究為主線,相繼發展了催化、化工、化學物理等與能源科學和技術相關的學科。在此基礎上籌建的清潔能源國家實驗室部署化石能源與應用催化、低碳催化與工程、節能與環境、燃料電池、儲能技術、氫能與先進材料、生物能源、太陽能、海洋能、能源基礎與戰略等10個研究部和一個能源技術平臺,是我國在潔凈能源領域籌建的首個國家實驗室。
據了解,籌建中的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沒有設置水能、風能等以動力學為基礎的能源種類,以及核能等研究方向,李燦對此表示:“這是考慮到大連化物所主要以化工、化學物理和生物技術等學科基礎的實際情況,而且,國家實驗室也不應該把所有潔凈能源種類都囊括進來,但今后將會與水能、風能等相關研究機構進行合作。”
此外,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邀請了潔凈能源科技界的知名院士。實驗室聘任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院士為學術委員會主任,沈陽分院院長、大連化物所包信和院士為副主任,聘任陳俊武院士、陳立泉院士、程津培院士、褚君浩院士、何國鐘院士、何鳴元院士、李燦院士、林勵吾院士、盧柯院士、毛宗強教授、閔恩澤院士、倪維斗院士、歐陽平凱院士、沙國河院士、國務院參事石定寰、佟振合院士、萬惠霖院士、謝克昌院士、解思深院士、楊裕生院士、衣寶廉院士、袁權院士、張存浩院士、張新志教授以及張濤研究員為學術委員會委員。
發揮各自優勢
與能源企業緊密合作
作為國內能源化工領域的權威研究機構,近年來大連化物所與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英國石油(BP)等國內外能源企業在技術合作研發、人才培養、科研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0月10日,在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籌)啟動儀式上,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沈浩、總經理張積耀、大連化物所所長張濤、劉中民共同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陜西延長石油集團能源化工聯合實驗室”揭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科技管理部副主任何盛寶、張濤、劉中民為“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石油石化研究院催化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揭牌。
同時,會議還進行了兩項戰略合作協議交換儀式。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濟師、煉化與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孟黎明與劉中民,天津渤海化工集團董事長趙立志與大連化物所副所長馮埃生分別交換了雙方的戰略合作協議。
據了解,這些合作將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實現實驗室探索研究、中試放大和工業化的無縫銜接。李燦表示:“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將多途徑、多方式地與國內外能源研究機構和企業開展實質性合作,歡迎國內外能源企業和研究機構參與籌建。”
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去年10月遭到勒索軟件攻擊。圖片來源:《自然》網站去年10月,德國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慘遭網絡攻擊。該館科學家無法獲得工作所需的數據和程序,導致項目被擱置,研究暫時陷入停滯狀態。幾個月......
2024年已經過去1/3,巴西政界人士對該國研究機構和聯邦大學今年將獲得多少資金仍存在分歧。科學家表示,除非找到更多的資金,否則他們將沒有足夠的錢支付水、電等基本開銷,以及學生的經濟資助。據《自然》報......
8月26日上午,崖州灣國家實驗室與華南農業大學在三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科學院院士、崖州灣國家實驗室主任李家洋出席簽約儀式并講話。他介紹說實驗室以解決國家重大科技問題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圍......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斌與山東大學研究員劉鋒等合作,開發出了具有高效白光發射的新型雙鈣鈦礦材料,并制備了基于該材料的單組分暖白光發光二極管(LED)。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院士團隊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甲縮醛羰基化制甲氧基乙酸甲酯及水解制乙醇酸甲酯技術”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石化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評價......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單細胞分析研究組研究員陸瑤團隊,以及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成會明院士等合作,開發......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院士團隊與國家能源集團共同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腦油催化轉化制芳烴技術”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石化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評價會由石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陸瑤團隊利用單細胞多種類分泌因子檢測技術,實現了對神經—免疫細胞互作網絡的解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隨著全球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階段,神經......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院士、副研究員楊冰團隊,與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朱倍恩合作,在單原子催化劑動態催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發現單原子不僅提供活性位點,同時還可以在長時反應過程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院士、副研究員楊冰團隊,與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朱倍恩合作,在單原子催化劑動態催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團隊發現單原子不僅提供活性位點,同時還可以在長時反應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