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上午記者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獲悉,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將于今年11月上旬發射升空。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相關人士表示,經過中俄兩國科學家共同研究,今年11月份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佳窗口時間。經過兩國協調,如果沒有突發情況,最終發射時間將定于11月上旬。
該人士介紹,11月上旬,“螢火一號” 將和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衛星一起,搭乘“天頂”號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據悉,因為火星在古代被稱為“熒惑”,所以作為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取其諧音,便被命名為“螢火一號”。
“螢火一號”原計劃于2009年10月隨俄羅斯的衛星升空,后因故該發射計劃推遲。據了解,11月份的發射,“螢火一號”將由俄方運載火箭發射,并被送入火星橢圓軌道。
在軌運行期間,“螢火一號”將展開對火星空間環境、太陽風與火星磁場關系等領域的探測工作。此外,兩國的探測器還將聯合對火星大氣層進行透視,繪制大氣層中水汽和溫度的垂直分布圖。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相關專家告訴本報記者,除了與俄羅斯的合作項目以外,中國自主探測火星的行動已經開始,相關項目今年即有可能立項成功。
中國科學院院士、嫦娥工程核心專家葉培建認為,如果火星探測項目被國家盡快立項,最佳的發射時間應該在2013年,此時火星和地球距離最合適。
“螢火一號”的個頭兒小,只有110公斤,算得上是火星探測器家族中的“輕騎兵”,它主體部分長75厘米,寬75厘米,高60厘米,將攜帶照相機、磁強計等八件武器。它的使用壽命為兩年。
“螢火一號”的兩側共有6塊太陽能帆板。如此小巧玲瓏的身體上卻長出三對大“翅膀”,只因火星上太陽光照強度只有地球的一半左右,帆板要夠大才能給機器提供充足的能量。
一輛接一輛的火星車,讓美國宇航局(NASA)對火星的探索走向高峰:十年內,一項耗資數十億美元的任務,將把目前由“毅力號”火星車收集的巖石樣本帶回地球。但之后呢?據《科學》報道,3月29日,NASA火星......
據美媒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1日宣布,由于太陽能電池板積聚大量灰塵,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電池電量耗盡,其4年的太空探索任務畫上句號。“洞察號”于2018年登陸火星,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96.shtm當地時間10月27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人員表示,“......
由于大氣層稀薄且靠近太陽系的小行星帶,火星比地球更容易受到隕石的撞擊。近日,在“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幫助下,科學家們對火星的這一特征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綜合路透社和美聯社報道,研究人員當地時間9月19......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航天堅定道路自信,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航天事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密集突破,我國航天強國建......
當地時間1月18日,歐洲航天局在其總部巴黎召開2022年年度新聞發布會。歐洲航天局局長約瑟夫·阿施巴赫對媒體表示,歐洲航天局2022年的主要工作就是推進和實施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據悉,發射火星探測器絕......
柔性電子器件的應用場景包括健康監測、醫療手術、智能工業以及具有柔性大變形特征的航空航天設備,而柔性大應變傳感器是其中監測變形的關鍵元件。傳統基于金屬或半導體的應變片無法滿足與人體或柔性設備表面共形貼合......
來自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2021年11月,我國“天問一號”與歐空局“火星快車”任務團隊合作,開展了“祝融號”火星車與“火星快車”軌道器在軌中繼通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前,雙方向各自探......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行星科學分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洞察號探測器正在采集火星地震數據,此次獲得了火星埃律西昂平原地下約200米深處的次表層影像,可知熔巖流之間夾著一層淺淺的沉積層。......
ESA的2020火星探測器模型圖片來源:ESA這些日子以來,歐洲空間局(ESA)的工程師們一直在忙于尋找“斯基亞帕雷利”登陸器的墜毀原因。10月19日,“斯基亞帕雷利”登陸器劃過天空,在原計劃軟著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