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2-27 11:16 原文鏈接: 我所通過調控原子界面催化過程實現高效儲鈉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組(509組)鄧德會研究員團隊與鄭州大學張佳楠教授團隊合作,通過界面化學工程將二維2H-MoS2納米片組裝在氮摻雜碳限域的鐵原子催化劑(Fe(SA)-N-C)載體上,并將其作為鈉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在Fe(SA)-N-C的催化作用下,有效調控了1T/2H-MoS2在充放電過程中的相變和結構演化過程,從而實現高效儲鈉。

      在“雙碳”目標下,可再生能源逐步成為能源消費增量的主體。在推動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關鍵技術中,儲能技術的發展已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技術之一。與技術相對成熟的鋰離子電池(LIBs)相比,鈉離子電池(SIBs)因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等優勢,在大規模儲能領域中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MoS2已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SIBs的負極材料之一,但由于其結構不穩定,且在充放電過程中MoS2結構變化而導致部分容量不可逆。因此,在充放電過程中精準調控MoS2的結構穩定性以及相變可逆性是提高其儲鈉性能的關鍵。

      鄧德會團隊在前期二維MoS2表界面調控和催化研究(Nat. Catal.,2021;Nat. Commun.,2020;Nat. Commun.,2017;Energy Environ. Sci.,2015)的基礎上,發現并證實多孔MoS2在鈉離子存儲中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J. Energy Chem.,2022;Mater. Today Energy,2018),并揭示金屬—氮—碳(M-N-C)電極儲鈉性能的增強機制與固體電解質界面(SEI)膜之間的關聯性(Energy Environ. Sci.,2022;Nano Res.,2022)。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通過界面化學工程將二維2H-MoS2納米片組裝在Fe(SA)-N-C載體上,發現在功函數差異的驅動作用下,Fe(SA)-N-C的電子會向2H-MoS2轉移,進而增強了富電子MoS2上的S位點對鈉離子的吸附作用,而缺失電子的Fe(SA)-N-C上的Fe位點的自旋態會發生改變,從而優化了Fe位點的電子結構和催化活性,相較于氮摻雜碳(N-C)和純碳,Fe(SA)-N-C限域的Fe位點可以在充放電過程中有效促進1T/2H-MoS2的相變和結構演化過程,從而實現高效儲鈉。因此,MoS2/Fe(SA)-N-C展現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在2.0 A g-1的大電流密度下經過2000次循環后,儲鈉容量仍保持在350 mA h g-1左右。該研究為設計高活性和高穩定性的鈉離子負極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研究以“Evolution of Stabilized 1T-MoS2 by Atomic-Interface Engineering of 2H-MoS2/Fe-Nx towards Enhanced Sodium Ion Storage”為題,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并被選為VIP(Very Important Paper)文章。該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509組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夏會聰。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功能納米系統的精準構筑原理與測量”、丹麥Haldor Topsoe公司國際合作等項目的資助。(文/圖 夏會聰、昝靈興)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8282

    相關文章

    聲子激活原子,水晶變“磁鐵”

    美國萊斯大學量子材料科學家發現,當原子做圓周運動時,它們也能創造奇跡:稀土晶體中的原子晶格受到一種名為手性聲子的螺旋形振動被激活時,水晶就會變成“磁鐵”。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在實驗中......

    新進展!利用單原子催化劑實現二氧化碳還原CC偶聯制乙醇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延強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團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劉彬、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在單原子催化研究領域取得了新進展,實現了二氧化碳(CO2)電還原......

    蘭州化物所多相熱催化二氧化碳加氫轉化獲進展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也是廉價易得的C1資源。利用清潔能源產生的綠氫將二氧化碳加氫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品是二氧化碳可持續化學轉化和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近日,......

    未來制造業科學家有了新選擇:原子制造

    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未來制造業會是什么樣?科學家們如今有了一個新的選擇:原子制造。原子制造就是逐一精確地操控原子去制造產品,構筑原子級細銳、精準、完美而且具備超常規物性的產品。有人說,這可能是人......

    亞納米尺度原子級分散Rh催化C≡N加氫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洪陽和博士研究生陳家威等,聯合北京大學教授馬丁、紐黑文大學教授肖德泉、香港科技大學教授王寧及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員溫曉東等,在一種彎曲的石......

    皖儀科技AA2300系列原子吸收光譜儀申報ANTOP獎啦

    原子吸收光譜法已成為實驗室的常規方法,能分析70多種元素,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環境衛生、冶金礦山、材料、地質、食品、醫藥等各個領域中。 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國際化視野、按國際化標......

    在煤制烯烴催化劑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化學工業中,85%以上的過程都依賴于催化劑來加速反應速率。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決定催化反應效率的兩個重要參數——反應物的轉化率和目標產物的選擇性往往相互糾纏,就像“蹺蹺板”一樣,轉化率提高了,選擇性就降......

    首次實現在原子尺度上研究同位素界面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高鵬、陳基、王恩哥院士課題組等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磊等課題組合作,首次實現了在原子尺度上對同位素界面的研究。該研究成果以《同位素界面上的聲子轉變》為題于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超冷帶電原子組成同類最大二維晶體

    奧地利科學家將105個帶電鈣原子冷卻到極低溫度,使其排列成二維晶體,得到了迄今最大的同類二維晶體,這一新晶體可用于研究量子材料或構建量子計算機。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PRX量子》雜志。一些晶體會表現......

    英才齊聚丹東,共同見證我國原子光譜及相關技術發展

    ——第七屆全國原子光譜及相關技術學術會議順利召開2023年4月12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原子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東北大學、遼東學院、遼寧省分析測試協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