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2-10 10:04 原文鏈接: 戴吾三:科研腐敗治理的邏輯思考

      科研腐敗治理的長期任務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推進市場化的有效監管機構建設;短期可行治理則是多種措施并舉,尤其是鼓勵舉報,加強督察。

      科研腐敗有沒有自身的邏輯?換句話說,科研腐敗有什么內在的因果關系?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退回到二十多年前,在“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社會環境,絕難想象中國的科研會產生腐敗,恐怕也少有人預見未來中國會出現科研腐敗。若是退回到新中國建立初期,科研基礎極為薄弱,當時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百姓,都對科學的力量充滿期望,對科學家個人懷有尊敬,也根本不能想象發生科研腐敗。

      在以上所說的兩段時間,卻都有官員腐敗,建國之初甚至有“共和國第一大案”,兩個犯罪者劉青山、張子善都是入黨多年、立有戰功的老革命。

      若再把時間拉長,比如說歷史倒流500年,那時就已有官員腐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道出了古代官場的隱秘。而那時卻是連“科研”一詞都不曾問世。

      以上所說有什么意義?說明權力易滋生腐敗,缺乏監管的權力是滋生腐敗的溫床。歷朝歷代的執政者都要面對官員腐敗,都要處理一些棘手的問題。相比之下,古代歷史上科研腐敗不存在,新中國很長一段時間科研腐敗也不存在,因而科研腐敗是新問題,它與權力滋生的腐敗有著不同的社會條件,故有其自身的邏輯。說科研腐敗是新問題,也意味著,就目前的種種腐敗現象診斷為“科研痼疾”,顯然為時過早。

      科研腐敗的癥結是什么?簡單說就是,缺乏監管的科研經費是滋生腐敗的溫床。科研腐敗為什么會有愈演愈烈之勢?根源上與國家對科研不斷加大投入直接有關,與經費的監管不利有關。試想如果沒有加大投入,甚至像從前那樣較少投入,科研腐敗有這么嚴重嗎?

      如果做釜底抽薪,甚至可以斷絕科研腐敗。當然,話不能這么說,現在的情況與過去大不相同。在大科學時代,科研團隊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都得算成本;儀器設備動輒幾百萬元、上千萬元,所需資金高昂;水電、耗材每分鐘要以多少元計算,不可能沒有投入,許多大的科技成果都與國家的大投入緊密關聯。

      既然科研需要投入,期望大成果需要大投入,治理科研腐敗的源頭還得從科研立項和經費監管做起,對此,近來不乏有學者發表議論。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理解,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為使科研項目申報和管理更透明,應當積極考慮在一些項目中嘗試選聘社會化、市場化的中介機構承擔科研經費分配,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對經費的使用過程、科研成果進行監管和驗收。對此西方國家不乏成熟做法可資借鑒,類似于建筑工程的招投標、工程預決算審計,都委托給中介公司或事務所來做。

      建立科研經費監管的有資質、信譽的中介機構也許是一項長期性任務,當下為遏制科研腐敗不妨采取一些短平快的措施,據悉有的措施已在實行中,比如加強科研項目的中期(或階段性)檢查,根據進度和質量劃撥經費;又如建立黑名單,將科研完成不力、經費使用不當者列入,令其退還經費等。

      其實,也可以對科研項目實行事后申報,這類似于人文社科類學者的做法,寫成一部有質量的學術著作無法準確預估,難以按申報項目所要求的承諾日期完成。但是,寫成之后申請經費出版則完全可行。事實上,很少有什么好的科研是因為沒有經費無法啟動的,真正有抱負、追求的科技人員,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沒有國家經費自籌經費也要干,對于那些有明顯成果的科研團隊,完全可以事后給予支持。

      為遏制科研腐敗,從中國國情出發,還有最可行的方式就是鼓勵舉報。事實上,有高額科研經費才有可能產生讓人驚心的腐敗。而在科研部門、高校中能拿到高額科研經費者,幾乎都是公開知道的,其資歷絕非普通科研人員所能具備。因而,鼓勵知情者舉報,只要上級組織下決心查處,就不會有漏網之魚。

      從目前國內情況看,每年的科研立項成千上萬元,這給經費評估和監管帶來很大困難。但換一種思維看,真正做得好、可以出大成果,經費使用妥當者其實并不多,對這些科研機構和團隊可以加大支持力度,而對那些一般項目非但不要加大力度,還可以考慮縮減經費。

      再是對一般高等院校,扭轉以科研為導向,回歸重視教學和人才培養,可大大減少一般科研立項,相應地減少經費投入,也可杜絕某些“小型腐敗”。

      最后,對本人以上的分析再作概括:科研腐敗與權力腐敗不同,有科研經費才有可能滋生腐敗,缺乏監管的科研經費是滋生腐敗的溫床。因而,科研腐敗治理的長期任務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推進市場化的有效監管機構建設;短期可行治理則是多種措施并舉,尤其是鼓勵舉報,加強督察。

    相關文章

    權威快報丨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首次突破3萬億元

    天和、問天、夢天三艙齊聚天宇中國空間站傲立太空夸父探日、青藏科考、微納衛星、量子傳輸、質子治療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2月24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

    媒體:中國已禁止當地科技巨頭允許自己客戶訪問ChatGPT

    《日本經濟新聞》援引了解情況的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中國政府禁止中國科技公司向自己的客戶提供ChatGPT聊天服務。通稿中稱:“在中國越來越擔心人工智能在用戶詢問時所作回答未經檢查的背景下,監管機構指示......

    綿白糖、貓耳酥、黃鱔……上海這4批次不合格食品要當心

    2月15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3年第6期省級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檢出不合格食品4批次。不合格樣品涉及糕點1批次,食糖1批次,食用農產品2批次。2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問題2批次食品檢出質量指標......

    農業農村部發布|畜禽屠宰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畜牧獸醫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加強排污口監管,這個“智慧儀器”幫了大忙

    入河入海排污口一頭連著江河湖海,一頭連著生產生活,是打通岸上和水里、陸地和海洋的關鍵環節,也是污染物進入水環境的最后一道關口。加強和規范排污口的監督管理,對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保護和建設美麗河湖、美麗......

    《出國留學經費管理辦法》印發

    財教〔2022〕190號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有關部委、有關直屬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教育廳(教委、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教育局,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教育......

    五大機制監管“保命錢”,去年追回234.18億元醫保基金

    記者從國家醫療保障局獲悉,醫保10年成就系列數據近日發布。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查處違法違規參保人員4.57萬人,追回了234.18億元醫保基金。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保命錢”,是醫保制度可持續運行的物......

    北京研發經費投入十年來年均增長10.6%

    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記者陳杭)北京市全力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由2012年的1063.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629.3億元,年均增長10.6%......

    十年來教育經費投入實現“四個翻番”

    中國教育部2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從數據看十年來中國教育改革發展成效,中國教育部財務司司長郭鵬介紹,中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達到4%,這是中國在2012年首次實現、又連續10年鞏固的......

    2021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2.8萬億,比上年增長14.6%

    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今天公布《2021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為2.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