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胰腺癌是癌癥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化療藥物很難到達位于腹部深處的胰腺。相關研究:Cancer Disc:胰腺癌轉移的復雜性;大型研究發現多個胰腺癌風險基因;提高胰腺癌生存率的新基因。
為了克服這個障礙,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和麻省綜合醫院(MGH)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小型的植入式裝置,可直接將化療藥物傳遞到胰腺腫 瘤。在小鼠身上開展的一項研究中,他們發現,這種方法比通過靜脈注射傳遞化療藥物的方法有效 12倍,目前大多數胰腺癌患者都是通過靜脈注射這種方法進行治療的。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學院醫學工程和科學研究所(IMES)和MGH癌癥中心的博士后Laura Indolfi指出:“很明顯,這一裝置有巨大的潛力,可以使藥物停留在疾病部位。你可以植入我們的設備,實現局部藥物釋放,以控制腫瘤進展,并可能使腫 瘤大小收縮到外科醫生可以切除它。”
據研究人員介紹,這種柔韌性薄膜也可以適合于其他難以適應治療腫瘤,他們在《Biomaterials》雜志上描述了這一設備。MGH研究員 Matteo Ligorio和MGH癌癥中心助理醫師David Ting,也是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資深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健康科學和技術教授Elazer Edelman,以及MGH臨床試驗主任Jeffrey Clark。
靶向傳遞
麻省理工學院和MGH團隊在三年前就推出了這個項目,重點研究胰腺癌——五年的整體存活率不到6%。注射化療藥物經常會失敗,不僅是因為胰腺在身體深處,而且還因為胰腺腫瘤幾乎沒有血管,從而使藥物很難進去。同時,胰腺腫瘤常常包圍著厚厚的纖維涂層,把藥物擋在外面。
如果能夠將抗癌藥物直接傳遞到腫瘤部位,將大大改善治療效果,為此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柔韌性的聚合物薄膜,是由一種叫PLGA的聚合物制成的,廣泛用于藥物遞送和其他醫療應用。這種薄膜可以被卷成一根狹窄的管,通過導管插入,所以手術植入是相對簡單的。一旦薄膜到達胰腺,它就展開,并符合腫瘤的形狀。
Indolfi說:“因為它很靈活,所以它可以適應任何大小和形狀的腫瘤。”藥物被嵌入到薄膜中,然后通過一段預先設定的時間進行釋放。這種薄膜被設計成,只在與腫瘤接觸的側接點處分泌藥物,從而減少了對附近器官的副作用。
研究人員將兩組攜帶人類胰腺腫瘤移植物的小鼠進行了比較。一組小鼠植入了裝載有化療藥物紫杉醇的藥物傳遞裝置,另一組小鼠在四個星期內接受了相同藥物的全身注射,這能夠模仿人類患者通常接受的治療。
在植入給藥裝置的小鼠中,腫瘤增長放緩,在某些情況下腫瘤出現了萎縮。局部治療也增加了大量的壞死組織(死癌細胞更容易通過手術移除)。此外,作為一道物理屏障,這層薄膜能夠減少腫瘤到附近器官的轉移。
研究人員還發現,4周后,在植入裝置的小鼠的腫瘤中,紫杉醇濃度是接受注射治療的小鼠的五倍。另外,因為在胰腺腫瘤有很少的血管,所以藥物往往停留在那里,并沒有擴散到鄰近器官,從而預防了對健康組織的毒性作用。
Edelman說:“這種局部、定時和控釋的組合,再加上關鍵化合物的合理使用,可以解決胰腺癌藥理治療的障礙和重要問題。”
“微創性的”
研究人員目前正在準備為人類患者設計一個臨床試驗。當他們開始這個胰腺癌的項目時,他們認為,這種方法也可以用于治療其他藥物很難到達的腫瘤,如胃腸道腫瘤。
Indolfi說:“這個設備的最大好處是,能夠用微創手術植入,我們可以給腫瘤學家和外科醫生提供一種工具,將藥物傳遞到很難到達的腫瘤。”
Ting說:“一種新型藥物傳遞平臺的前景,也讓科學家可以使用各種各樣有前途的抗癌藥物,這些藥物有著鼓舞人心的臨床前數據,但是由于劑量限制性毒性,使其不能用于患者治療。”
這種薄膜也可以用作支架的涂層。胰腺癌患者經常出現膽管阻塞,這會干擾消化,并且非常痛苦。導管可以重新開放擴張,但最終又會堵塞,從而需要病人移除舊的支架,并插入一個新的支架。
具有一層藥物釋放薄膜的涂層支架,可以幫助防止癌細胞擴散進導管,并再次阻塞。Indolfi說:“我們可以延長這些設備的壽命。不是每個月進行更換,而是可以每六個月更換一次,或一年一次。”
一年一度的兩會閉幕了,悉數今年兩會期間的醫療領域高頻詞匯,“癌癥早篩”一定位列其中。“如果等到腫瘤發展成晚期,以打補丁式的治療來補救為時已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山......
思路迪AXL抑制劑3D-229注射液臨床試驗申請正式獲CDE受理,是國內首個申報臨床的AXL抑制劑。3D-229(AVB-500),由美國Aravive公司開發,2020年11月11日,思路迪以總計2......
安捷倫已同意以5.5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收購總部位于華盛頓的癌癥測試開發商ResolutionBioscience。如果ResolutionBioscience實現某些里程碑,該交易需要安捷倫額外支付1......
已有研究發現一半以上的晚期腫瘤患者會出現厭食癥,進食減少導致的營養不良會加劇腫瘤患者病情進展。相關研究也證實與癌癥相關的厭食癥會影響患者治療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但腫瘤患者厭食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近期,......
2月18日,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來自南開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Science)最新一期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利用同......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孫佳姝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韓達課題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教授張少華合作,在腫瘤細胞外囊泡DNA分子邏輯運算與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
新冠對于癌癥患者威脅尤其大。一方面,癌癥患者往往身體狀態不佳,被感染后出現重癥的風險更大,另一方面,新冠顯著影響醫療系統的正常工作,很多患者被耽誤治療。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感染新冠病毒也不一定總是壞......
12月2日從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獲悉,中美兩國研發人員最新制備出一種可以搭載化療藥物的新型納米材料。這給實現高效低毒的腫瘤治療帶來新希望。“這種納米材料在生物體內好比一個盡職的‘納米搬運工’。......
摘要在過去的十年中,人們從研究植物代謝組學到發現疾病的生物標志物研究,再到開發新的療法,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MALDI)成像技術已成為這些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MALDI技術通過提供對治療化合物及其......
利用CRISPR-Cas基因組編輯系統,現在可以對細胞中的基因進行精準地切割、修復甚至替換,這一技術已為治愈一系列罕見的遺傳疾病開辟了新的可能。因發現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的兩位科學家也在今年榮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