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學大獎——美國拉斯克獎9月23日將其2011年臨床研究獎授予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拉斯克獎。
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認為,屠呦呦教授領導的團隊將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轉化為最強有力的抗瘧疾藥,使現代技術與傳統中醫師們留下的遺產相結合,將其中最寶貴的內容帶入21世紀。
“在人類的藥物史上,我們如此慶祝一項能緩解數億人疼痛和壓力、并挽救上百個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發現的機會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學教授、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在講述青蒿素發現的意義時說。夏皮羅表示,青蒿素這一高效抗瘧藥的發現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洞察力、視野和頑強信念”,屠教授的工作為世界提供了過去半個世紀里最重要的藥物干預方案。
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屠呦呦衷心感謝為青蒿素的發現和應用作出重要貢獻的同事。她表示,青蒿素的發現是中國傳統醫學給人類的一份禮物,傳統中醫藥多年來一直服務中國和亞洲人民,開發傳統醫藥,必將給世界帶來更多的治療藥物。她呼吁開展全球性合作,使中醫藥和其他傳統醫藥更好地造福人類健康。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條件極為艱苦的環境下,屠呦呦團隊與國內其他機構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并從《肘后備急方》等中醫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了青蒿素,開創了瘧疾治療新方法,世界數億人因此受益。目前,一種以青蒿素為基礎的復方藥物已經成為瘧疾的標準治療方案,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和相關藥劑列入其“基本藥品”目錄。
“屠教授的成就是所有傳染病領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屠教授作出了主要貢獻,值得獲獎,”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在出席頒獎儀式時對新華社記者說,“這也是中國傳統醫藥可以引導發現青蒿素這樣有用化合物的好例子。”
拉斯克獎由有“現代廣告之父”之稱的美國廣告經理人阿爾伯特·拉斯克和夫人瑪麗·拉斯克于1946年創立,以表彰在醫學研究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在世科學家、醫學研究者和公共服務人員或機構。自創立以來,共有300多位科學家獲獎,其中80位最后獲諾貝爾獎。拉斯克獎素有“美國諾貝爾獎”之稱。
當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而獲得美國拉斯克臨床研究獎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瘧疾項目協調員帕斯卡爾·林瓦爾德9月23日在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青蒿素類藥物的問世為人類抗擊瘧疾的戰斗提供了“有效武器”。
林瓦爾德表示,過去10年全球死于瘧疾的人數下降了38%,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瘧疾發病率和瘧疾死亡率都下降了至少一半,這主要得益于全球衛生條件的改善以及早期診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
他說,青蒿素能迅速消滅人體內瘧原蟲,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蒿甲醚對腦瘧等惡性瘧疾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青蒿素類藥物可口服、可通過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甚至可制成栓劑,使用簡單便捷。但為了防范瘧原蟲產生抗藥性,目前普遍采用青蒿素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的復方療法。
2009年,世衛組織在柬泰邊境發現部分瘧疾患者體內瘧原蟲對青蒿素類藥物產生抗藥性,這引發全球范圍內的憂慮,擔心瘧原蟲的抗藥性使青蒿素這種抗擊瘧疾的有效武器失效。為此,世衛組織在瘧疾治療推薦方案中特別提出,要在確診后節制使用青蒿素復方藥物,以免瘧原蟲增長抗藥性。林瓦爾德認為,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青蒿素類藥物對全球抗擊瘧疾的重要作用。
瘧疾是與結核病、艾滋病并稱的全球最嚴重傳染病之一,以致死率高著稱。據世衛組織統計,2008年,全球有2.47億人感染了瘧疾,其中100余萬人死亡,大多數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非洲約每30秒就有一個幼兒因瘧疾而死亡,而傳統的抗瘧藥物奎寧因瘧原蟲的抗藥性早已失效。
2004年5月,世衛組織正式將青蒿素復方藥物列為治療瘧疾的首選藥物,從此青蒿素作為“中國神藥”在世界各地顯示奇效。英國權威醫學刊物《柳葉刀》的統計顯示,青蒿素復方藥物對惡性瘧疾的治愈率達到97%,據此,世衛組織當年就要求在瘧疾高發的非洲地區采購和分發100萬劑青蒿素復方藥物,同時不再采購無效藥。
“中國神藥”給世界抗瘧疾事業帶來了曙光。世衛組織說,坦桑尼亞、贊比亞等非洲國家近年來瘧疾死亡率顯著下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廣泛分發青蒿素復方藥物。僅在贊比亞,由于綜合運用殺蚊措施和青蒿素類藥物療法,2008年瘧疾致死病例比2000年下降了66%。
據悉,至2009年年底,已有11個非洲國家的青蒿素類藥物覆蓋率達到100%,另有5個非洲國家覆蓋率為50%至100%。而在2005年,僅有5個非洲國家的青蒿素類藥物覆蓋率為50%至100%。
·華人科學家陳志堅(Zhijian“James”Chen)教授獲得拉斯克獎基礎醫學獎,三位GLP-1研究先驅JoelHabener、LotteBjerreKnudsen、SvetlanaMojsov獲......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青蒿素能夠通過抑制卵巢中雄激素的合成,從根本上解決激素失衡問題,從而對多囊卵巢綜合......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近日,復旦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青蒿素能夠通過抑制卵巢中雄激素的合成,從根本上解決激素失衡問題,從而對多囊卵巢綜合......
2024年6月14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湯其群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上發表了題為:Artemisininsamelioratepolycysticovariansynd......
4月2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在2024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女性創新論壇上《致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中表示,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關鍵變量,作為一名女科技工作者,她欣......
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記者羅海兵)4月27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在2024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女性創新論壇上《致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一封信》中表示,科技創新已成為重塑世界格局、創造人類未來的......
2023年9月21日,Lasker基金會宣布了2023年度拉斯克獎的6名獲獎者。今年拉斯克獎共設立3個獎項:臨床醫學研究獎、基礎醫學研究獎以及醫學科學特別成就獎。自1945年以來,拉斯克獎(Laske......
“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青蒿素問世50年來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青蒿素的正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她說:“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出艱苦的努力” ......
“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青蒿素問世50年來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青蒿素的正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她說:“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出艱苦的努力” ......
拉斯克醫學獎是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學大獎,主要包括基礎醫學研究獎、臨床醫學研究獎以及公共服務獎。2011年的臨床醫學研究獎授予了中國科學家屠呦呦(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因其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