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克獎頒獎屠呦呦發表獲獎感言
國際醫學大獎——美國拉斯克獎9月23日將其2011年臨床研究獎授予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拉斯克獎。 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認為,屠呦呦教授領導的團隊將一種古老的中醫療法轉化為最強有力的抗瘧疾藥,使現代技術與傳統中醫師們留下的遺產相結合,將其中最寶貴的內容帶入21世紀。 “在人類的藥物史上,我們如此慶祝一項能緩解數億人疼痛和壓力、并挽救上百個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發現的機會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學教授、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在講述青蒿素發現的意義時說。夏皮羅表示,青蒿素這一高效抗瘧藥的發現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洞察力、視野和頑強信念”,屠教授的工作為世界提供了過去半個世紀里最重要的藥物干預方案。 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屠呦呦衷心感謝為青蒿素的發現和應用作出重要貢獻的同......閱讀全文
青蒿素挽救百萬生命-屠呦呦領拉斯克獎
2011年9月25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9月23日在美國紐約舉行的拉斯克獎頒獎儀式上領獎。當日,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國際醫學大獎――美國拉斯克獎將其2011年臨床研究獎授予81歲的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一種治療瘧
拉斯克獎頒獎-屠呦呦發表獲獎感言
國際醫學大獎——美國拉斯克獎9月23日將其2011年臨床研究獎授予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拉斯克獎。 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認為,屠呦呦教授領導的團隊將一種古老的
外媒關注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拉斯克獎
【美國《紐約時報》9 月14日報道】題: 周一由拉斯克基金會公布的拉斯克獎被普遍認為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醫學大獎。它的每個獎頊設25萬美元獎金。 除了阿瑟·霍里奇和弗朗茲一烏爾里克·哈特爾因為關于蛋白折疊的研究贏得基礎醫學研究獎外,該基金會還把大獎授予了一名81歲的中國科學家,獎勵她
美媒:屠呦呦一人獲拉斯克獎遭質疑
1月16日,《紐約時報》發表長篇文章,詳細記敘了屠呦呦獲得拉斯克醫學獎事件。文章稱,青蒿素的發現是對抗瘧疾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但拉斯克獎只授予屠呦呦一人也引起了多名研究者的質疑。 文章表示,去年九月,當拉斯克獎授予研發青蒿素數百人員中一人的時候,一些中國和世界的瘧疾研究者被激怒了。
諾貝爾醫學獎向中國人招手?-屠呦呦獲“拉斯克獎”
屠呦呦 女,生于1930年12月,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 這個國際生物醫學大獎被視為諾貝爾獎“風向標” ● 獲獎原因為“發現了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 ●
諾貝爾醫學獎獲獎人是怎樣評選出來的?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以青蒿素在抗瘧藥物上的創新研究,榮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這是中國大陸本土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屠呦呦教授成為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第十二位女性科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獎人是怎么評選出來的? (一) 諾貝爾獎提名和評審程序 諾貝爾獎始于1901年,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南方人物周刊:發現屠呦呦
此前在公眾視野里默默無聞的屠喲喲獲得拉斯克獎,也重新點燃一個爭議:是否應該把“文革”期間政府一個大規模項目的成果歸功于一個人特殊時期的秘密任務 拉斯克獎獲獎者視頻訪談,屠呦呦正襟危坐,嚴肅宣布“我叫屠呦呦。”一句話說完,才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嘴角上翹,勉力笑了一下。也
評論:屠呦呦得大獎是反思學術體制的好機會
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是發現治療抗瘧藥物青蒿素的代表性人物,日前獲得了拉斯克獎。迄今為止,共有超過300人次獲得拉斯克獎,而其中有80位在后來獲得了諾貝爾獎,所以該獎項也被看作諾貝爾獎的“風向標”(9月14日《北京晨報》)。 盡管美國期刊雜志《細胞》對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評價:“由
評論:青蒿素傳奇折射出的一種力量
當地時間9月23日,81歲高齡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在美國紐約領取了國際醫學界著名的“拉斯克獎”。她獲獎的原因是,與其他中國科學家一道,發現了對瘧疾有神奇治療功效的青蒿素。 從一棵棵尋常的青蒿草中提煉出一種神奇的物質,讓人類能徹底告別致死疾病的困擾——這就是屠呦呦等老一輩中國科學家們創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被稱為三無科學家
昨天下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消息傳出后不久,一則“熱烈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招生辦”等多個北大官方微信公眾號傳播。 消息稱,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選擇藥物學系生藥學專業為第一志愿。 早在2
“中國離諾貝爾獎最近的女人”屠呦呦再獲生命科學獎
昨日,中醫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屠呦呦、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獲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 頒獎典禮昨天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舉行。屠呦呦因在美國領獎而缺席。頒獎典禮上播放了衛生部部長陳竺為此專門錄制的講話。陳竺說,“喜聞屠呦呦獲拉斯克獎,這是中國
外媒:方舟子稱屠呦呦夸大自己成就
中國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剛剛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在發表研究成果時忽略了他人的貢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0月7日報道,84歲的藥學家屠呦呦在10月5日成為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三名獲獎者之一,她在從植物藥中成功提取青蒿素的研究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中醫藥管理局:屠呦呦獲拉斯克獎展示中醫藥價值
81歲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登上了國際生物醫學大獎“拉斯克獎”的領獎臺: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 2011年度“拉斯克獎”頒獎典禮北京時間9月24日凌晨在紐約隆重舉行。拉斯克基金會將臨床醫學研究獎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
屠呦呦獲諾獎創六大紀錄,回應表示“獲獎并不意外”
據諾貝爾官網消息,2015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揭曉。一半共同授予美國科學家William C. Campbell與日本科學家Satoshi ?mura,表彰他們發現了對抗蛔蟲感染的新療法;另一半授予我國科學家屠呦呦(Youyou Tu),表彰她發現對抗瘧疾的新療法。 此次,諾貝爾生
2011年諾貝爾獎明日起陸續揭曉
從明天起,世界各國的頂尖科學家將屏氣凝神,等待一通從北歐撥出的電話。這通電話除了能為科學家們帶來150多萬美元的獎金外,還將改變他們的一生。 2011年諾貝爾獎將于10月3日起陸續公布,其獎金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56萬美元)。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戈倫·漢森將負責撥打第1通報
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獲諾獎的幾個槽點
1、據說中國領導人是應越南請求才舉全國之力攻堅瘧疾的,該項目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一樣,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政治工程,是一個不小的軍事計劃的一部分,即全國性抗瘧研究計劃“523戰備項目”,志在幫助北越“打擊美帝”。 2、從草藥中尋找抗瘧成分并不是新鮮主意,1941年,上海第一醫學院藥理學教授張昌紹
屠呦呦做到三個“第一”為何還落選院士
屠呦呦的獲獎,給中國科學界帶來的應該不僅僅是一座獎杯。透過這面多棱鏡,探討分析其折射出來的現象與問題,對于推動我國的科技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不無裨益。 首先,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文革”前的歷史條件所致,落選院士則值得探究。
饒毅央視論諾獎:勿忘歷史辛酸,直面未來挑戰
饒毅趣談諾獎與中國 當地時間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出席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進行了直播。《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作為現場嘉賓參與直播,趣談諾獎與中國。本文為現場精彩互動實錄,略有修訂。 饒毅央視論諾獎: 勿忘歷史辛酸,直面未來挑戰 今
饒毅專訪:扎實做事是青蒿素科學史最有價值告誡
饒毅 曾經有人通過中間人間接來咨詢我“在發現青蒿素貢獻上,屠呦呦和其他人的順序問題”,我當時就認為,“屠呦呦肯定是第一人。” 9月中旬,國內開始傳出消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獲得國際大獎——美國拉斯克獎。此前的8月22日,著名學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發表《》,
人民日報:“諾獎效應”能推動中醫走多遠
85歲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開啟了諾獎之旅。北京時間12月7日晚,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大廳,屠呦呦用中文發表題為《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的演講。10日,她還將出席頒獎典禮,實現中國大陸科學家諾獎零的突破。 屠呦呦獲得諾獎,使一向被質疑“不科學”的中醫,終于吐氣揚眉
屠呦呦: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 (記者王思北、吳晶)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范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這是5日晚間,剛剛摘取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
2011年度拉斯克獎獲獎名單公布
亞瑟·霍里奇(左)和弗朗茲—烏爾里奇·哈特爾(圖片來源:拉斯克基金會官網)屠呦呦(圖片來源:拉斯克基金會官網)NIH臨床研究中心(圖片來源:拉斯克基金會官網) 9月12日,拉斯克基金會官網公布2011年度拉斯克獎的獲獎名單。 來自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亞瑟·霍里奇(Arthur H
2015國家最高科技獎再度空缺-官方:寧缺毋濫
今天上午,黨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十五年舉辦同樣的盛會,足見國家科技獎“成色之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國家最高科技獎今年卻再度空缺。 這是繼2004年之后,國家最高科技獎第二次出現空缺。 根據《國家科學
一說青蒿素眼睛就亮,“場合”上的事都不會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后,關于她的報道鋪天蓋地。實際上,真正見過她本人的記者,依然很少。 她頑強抵抗著外界的關注。屠呦呦曾對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說:“院長,可以了吧,趕緊停下來。我不太愿意搞這些場合上的事情,是時候談談青蒿素的具體問題了吧。”科研,她愿意談;其他的,“實在不會”。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扎實做事最重要
數千年來,人類,尤其是最貧窮的人口,倍受寄生蟲病的困擾。 北京時間10月5日17:30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名單出爐,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William C. Campbell)、日本藥物科學博士大村智(Satoshi ōmura)以及中國藥學家屠呦呦(Youyou Tu)分享大
屠呦呦研究成果24年后申請新藥
近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提出雙氫青蒿素片增加適應癥的新藥申請。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食藥監局了解到,該申請已順利通過市食藥監局的初審,目前已轉交至國家食藥監總局等待進一步的審批。據悉,這是自1992年雙氫青蒿素被批準為一類新藥后,首次申請增加新適應癥。 雙氫青蒿素片是屠呦呦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
方舟子:青蒿素和中藥有多大關系
近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1年度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理由是“發現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由于拉斯克獎被許多人認為是生物醫學領域僅次于諾貝爾獎的大獎,屠呦呦的獲獎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國內有的媒體在報道這一事件時把青蒿素稱為中藥
2013年度拉斯克獎揭曉-5名科學家獲獎
? 今年的拉斯克基礎醫學獎授予美國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的Richard H. Scheller和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Thomas C. Südhof。獲獎理由是在“神經遞質快速釋放背后相關分子機器和調控機制方面的發現”。? 今年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獎授予澳大利亞墨爾本
2018年拉斯克獎揭曉
9月11日,2018年拉斯克獎獲獎者新鮮出爐。拉斯克獎是生物醫學領域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包括基礎醫學研究、臨床醫學研究及特殊成就這三個獎項。今年的基礎醫學研究獎授予發現并解開組蛋白與基因調控關系的C. David Allis 和 Michael Grunstein;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是發明了當下醫
2009年拉斯克獎公布
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獲基礎醫學獎 美國Lasker基金會9月15日宣布了2009年拉斯克獎(Albert Lasker Award)的獲獎者,今年共有5位科學獎獲獎。 2009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獎授予英國劍橋大學的John Gurdon和日本京都大學的Shi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