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9-13 16:19 原文鏈接: 擁抱技術實現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

       “期刊生產,內容是根。這個根必須深深扎在技術的土壤里,廣泛嫁接到市場中去,用初心澆灌,吸收真理的養料,才能健康發展。” 8月24日,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李軍在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新技術驅動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升級”專題論壇上表示。

      在此次專題論壇上,業內專家從供需兩側圍繞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現狀、技術需求等方面展開討論。

      期刊數字化轉型是順應市場規律

      全媒體時代,技術對各個產業滲透是大勢所趨,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遍地開花。如何有效利用新技術促進期刊數字化轉型升級,適應時代發展規律,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是目前值得關注的問題。

      科技期刊亦是科技媒體。在李軍看來,當下,改革處于陣痛期,期刊發展處于瓶頸期,融合發展處于深水期,在這個節骨眼上應該充分吸納技術界、出版界、產業界、金融界等資源,推動期刊資本、技術、商業、市場等多種合作方式,整合資源形成產業鏈,推動應用落地。運行科技期刊應該堅持社會效益優先,也要順應市場規律,而擁抱技術促進數字化轉型是順應市場規律的第一要義。

      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邵行對李軍的觀點高度贊同,作為文化產業,社會效益應該堅持始終放在第一位。科技期刊要擺脫小圈層“自嗨”,真正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主題進而實現價值創造,才能實現科技期刊全產業高質量發展。

      努力縮小科技期刊數字化差距

      中華醫學會雜志社副社長劉冰對比愛思唯爾、施普林格等國外著名科技出版集團,羅列了當前我國科技期刊發展存在的困境。從媒體形式上看,目前我國科技期刊提供的多是文本和PDF,雖然可提供視頻和音頻,但是占比較少。從產品種類上看,我國科技期刊大多基于PC端,雖然部分產品支持移動端,但是受眾群體很少,傳播范圍有限,缺乏社區類產品。從服務對象上看,我國科技期刊的服務對象大多是讀者身份,未能針對研究者、編輯、評審專家、政府、圖書管理員等提供增值產品和服務。

      劉冰建議,未來我國科技期刊發展應著力聚焦社區化運營、聚服務用戶、開發生產力工具、提供數據分析服務等。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編審楊柳春認為,在開放科學和數字經濟背景下科技期刊要踐行多重歷史責任,服務科學、催生科技、普及知識、加速創新。她舉例《中國科學院院刊》作為國家高端科技智庫,構建了多元化傳播平臺,極大提高了國際影響力,“內圈建設核心自有傳播平臺,面向決策層及科研管理等核心受眾;中圈與官方媒體合作,面向科學共同體;外圈嫁接市場媒體平臺,面向社會公眾。”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媒體矩陣的運行與推進需要大量人員,成本居高不下,答案則是尋求技術與平臺解決。在楊柳春看來,數字化、一體化、協同化的數字信息協同平臺方能為期刊的發展提質增效。

      中南大學出版社融合發展部主任汪凡云建議,科技期刊編輯要積極擁抱技術,借助優秀數字出版企業提供的技術支撐實現期刊發展構想,最好能夠擁有自主研發團隊與運營團隊,保證快速迭代和靈活轉型。

      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做好三件事

      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副主任樓偉指出,科技期刊在未來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孵化創新成果,聚焦經濟改革趨勢,抓住數字技術創新,針對發展中的難點、痛點、關鍵點,通過協同創新、跨界合作,孵化新平臺、新產品。二是開展應用示范,促進成果轉化。通過跨界合作推進新成果、新技術在融合企業的應用與示范,實現跨界協同,總結先進經驗,形成解決方案。三是開展技術推廣,激發新技術應用活力,對接落地項目,通過經驗介紹開展面向服務對象的各類培訓,將成果落地應用,引導科技期刊產業鏈向高端化發展。

      他介紹,目前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已經搭建了供應方和需求方的溝通平臺,聯絡了41家期刊單位、21家技術服務提供商以及各家期刊的代理管理機構、學協會等組織,參與了近10次高級研討,形成了系列平臺。

      與會專家表示,當前是我國一流科技期刊建設的關鍵時期,亟需搶占風口,擁抱技術,實現全產業高質量發展到全產業數字化轉型。通過協同創新、跨界合作,科技期刊的發展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數字化轉型的愿景也終將實現。

    相關文章

    我國數據庫市場規模超400億元,占全球7.2%

    昨天,中國信通院舉辦2023年可信數據庫發展大會,發布了《數據庫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數據庫市場規模約403.6億元,占全球7.2%。中國數據庫產業始于20世紀末,并在......

    流通產業數字化轉型應由轉軌到創新

    4月24日,由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山西財經大學主辦的商貿流通數字化轉型發展高端論壇在太原召開,本次論壇山西財經大學平臺經濟研究院、科研部和國際貿易學院承辦,山西省零售商協會協辦。山西財經大學校長田祥宇表......

    新重慶跑起來|萬州:以“綠”生“金”闖新路

    每天早上,十余輛餐廚垃圾專用收集車會行駛在重慶萬州區的街頭,將全城定點位置的餐廚垃圾,收運至位于長江北岸的重慶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內。在這里,一桶桶餐廚垃圾經過復雜的工藝技術處理,會變成工業油脂......

    數字化轉型是工業企業超越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

    日前,《中國工業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白皮書(2021-2022)》發布,文中顯示,2021年我國工業信息安全產業規模為168.43億元,同比增長32.94%,其中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規模為75.7億元,同比......

    TiD2022質量競爭力大會助力數字化轉型

    近日,以“聚焦數字化轉型,構建開放的質量生態”為主題的TiD2022質量競爭力大會在京順利舉辦。大會匯聚全球數據、軟件、區塊鏈、云計算、智能制造等領域近200位專家講師,通過18個高階課程,25場專題......

    擁抱技術實現科技期刊數字化轉型

    “期刊生產,內容是根。這個根必須深深扎在技術的土壤里,廣泛嫁接到市場中去,用初心澆灌,吸收真理的養料,才能健康發展。”8月24日,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李軍在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新技術驅動科技期......

    華為攜手江大附院!由數據替人跑腿的智慧醫院長啥樣

    家住太湖新城的無錫市民驚奇地發現,家門口多了座現代感十足的醫院——江南大學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江大附院)。步入寬敞明亮的大廳,滿眼都是“黑科技”。看病掛號,可以通過手機APP預約科室選擇醫生;各項檢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