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科技日報記者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桃資源與育種團隊研究發現控制桃休眠時間的關鍵基因,并開發了低需冷量分子標記,為控制桃休眠時間和低需冷量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生理學》上。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桃資源與育種團隊博士趙亞林、副研究員李勇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員王力榮為論文通訊作者。
休眠是落葉果樹抵御寒冷冬季的自我保護機制,休眠解除后果樹才能正常開花結果。
需冷量是解除落葉果樹冬季休眠需要的低溫積累量,生產上通常用植物經歷0℃—7.2℃低溫的累計時數計算。需冷量不滿足會導致開花晚,甚至不能開花,從而降低產量和商品性。
桃樹對需冷量很敏感,是需冷量研究的優異材料,已有研究發現了桃樹多個需冷量數量性狀位點,但關鍵基因尚不明確。
該研究以345份桃樹品種為材料,利用全基因組結構變異關聯分析,發現了控制休眠時間的主效基因PpDAM6。研究還發現PpDAM6能調控脫落酸生物合成基因的表達和胼胝質的沉積,進而影響休眠的解除。
在果蠅機體中,生物鐘(晝夜節律鐘,circadianclocks)也控制著機體的脂肪代謝,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ofLipidResearch上題為“Thecircadianclock......
6月13日,科技日報記者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桃資源與育種團隊研究發現控制桃休眠時間的關鍵基因,并開發了低需冷量分子標記,為控制桃休眠時間和低需冷量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
6月13日,科技日報記者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桃資源與育種團隊研究發現控制桃休眠時間的關鍵基因,并開發了低需冷量分子標記,為控制桃休眠時間和低需冷量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
12月17日,由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發起,中山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31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龍頭企業共同組建的腐蝕控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廣州成立。中國......
德國和西班牙聯合研究團隊成功地以極高的精度控制了單個光量子。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志報告了他們如何通過聲波以千兆赫頻率在兩個輸出之間來回切換芯片上的單個光子。首次展示的這種方法可用于聲量子技術或復......
為解決地鐵施工建設過程中臨江單側懸掛式止水帷幕基坑降水難題,近日,由中鐵十五局集團城軌公司研發的降水智能控制系統,在南京地鐵9號線濱江公園站成功運用。項目結合車站地質水文情況,通過降水模擬計算,設計優......
[“動態清零”不是追求“零感染”]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大會發言人張業遂說,“動態清零”做法的目標是通過快速精準的全鏈條防控措施,實現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不是要追求“零感染”,而是要盡快把疫情控制......
10月14日電“從全球范圍來看,整體疫情趨緩。”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日前在寧夏銀川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疫情形勢趨緩,但人們與新冠病毒的“持久戰”還處于相持階段,“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
發酵罐溫度對發酵過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會影響各種酶反應的速率,改變細菌代謝產物的合成方向,影響微生物的代謝調節機制。除了這些直接影響外,溫度還影響發酵液的理化性質,如發酵液的粘度、基質和氧氣在發酵液......
4月4日,教育部正式下發通知,北京大學“區域污染控制”等7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獲批成立,將為入選高校雙一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7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獲批按照官方的說法,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是教育部面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