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3-03-17 17:15 原文鏈接: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通知》,對加快補齊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短板弱項進行全面部署。

      通知明確了堅決鞏固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快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等四方面12項重點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16日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詳解相關工作具體部署落實。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文件出臺后,落地見效是關鍵。”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司長劉德春說,要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舉措、加強工作調度;加強投資、價格、金融、稅收等政策協同,形成工作合力;營造良好氛圍,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

      在堅決鞏固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方面,通知提出,加強疫情監測和常態化預警處置能力,抓緊補齊重點環節防控設施短板,健全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設施,加強醫療物資資源統籌調配能力建設。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常昭瑞介紹,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兼顧常態與應急、入境與本土、城市與農村、一般人群和重點人群的多渠道傳染病監測體系,及時有效地掌握疫情走勢。下一步,將繼續優化完善多渠道監測體系,做好新冠、流感等傳染病監測預警工作,強化疫情形勢分析和趨勢研判。

      在談到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時,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吳翔天說,將繼續協調有關部門加大中央投資力度,安排更多資金支持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引導地方加大投入,優化資源布局,建強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

      “尤其是加快推進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等疫情防控救治相關重點項目建設。同時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提升信息化水平,讓遠程醫療進一步向鄉、村延伸。”他說。

      在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方面,通知提出,全面改善城鄉環境衛生,強化重點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機制,加強社會健康綜合治理。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楊宏毅介紹,目前,全國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78%,比2012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全國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下一步,將從提高城鄉環境衛生作業質量、抓好重點區域和場所的環境衛生工作、做好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運處理工作三方面推動進一步改善城鄉環境衛生。

      在加快完善環境基礎設施方面,通知提出,補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到2025年,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4.5萬公里,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40%;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能力;加快醫廢危廢等處置能力建設。

      劉德春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超1000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超過1萬億元,支持各地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2年,全國新增污水處理設施超過1500座,污水管網約30萬公里,垃圾焚燒處理廠超過500座,危險廢物處置能力達到1.6億噸/年,增長了4倍,群眾身邊的污水垃圾等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生態環境部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虢清偉介紹,目前在醫療污水污染控制方面,生態環境部采用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監管模式。常態化防控時,通過強化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維監管,確保醫療污水有效收集、處理和達標排放;疫情流行時,通過啟動應急措施,強化污水消毒處理,防止病毒通過污水傳播擴散,切實保障疫情防控生態環境安全。

      通知還提出,大力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綠色健康意識,倡導綠色健康生活習慣。對此,劉德春表示,要動員全民參與,科普文明健康知識,加強傳染病防治宣傳教育,引導群眾樹牢自身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慎終如始做好家庭和個人防護,提升群眾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病能力。深化綠色環保主題宣傳,大力實施全面節約戰略,不斷增強全民節約意識。


    相關文章

    我國將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工作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29日介紹,我國將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工作,確定50個考核水體,分區分類開展水生態監測評價,2025年將開展第一次考核。在生態環境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劉友賓介紹,......

    為提升生態文明意識,我國擬設立“全國生態日”

    為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大眾化傳播,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我國擬將8月15日確定為全國生態日。關于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草案26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

    VOCs治理重磅政策匯總:源頭替代+末端治理成主流?

    “與我們傳統的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相比,VOCs治理有它的特點,當前的工作基礎依然薄弱,已經成為大氣環境治理領域最明顯的短板。”時任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大偉在2022年11月提出如上觀......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

    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

    成理地災國重實驗室預測土耳其地震群誘發滑坡

    記者7日從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簡稱“成理地災國重實驗室”)獲悉,土耳其地震發生后,實驗室強震地質災害研究團隊利用前期已研發的地震誘發滑坡預測模型,對土耳其地震群誘發滑......

    《新科學家》:2023年這些科技故事或將發生

    2022年,科技界發生了很多令人激動的故事:中外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中心黑洞首張照片、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造出迄今最冷物質、美國公布韋布空間望遠鏡宇宙圖像等。2023年,精彩仍將繼續!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

    共56個!2022年度環境保護科技獎獲獎項目公布

    根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經有關專家、單位提名和專家評審,并通過廣泛公示,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批準56個項目獲2022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0項,二等獎45項,科普......

    2022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申報項目公示

    9月28日,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公示了2022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申報項目,提名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項目為重點流域水生態安全評估與典型污染防治技術及應用,本項目屬于環境保護領域項目,解析了江西......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