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1-04 14:37 原文鏈接: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的美好藍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這5年,我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廣州市民馮敬滔居住的大金鐘社區38號大院樓房不到3米遠,有一條小河名叫景泰涌。自從1995年搬來,他家面向河涌的廚房窗戶便很少打開。“氣味太臭了,開窗戶受不了。又黑又臟的河流上漂浮各種垃圾。”

      在廣州,像景泰涌這樣的黑臭水體不在少數。2018年9月,景泰涌綜合整治工程建設提速。補污水管網建設短板、清污分流、清除底泥……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加速推進。

      景泰涌變了。以往河涌厚厚的黑色底泥已“一去不復返”,站在河邊也聞不到難聞的臭味,河段水質已經接近三類水的標準。

      一條小河的蛻變,映射出的是我國近年來持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的力度,更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

      天更藍。2018年,我國藍天保衛戰持續發力,1至11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PM2.5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2.1%、6.5%、11.1%。

      水更清。全國各地都在向群眾身邊的污染——城市黑臭水體“宣戰”;取締長江沿線非法采砂、非法碼頭等,整治沿江化工企業;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山更綠。5年來,我國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治理沙化土地1億多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現重大突破

      2018年年底,天津等7省份公布了中央環保督察移交問題的問責情況。其中,沈陽市因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嚴重滯后、黑臭水體治理推進不力等問題,十幾名領導干部被問責。

      近幾年,中央環保督察掀起的“綠色風暴”席卷全國。中央環保督察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從“查企”到“督政”的轉變,被稱為我國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標志性大動作。

      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看來,相對于速度較快的經濟體制改革來說,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仍顯得相對滯后。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2015年9月《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公布,方案明確了生態文明體制的“四梁八柱”,成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頂層設計。

      幾年來,總體方案確定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空間規劃體系、資源總量管理和節約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補償制度等8方面制度、數十項改革任務和成果,構成了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生態文明治理體系。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提速——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頒布,以考核促進各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行河長制,為每一條河明確生態“管家”;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著力破解“公地悲劇”;開啟生態保護紅線戰略,將重要生態空間進行嚴格保護……

      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也不斷健全——“史上最嚴”環保法實施,增加了按日連續計罰等執法手段;制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加大懲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書寫美麗中國新篇章

      “沒想到,我們村變得這么漂亮!”在江西省資溪縣鶴城鎮生活了幾十年的付銀山老人不敢相信,原來進出只靠黃泥路、豬圈污水到處流的山窩窩村,現在竟然房前屋后栽花種草,附近村子里由閑置的老屋和禮堂改造而成的文藝街區,還吸引了不少游客,村民腰包更鼓了。

      資溪森林覆蓋率多年保持在87%以上,最大的財富就是綠水青山。江西省2016年被列為我國首批三大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資溪借助政策優勢,一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一手發展旅游業,把好山好水做出富民的大文章。

      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專家看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正在開啟——

      近日,湖南、重慶兩省(市)政府正式簽署酉水河流域省際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若交界斷面的水質類別達到國家考核目標,湖南省撥付補償資金給重慶市;若水質類別劣于國家考核目標,重慶市撥付補償資金給湖南省。

      從今年1月1日起,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這將成為未來防治土壤污染的一把“利劍”。

      2018年底,黑龍江、河南、山西等地傳來消息,全面建立湖長制。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一系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新舉措頻頻發力,護衛綠水青山,美麗中國新篇章定會書寫得更加靚麗。

    相關文章

    青海凈碳排放量已達峰2037年有望凈零排放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中國生態大省,也是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最新科學研究指,青海省凈碳排放量已于2018年達到峰值,若實施全面綠色發展政策,則有望在2037年實現凈零排放。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

    基金委發布2個專項項目指南

    秦嶺是中國地理分界帶、氣候分區帶和生態屏障帶,也是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涵養地,被稱為中國的“中央水塔”和“中華綠芯”。作為中國中央屏障帶,其生態屏障功能對于維系整個中國的生態安全至關重要。然而,在氣候......

    喜迎二十大|綠色發展步伐穩

    近日,在云南曲靖經濟開發區,德方納米年產11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項目正式投產,億緯鋰能動力儲能電池項目一期順利開工。這兩個項目,一個有助于曲靖在全國搶占新能源領域戰略發展的制高點,一個將與省內的正極......

    清華大學等共同主辦首屆世界青年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7月22日,首屆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之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主題論壇以線下線上結合的形式舉辦。作為首屆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的四個主題論壇之一,該論壇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與清華大學共同主辦,青年外交高校聯盟承辦。在......

    劉中民:聚焦“雙碳”目標助力綠色發展之路

    “這一年,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正在穩步有序推進,在頂層設計和政策執行等層面都取得了積極成效。”近日,剛剛參加完中科院“雙碳”行動計劃領導小組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

    做好黃河水安全與高質量綠色發展“大文章”

    “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是缺水。”在12月18日召開的黃河流域協同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桂斌的這句話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

    新疆:在發展中保護綠色在綠色中謀求發展

    近年來,從“天馬故鄉”昭蘇到八卦城特克斯,從“童話邊城”布爾津到醉美哈巴河,從“天然氧吧”鞏留到如夢如幻的芳香之都霍城,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名單上,新疆的地名越來越多。近......

    燃煤電站低成本控制技術助力我國煤電綠色發展

    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大,重點區域消費強度高,細顆粒物(PM2.5)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影響大氣環境與人體健康。全國耗煤總量中約50%為燃煤電廠耗煤,提升燃煤污染減排效能、實現燃煤電站低成本超低排放是深入......

    吳舜澤:中國環境戰略與政策發展進程、特點及展望

    自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開始,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之路至今已走過40余年。伴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公眾環境意識的提高,中國確立了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實施“五位一體”總體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

    2019全國(無錫)環保交易會10月25日在無錫開幕

    2019全國(無錫)環保交易會10月25日在無錫開幕      日前,記者從全國(無錫)環保交易會組委會獲悉,由無錫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協辦、......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