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2-21 16:29 原文鏈接: 做好黃河水安全與高質量綠色發展“大文章”

      “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是缺水。”在12月18日召開的黃河流域協同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桂斌的這句話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

      本次大會由科技部、山東省政府指導,科技部火炬中心、山東省科技廳、濟南市政府主辦,濟南高新區管委會等6家單位承辦。

      江桂斌院士此言不虛。在隨后發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水安全研究院院長夏軍也表達了這一觀點。

      支撐江桂斌觀點的是一組現實數據:黃河上中游大部分地區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以西,多年平均降水446毫米,僅為長江流域的40%;水資源總量647億立方米,不到長江的7%;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40%的生態警戒線。

      夏軍表示:“黃河水安全的突出特點是:水旱災害、水資源短缺、水沙異源、泥沙問題、懸河、斷流、環境和生態交織一起,制約經濟社會發展。”

      江桂斌認為:“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在于生態脆弱。”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今年10月8日,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中央成立領導小組,部署黃河流域,三步走縮小南北差距,打造江河治理標桿。

      在夏軍院士看來,過去健康黃河的標準是:堤防不決口,河道不斷流,污染不超標,河床不抬高。如今,黃河治理的新思路為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綠色發展。

      黃河戰略落地要抓主要矛盾。

      “當前,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面對的最大矛盾是什么?最大問題是什么?最大短板是什么?最大威脅是什么?最大弱項是什么?”夏軍用了5個設問,指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挑戰:最大矛盾是水資源短缺,最大問題是生態脆弱,最大短板是高質量發展不充分,最大威脅是水旱災害,最大弱項是民生發展不足。

      回望2021年,黃河流域的自然洪災嚴重,尤其是鄭州7.20特大暴雨洪災,山西水災害……夏軍表示:“變化環境下,極端事件頻率在增加,超標準洪水風險愈來愈大。”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下游發達,中游崛起,上游落后”的經濟發展態勢區分明顯。夏軍認為,黃河流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缺少以黃河為紐帶的航運及龍頭城市群綠色發展引領。此外,農牧業生產用水架構占較大比重,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需要根本性突破的產業問題,大規模能源開發與環境問題也值得關注。

      黃河流域的區域優勢在哪里?江桂斌院士列舉了四點:生態類型多樣,農牧業基礎好,能源資源富集,文化根基濃厚。

      他建議,應該在發揮上述優勢的同時,堅持綠色發展,生態保護優先;推動黃河區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保護與修復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協調創新,科技引領。

      夏軍的建議是,要做好黃河流域水安全與高質量綠色發展“大文章”,加強與黃河綜合治理基礎的“水土氣生經濟社會”系統的過程觀測、機理認識與綜合集成科技創新;面向黃河流域在國家戰略層面開展工作;積極探索生態水文學、生態經濟學等新理論在黃河流域生態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的應用與實踐。


    相關文章

    黃河山東段出現本年度首次流凌

    記者今天(12月17日)從山東黃河河務局了解到,受強冷空氣影響,山東省沿黃地區出現大幅降溫天氣過程,12月16日,山東省內沿黃地區最低氣溫-10.3~-7.1℃。受其影響,12月17日,黃河利津宮家險......

    青海凈碳排放量已達峰2037年有望凈零排放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中國生態大省,也是清潔能源產業高地。最新科學研究指,青海省凈碳排放量已于2018年達到峰值,若實施全面綠色發展政策,則有望在2037年實現凈零排放。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

    基金委發布2個專項項目指南

    秦嶺是中國地理分界帶、氣候分區帶和生態屏障帶,也是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涵養地,被稱為中國的“中央水塔”和“中華綠芯”。作為中國中央屏障帶,其生態屏障功能對于維系整個中國的生態安全至關重要。然而,在氣候......

    喜迎二十大|綠色發展步伐穩

    近日,在云南曲靖經濟開發區,德方納米年產11萬噸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項目正式投產,億緯鋰能動力儲能電池項目一期順利開工。這兩個項目,一個有助于曲靖在全國搶占新能源領域戰略發展的制高點,一個將與省內的正極......

    《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印發

    關于印發《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的通知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

    研究表明,現代黃河水系在125萬年前就開始形成了

    蘭州大學與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日本島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單位聯合,在三門峽盆地中心實施了環境鉆探并開展合作研究,獲取了黃河貫通三門峽歷史完整的巖芯檔案,通過與盆地邊......

    研究發現:現代黃河水系于125萬年前開始形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23.shtm新華社蘭州8月17日電(記者張文靜)經過多年努力,蘭州大學地貌演化與新生代環境研究團......

    第二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戰略研討會召開

    8月16日,第二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戰略研討會在京召開。這是繼2020年中國林科院黃河生態研究院批復設立以來舉辦的第二次機制性學術盛會。會上,與會專家共同總結和探討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面臨的重要......

    黃河流域自然生態系統從面積增長轉向質量提升

    8月16日,在第二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戰略研討會上,中國林科院黃河生態研究院發布了年度報告《黃河流域土地利用與景觀格局演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審定專家組認為,該報告是解決黃河流域治理問題的重要基......

    清華大學等共同主辦首屆世界青年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7月22日,首屆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之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主題論壇以線下線上結合的形式舉辦。作為首屆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的四個主題論壇之一,該論壇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與清華大學共同主辦,青年外交高校聯盟承辦。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